以前讀過李廣射虎的故事,感悟不深,只當一個典故看。
後來自己讀《易經》,開啟意識後,回頭讀這個故事,才領悟到一種叫做心法的東西。
本文把這條心法,分享給大家:當你全心全意,沒有一絲懷疑,最好的結果就會到來。
1、全心全意,沒有一絲懷疑。
唐代詩人盧綸,用一首詩,概括了李廣射虎的故事: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故事是說:
李廣將軍夜裡路過山林,光線很暗,風吹草動時,看見一隻白虎,於是拉弓放了一箭。等天亮後,再去找回自己的箭,發現昨夜把白色的大石頭看錯成老虎,並把箭射進石頭裡去了。
他感到難以置信,居然能把箭射進石頭裡!
於是,他回到之前的位置,用更大的力氣去射石頭,結果射箭幾次,都射不進去。
讀完故事,你找找原因,為什麼李廣後來再射石頭,就射不進去了?
我的分析是:
第一次,李廣的意識,全心全意,沒有一絲懷疑,他認為自己射的就是老虎。
第二次,李廣的意識,有了一道認知的障礙,他知道自己射的石頭,不是老虎。於是,再怎麼用力射箭,都射不進去了。
古人把這種意識和心神合一,沒有一絲懷疑的狀態,叫做“心神合一”,如同通天。
這是一種心法。過去的修行人,修的就是這點——去除妄念,瓦解成見,全心全意,到達心神合一的狀態。道家叫“守一”,佛家叫“無分別心”,儒家叫“格物致知”,俗話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是說法不同,指的都是同一個東西。
不管做什麼事,只要你全心全意,全身心投入其中,沒有一絲懷疑,達到心神合一的狀態,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2、當你的意識聚焦時,才能發揮最大效能。
你對自己正在做的事,自信嗎?
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很自信,隨著做事的過程中,不斷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人的自信心,會被一點點地磨掉。
打擊和挫敗,會讓一個人產生自我懷疑。即使能保持勇氣前行,很多人的心理,仍然帶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心理陰影。
這些都屬於心理障礙,修行人稱之為“妄念”,很多人沒意識到。
同時,外部的環境,他人的干擾,資訊流的衝擊,也會導致我們分心,難以把意識聚焦到一個點上。
我現在只寫文章,不看評論。因為每天幾百條資訊,我一一看,回覆不同的人,自己的意識就分散了。無法保持在“心神合一”的狀態。
讓自己的意識專注,有如下做法:
專注一個方向。
你想要去哪裡,心中要三思,當做下決定,確定方向後,就不再猶豫,一心一意走下去,遇到天大的困難,都不退縮。
當你的身體、你的能量、你的頭腦……所有的一切,都朝向一個方向時,最好的結果就會到來。
這就是“矢志不移”激發的潛能。
3、心無旁騖,最好的結果就會到來。
禪宗說,一心一意,百事可成。
其實是一樣的道理。知道,不等於悟到;悟到,不等於做到。只有你真正做到了,才能發揮心法的作用。
我自己做投資的前期,連連虧損,這是新手的常態,也是必經之路。
虧損多了,心裡有壓力,有恐懼,害怕自己做錯。於是,產生猶豫、糾結、害怕的心理障礙。有機會來了,怕看不準,猶豫不敢出手;機會過去了,又後悔。
我知道心法,可真正去實踐時,妄念很多,做不到一心一意,也發揮不出它的作用和威力。
這種狀態持續了好幾年,在實戰中磨礪,修煉,慢慢地,自己就克服了心理障礙。
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緩慢過程,如毛毛蟲破繭成蝶,沒有人能幫你,只有靠你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感悟和蛻變。心悟到了,做事就順,開始如魚得水,事情朝著自己的方向發展。
一心一意,百事可成。說得容易,做起來難。
你要在事中練,經歷很多挫折,屢敗屢戰,才能做到。做到以後,又會再次覺悟,原來真的可以這麼簡單,只要一心一意,心無旁騖,結果比自己想象得還要好。
《易經》的運用,是“感而遂通”。
你真正做到意識專注,心無旁騖時,一切規律,都會明瞭;一切事情,你都心中有數,事情就會自然而然發生。當你懂得順著規律做事,順其自然,最好的結果就會到來。
今天分享到這裡,讀完這篇文章,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評論。
作者主頁專欄,有解讀《易經》、《道德經》、《莊子》的國學文章,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