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寫作者,我始終記得鐵凝主席在某次講座上曾提到的一句話,她說:“我們每個文藝工作者,都要牢記自身的責任,要有使命感,一個文化不強大的國家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比如丹麥,雖然疆域不廣,但因為有安徒生,一根火柴就可以點亮整個世界。”
我個人認為,“使命感”,會讓我們對所從事的事業更加地虔誠,同時得到一種昇華。許多文學大師,像普希金、巴爾扎克、雨果、托爾斯泰,中國的屈原、杜甫、蘇東坡、辛棄疾,近代的魯郭茅巴老曹,等等,他們之所以稱得上是“大師”,除了作品本身技術上的精湛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把寫作的觸角伸入社會的各個角落,觸碰到那個時代的脈博,呼吸著人民的呼吸,快樂著人民的快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希望著人民的希望。他們的作品,是有血有肉,也有靈魂的。而絕不是僅僅是簡單的流水線上的文字加工者。
“使命感”,會促使一個作者自動自覺地去思考,我能為這個時代做些什麼。儘管我們的力量有限,但我們有手中的筆,看似毫不起眼,但一番百轉千回曲徑通幽後,能直達人心。文字的魅力,是潤物無聲,也是振聾發聵。它是另一種力量。足以去打動人,呼喚人。我們要傳遞那些美好的情感,人世間最真摯的東西。
個人心裡都有善,都有美。不管我們寫的是悲劇還是喜劇,是現實還是穿越,是農村還是城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互通的,人同,理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躲在文字背後的作者的臉,不管是哭著微笑,還是笑著流淚,最終,我們的目的是,哭過笑過後,能夠激發出人們心中的愛與美,讓人們始終對生活懷著慈悲,抱有希望。
今天,我們說藝風藝德。其實不論哪個行業,風尚與德行,都是最基本的,彷彿造房子打下的地基,百尺高臺起於壘土。對藝術家來說,一時的天賦與機遇,或許可以瞬間讓我們躍得很高,享受凌空萬里的暢快,但如果地基不穩,終究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無論社會如何日新月異地發展,顛覆多少舊的東西,衍生出多少新的東西,但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是不會變的。淡泊名利、虛懷若谷,永遠是一個藝術家應該具備的品行。書法家劉小晴老師曾在講座中提到“名利”兩字,他說,一時的名利都是虛的,百年之後依然為世人所稱頌,那才是真的名。
我們不可能成為完美的人,但至少必須是個正直的人;我們無法每件事都盡善盡美,但最起碼,要做到無愧於心;我們也許無法留下傳世之作,但我們應該努力為傳遞真善美、弘揚社會正氣而儘自己的一份心力。(滕肖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