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你識幾個字不算啥,你要是認識幾個方言字,那還行,不僅認識還會寫,那了不得,開個玩笑!今天繼續說幾個湖北方言字,在這個認識、拼讀、書寫的過程中,你要是能會心一笑就更好啦!
1. 撾 [zhuā]
這個字當動詞時,有三個意思:
①敲打,擊打:令鼓吏撾鼓。—《三國演義》
②同“抓“:撾子兒(手中抓物讓人猜的遊戲)。湖北地區的方言。
③貼著,靠著,低著:他上課總是把頭撾著,不好好聽講。湖北某些地方的常用方言。
這個字,還有一個讀音“wō“,學過地裡的都知道,有個南亞國家叫”寮國“。
2. 搌 [zhǎn]
基本意思是用抹布擦拭。如:把桌子上的水搌乾淨。不過,湖北某些地方的方言裡讀作“zǎn”,“挪動,移動”的意思,如:來,把這個桌子搌到邊上去。
3. 擤 [xǐng]
這個字,嚴格來說不算是方言字,我想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說,只不過筆畫多了一點,結構複雜了一點而已。
左邊提手旁,右邊是個鼻子,就是按住鼻孔出氣,從而排除鼻涕之意。老祖宗造字還是蠻形象的嘛。
4. 齉 [nàng]
湖北方言裡讀“nǎng”,三聲。不認識不會讀,肯定是嫌它筆畫太多了吧。和擤一樣都跟鼻子有關,意思是鼻子不通氣,發音不清。如:感冒了,鼻子齉齉的。
5. 噦 [yuě]
湖北等地區的方言,是個象聲詞,表示“著涼了,肚子不舒服,嘔吐時嘴裡發出的聲音”。如:噦的一聲,吐了一地。
注意,這個字僅表示“想吐未吐而發出的聲音“,並不是”嘔吐“的意思,不要誤用。
6. 㓦 [bāi]
是“百“和”劃“的反切音,本義是擘(bò)畫,就是佈置,計劃的意思。
《漢語大字典》裡解釋是方言用語,有兩個意思:
①處置,安排。如:這件事你別管了,交給他去㓦吧。
②修理,整治。如:好好的收音機,讓他給㓦弄壞了。我們這地區常常這樣說,是口頭語。
7. 剌 [lá]
湖北和北方一些地區的方言裡讀“lǎ”,三聲。用利器割開,劃開的意思,如:一不小心,手被剪子剌了一道口子。
8. 筲 [shāo]
字典裡讀“shāo”,湖北及南方一些地區的方言讀“shǎo “。比如,在農村家家廚房都有一種用細竹篾絲編織的圓形淺淺竹筐,用來盛米淘米,上面有許多細條小槽,叫做筲箕(shǎo jī)。
漢典解釋為:筲從“竹”,“一種盛飯用的竹筐”,也用於淘米或盛米;箕,竹篾或柳條製成的揚去糠麩或清除垃圾的器具,如簸箕。
因其平口裡凹的外形,方言裡也常常用來形容人駝背或腰沒直起來。如:你看他那筲箕殼兒背,站沒站相,坐沒坐相!
很多南北方言在四川、重慶一帶融合,因此西南方言裡也這樣讀,只是音調有所不同。
9. 潲 [shào]
湖北一些地區的常用方言,有兩個意思:
①雨水被風吹得往一邊灑。如:壞把窗戶關上,以免雨水潲進來了。
②泔水,就是洗鍋碗瓢盆後剩下的水,不過我們讀“sào”水。如:碗洗好了,趕快把潲水倒掉。
10. 足+拜 [bǎi]
這是個地道的湖北方言字,就是“跛”的意思,我們這說別人腿腳不方便,走起路來身體不平衡,就是這個字。
比如:你看那個子,走路很是吃力!
跟北方人說“瘸子“一個意思。《現代漢語字典》沒有收錄,《字海》裡收錄有,手機和電腦打不出這個字,所以用”足+拜“拆分表示。
好啦,看看和你老家說的都能對上不嘛,歡迎在下方一起交流、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