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下黨在古董店的接頭暗語中,包含著清東陵到底是哪個人盜取的問題,答語居然是孫傳芳,當提問者對此予以否定時,必須再答:“東陵確實是孫殿英所盜,孫殿英,字傳芳”。有點好笑是不是?別笑,這個編劇其實真挺有才的,它既讓觀眾區分了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民國人物,又給觀眾分享了非常精妙的一組接頭暗語,在殘酷的鬥爭年代,類似的玄機無處不在。
這當然是目前熱播諜戰大劇《前行者》的一個橋段,也就是主人公馬天目(張魯一)從法國歸來後,第一次與組織接頭時的場景、如果你帶著一定的歷史知識去品鑑這部熱播劇,那將是非常有趣的體驗,因為裡面包羅的民國大事件實在太多了。
該劇是根據長篇小說《黨小組》改編的,作者龍一,假如你對這個名字還不太熟悉的話,不妨在腦海裡搜尋下經典諜戰劇《潛伏》、《借槍》等等,喏,那都是他的力作。而在《前行者》的主要劇情脈絡中,不同於中統、軍統、警察或者藍衣社等敵特滿天飛的俗套,第一次正式出現了“復興社特務處”這個機構的名稱。
比如劇中正反兩方面的主角馬天目、唐賢平,都是這個特務機構的骨幹成員。由張魯一飾演的中共地下黨員馬天目,正是在這個狼窩裡面成功臥底,再與對手鬥智鬥勇,從而多次完成艱鉅任務,成為當年上海灘地下戰場英雄們的代表。那麼這個不是軍隊編制、不是警察編制、卻又權力極大的狼窩“復興社特務處”,到底是個什麼貨色呢?
不妨讀下去,看一看最專業的解讀,“復興社特務處”究竟是個什麼鬼?
一、“復興社”是老蔣第二次下野復出後的產物。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由於老蔣和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致東北三省迅速淪陷,國民黨內部的反蔣勢力藉機來了一次空前的大聯合,以東北淪陷為藉口大肆攻訐,要求懲處張學良同時逼蔣下臺。
這一次政治對手們的來勢可謂洶洶,老蔣真有點四面楚歌的意思,某種程度上,連他的嫡系黃埔系軍隊將領也頗多微辭,對其支援度有所下降。沒辦法,老蔣又玩起來“以退為進”的把戲,1931年11月第二次宣佈下野,辭去了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等職務,南京政府的行政權落到了汪逆和孫科等粵系政客手中。
但是老蔣在幕後依舊掌握著軍權和財權,汪、孫等人根本玩不轉,反蔣聯盟內部也因此出現各種矛盾和裂痕,老蔣遂於1932年初成功地“受邀復職”。
復職可是復職,但並沒有“官復原職”,老蔣甚至沒好意思坐回“國民政府主席”的位置,只是出任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來掌握實權,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回到南京後,老蔣沒有認真檢討自己在政策上的錯誤,反而將自己的被逼下野,怪罪於情報工作不靈、嫡系軍政大員腐敗無能、黃埔學生不再那麼團結聽話等等原因,這是他一貫的甩鍋風格。
於是在他的授意下,一批鐵桿親信黃埔生於1932年3月,發起成立了法西斯秘密組織“力行社”。力行社的全稱是“三民主義力行社”,也就是老蔣效仿墨索里尼,組建的一個極端秘密的法西斯政治團體,主要成員有滕傑、賀衷寒、胡宗南、康澤、戴笠等人,社長老蔣自兼。
力行社的宗旨,是拉攏更多的人來維護老蔣的獨裁統治,《前行者》劇中侯子川拿給馬天目、唐賢平傳看的《三民主義法西斯化》的那本書,已經深刻地詮釋了這個組織的政治立場。
顯而易見,搞力行社那屬於“黨中之黨”,在政治上肯定是站不住腳的,所以它是非常秘密不為外人所知的,成員也僅僅是一批核心分子。不過在力行社之下,還建有兩級組織來發展成員,其一是同樣處於秘密狀態的“同志社”(革命軍人同志會),其二就是最基層的“復興社”(中華民族復興社)。
也就是說,以少數核心嫡系秘密組建起來力行社以後,逐漸形成三層的金字塔形的組織架構,再透過同志會、復興社來給力行社擴大勢力和招兵買馬。所以最基層的“復興社”基本是半公開狀態的,招募來的成員也是三教九流,不妨可以視為“三青團”的前身,獨立於國民黨之外存在的青年政治團體。
被吸收進來的復興社成員,要承諾遵守該社的綱領和紀律,並且效仿德意法西斯的黑衫軍和褐衫軍,在集中場合統一穿著藍色上裝,遂又被稱為“藍衣社”。復興社仍由老蔣自兼社長,負責具體工作的,是在“總舵”設有幹事會(成員都是力行社的骨幹分子),幹事會之下則設立了人事、組織、訓練、宣傳、總務、紀律、特務共七個處。
其中最令人談虎色變的,正是這個“復興社特務處”,因為它是個秘密行動和武裝機構,手裡有權有槍,是會吃人的。復興社特務處的處長是戴笠(黃埔六期)、副處長鄭介民(黃埔二期)、主任秘書唐縱(黃埔六期)。
名字都比較熟悉是吧?沒錯,三人皆為後來著名的大特務,臭名昭著的軍統之所謂“三架馬車”。
因此就組織關係而言,戴笠的這個特務處實際隸屬於“力行社”,但是由於力行社的極端秘密屬性,公開的稱謂才是“復興社特務處”,所以一些網路文章不明所以,有的也稱其為力行社特務處,其實都算正確。
同時就性質來說,特務處是1928年成立之“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密查組”改頭換面的產物,它仍然有自己特殊的權力和組織沿革,跟力行社、同志會、復興社都沒有實質性的從屬關係。
某種意義上其實屬於“掛靠”,以掩蓋其不倫不類的身份,如果準確點定義,它就是直接對老蔣負責的一個軍事特務機構,由一幫子黃埔鷹犬組成的“血滴子”。
二、戴笠的特務處後來居上成為最大的特務機構。
眾所周知,在30年代早期,我地下黨的主要敵人是CC系的“黨務調查處”(前身是黨務調查科),這個特務組織透過掌控上海警察局、淞滬警備司令部等公開機關,瘋狂搜捕和殺害我地下黨員,血債累累。
而上海的美英法等租界當局也與他們沆瀣一氣,簽定了相關的引渡條款,所以在這一時期,儘管我黨的一些地下機構和人員通常隱蔽在租界,仍然會遭到巡捕和特務的聯合抓捕,最終再引渡給警察局或警備司令部。
這一點《前行者》給出了很準確的鋪墊式描繪,法租界巡捕房和上海警察局偵緝處勾結起來,大肆抓捕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其中引渡給國民黨上海當局的,大多遭到殺害,即便是沒有引渡的,也會被判處各種刑期。
“黨務調查處”其實是比較狡猾的,特別善於誘降和使用叛徒,比如《前行者》中的大叛徒“裴如海”,曾經在警察局大叫不許給自己拍照,口口聲聲說“是你們徐長官親口答應的”。所謂的“徐長官” ,當然代指的就是“黨務調查處”處長徐恩曾,不過劇中為了保證主線的暢通,並沒有刻意提及CC系的特務機構,以免增加觀眾腦補的額外負擔。
順便說明一下,裴如海的原型正是“史上最危險的叛徒”顧順章,他叛變後也確實是先投靠的“黨務調查處”,幸虧徐恩曾的機要秘書錢壯飛(地下黨員)提前預警,上海地下黨才沒有遭到滅頂之災,有關這段歷史,就不重複介紹了。
後來顧順章又作死般轉投“復興社特務處”,最終在兩個特務機構的傾軋之下死於非命,劇中裴如海突然被派來訓練復興社的特務們,就是對這段歷史的刻畫。
所以在上海的地下暗戰中,“復興社特務處”屬於後來的敵人,時間大抵是在1932年的晚些時候,特務處才在上海地區建站設點開展工作,而《前行者》的劇情,也是自特務處在上海粉墨登場後達到高潮。特務處的第一批骨幹包括王天木、餘樂醒、沈醉等人,對照下劇中人物,馬天目、餘獨醒的名字是不是很貼邊?
於是從1932年底開始,上海灘已經出現了CC系掌握的“黨務調查處”和黃埔系掌握的“特務處”兩大特務單位,他們都是地下黨的敵人,也分別掌控了警察局、警備司令部的相關處室,互相之間雖有矛盾,但是在對付地下黨的這個領域裡,他們的目標又是一致的,這是由其反動本性所決定的。
復興社成立之後不久,便與CC系因爭權奪利發生矛盾,被迫退出文化教育等一些領域,此後,復興社的活動歸併為三個大的系統:賀衷寒的政訓系統、康澤的別動總隊、以及戴笠的特務處。其中特務處的活動原則直接受老蔣的控制,比如暗殺民主人士、清除異已、反諜、情報蒐集等等。
在CC系掌握的“黨務調查處”和黃埔系掌握的“復興社特務處”兩大特務單位中,老蔣逐漸更信任和重用後者,一方面是“黨務調查處”被二陳控制得很牢固,不那麼百分百地忠誠於老蔣個人,而戴笠和它的特務處卻把“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每天掛在嘴邊,大肆鼓吹對老蔣的絕對忠誠,慣用奴才的老蔣當然偏愛。
另一方面,在軍閥混戰、對日諜戰、控制軍隊等領域,以黃埔軍人為基幹的特務處執行力和行動力更強,對於老蔣來說,鷹犬作用當然更大一些。
三、“復興社特務處”成為地下黨最兇惡的敵人。
“復興社特務處”初建時規模很小,總部位於南京雞鵝巷一座不大的宅子裡,向各大城市延展勢力時,也只能從南京派去少數骨幹,然後就地招兵買馬。比如《前行者》中的特務處上海站站長侯子川,幾乎是單槍匹馬來到上海建站的,所以他首先拉攏了自己的學生唐賢平,而馬天目也得以利用自己的黃埔身份,順利打入特務處。
作為一個秘密特務機構,劇中“復興社特務處”上海站並沒有掛牌,而是隱匿於一個當鋪的樓上,觀眾們可能不太理解,其實這是符合歷史的。因為這個機關是見不得光的,它謀劃和實施的行動都是“髒活”,比如暗殺綁架等等,是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當年上海著名的民主人士楊杏佛等,就是被特務處暗殺的。
這樣的機構要是掛牌辦公,還不得被民眾圍起來砸個稀巴爛?而有些影視劇不認真考證歷史,是個特務機關就給掛塊白底黑字的牌牌,簡直是非常可笑的。
與此同時,為了方便特務們的工作,南京方面給特務處的頭目們都安排了公開的身份和職務,比如劇中副站長唐賢平仍兼警察局偵緝處長,馬天目也能混成巡捕房要員,都是具有雙重身份的。到了1934年以後,隨著戴笠兼併了南昌行營密查組,一次性接收特工人員、技術人員1700餘名,“復興社特務處”的實力大增。
不僅人手大大增加,經費也是由老蔣親自發放的“特支費”,因此特務處手握“尚方寶劍”,活動開始猖獗起來,由於其成員訓練有素、思想狂熱並且裝備精良,一時間成為各大城市地下黨最兇惡的敵人。尤為可怕的是,特務處的情報和通訊網路遍佈全國,可以迅速對可疑人員進行甄別、外調和取證,使地下黨員的身份隱藏極為困難。
這幾年間,上海、北平、天津等地的黨組織,都曾經遭到復興社特務處的嚴重破壞,大批地下黨員被捕或犧牲。
四、“復興社特務處”正是臭名昭著之軍統的前身。
嚴格來說,“復興社特務處”的存在時間只有五年,也就從1932年到1937年,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的1937年4月,為了整合各行其事的若干特務機關,老蔣下令統一編組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這個軍統局卻又跟我們習慣上理解的“軍統”不是一碼事,不妨可以稱為“老軍統”。
“老軍統”的局長是陳立夫、副局長是警察系統的陳焯,局本部下轄三個處:第一處是黨政情報處,也就是由原“黨務調查處”改編而來,處長仍是徐恩曾;第二處是軍警情報處,亦即之前的“復興社特務處”,處長仍然為戴笠;第三處是郵政檢查處,也是原來CC系的班底,處長是後來的大漢奸丁默邨。
這是硬捏起來的一個大型情報和特務單位,局本部和三個處居然分在四處辦公!因為根深蒂固的矛盾,徐恩曾和戴笠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
既然搖身一變成為軍委會調查統計局的一個處,標誌著“復興社特務處”這塊招牌已經壽終正寢,不過戴笠的特務系統仍然保持著獨立性,並不影響其在各地的組織構成和活動方式。當第一處和第二處的矛盾實在不可調和時,根據老蔣的意思,1938年4月1日在武漢決定分家:
第一處獨立出去成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中統,局長陳立夫,徐恩曾晉升副局長“主持工作”,同時第三處撤銷。而戴笠的第二處則繼承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招牌,戴笠也晉升少將副局長實際掌握權力,這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臭名昭著的“軍統”。
武漢淪陷後,軍統局本部遷至重慶羅家灣,在老蔣的縱容下和戴笠的把持下,軍統的勢力膨脹的非常之快,到抗戰末期內外勤人員多達50000餘人,同時還有數量龐大的秘密情報員和掌握的特務武裝。
五、《前行者》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元素。
處了地下黨與特務處之間的暗戰,《前行者》的精彩之處還在於,儘管它的人物和故事都是虛構的,但是每一段劇情又都借鑑了相關歷史原型,這才是觀劇的最大亮點所在,也折射出作者歷史知識的豐富。比如復興社特務暗殺下野軍閥“鹿有祥”一樁案件,就巧妙地揉進了至少兩個歷史事件。
理論上說,能夠跟馬天目、唐賢平所在的北伐軍爆發激戰的,當然是曾經的直係軍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所以在刺殺鹿有祥的事件中,出現了江韻清姐妹為父報仇的橋段,歷史原型就是轟動民國的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一案。
1935年11月13日,為了給被孫傳芳殘殺的父親施從濱報仇,30歲的女子施劍翹在天津居士林講經之所,連開三槍擊斃孫傳芳,大仇得報。雖然施劍翹當場被捕,但是在社會各界的聲援和營救下,最終被國民政府特赦。
細細琢磨一下,跟劇中馬天目刺殺鹿有祥的過程和結局是否極為相似?無非是把佛堂換成了教堂罷了。而至於復興社特務處對此自詡所謂的“打響第一炮”,其原型則是特務處華北區在戴笠的直接指揮下,經過精心策劃,1933年7月在北平六國飯店埋伏,刺殺了企圖投敵當漢奸的下野軍閥張敬堯。
這也是戴笠的得意之作,後來的老軍統二處、軍統局也運用此類手段,在抗戰爆發前後制裁了一批認賊作父的漢奸。當然,在歷史的大背景下,作為黃埔系的諜報機構,從1933年起,復興社特務處也把在上海和南京的日特機關視為大敵,所以《前行者》劇中順理成章出現了坂井機關等日本間諜組織。
於是國、共、日三方的地下組織角逐上海灘,掀起了一片血雨腥風,地下黨既要對付民族的敵人日本侵略者,還要隨時防備來自特務處的冷槍,處境更加艱難。
在抗日的歷史大潮中,也有部分曾經的復興社特務投敵當了漢奸,助紂為虐殺害地下黨員和抗日民眾,比如老軍統的丁默邨等敗類。而《前行者》劇中死而復活的叛徒裴如海,就是丁默邨(早期也是地下黨員)等人的縮影,他們先後兩次叛變立場,最終淪為民族的罪人,也就說明,“復興社特務處”由於招降納叛,其人員素質確實是良莠不齊。
演員韓雪在劇中意外地出演了一名隱藏很深的日本特務,倒是讓人大跌眼鏡,她演活了一名漂亮而又狠毒的“蛇蠍美人”,記憶中應該是第二次扮演反面角色了。
六、《前行者》詮釋了地下鬥爭的艱苦卓絕。
許多諜戰劇最大的敗筆,就是把敵人描述成只會聲色犬馬的無能之輩,這不僅有違歷史,其實也貶低了地下黨的艱苦卓絕,如果敵人都那麼菜,我們何必付出那麼大的犧牲?而《前行者》基本沒有落入這個俗套,反派的刻畫相對比較到位。
出身黃埔的警察局偵緝處長唐賢平,也曾經是個熱血青年,不僅個人很有操守,思維之縝密以及行動之機敏,並不輸於我黨特工馬天目。比如地下黨負責人陳烈在法租界古董店門前意外被捕後,一度偽裝成為無辜的香港商人來矇蔽敵人,一口港式粵語說得巡捕房和警察局大多數人懵圈,幾乎信以為真,不出意外基本可以被保釋出來。
然而唐賢平心存疑惑反覆求證,最終用香港方言“鯽魚”和“墨魚”的細微區別,抓住了陳烈的漏洞,若非敵人內部的矛盾,之前多次化險為夷的陳烈恐怕就要落入唐賢平之手了。
真實的歷史上,曾經有許多秘密黨員被租界巡捕房所逮捕,他們有的被黨組織透過保釋、律師辯護等方式營救出來,但是大多數還是因為身份暴露被引渡給軍警憲特部門,最後慘遭毒手。因為在抓捕過程中,很多都是由特務們先行透過偵察鎖定了目標,再聯合捕房動手,敵人的狡猾程度是不能低估的。
而打入復興社特務處、法租界巡捕房的馬天目可謂身處虎穴,只因為細小的失誤,就多次被站長侯子川、副站長唐賢平和叛徒裴如海所懷疑,堪稱險象環生步步驚心,真實身份最終還是暴露了,充分說明敵人不都是菜鳥。
最可怕的還是叛徒出賣,比如顧順章叛變後,就指認了被關押在南京獄中的我黨早期領導人惲代英。本來惲代英同志在上海被捕時,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始終沒有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而是化名“王作林”,被敵人以一名普通地下黨員的身份關押在南京軍人監獄。
在黨組織的多方營救下,惲代英原本即將獲釋,而就在這個關鍵的當口,他遭到了顧順章的出賣,最終英勇就義。《前行者》劇中對叛徒的巨大危害也給予了描述,裴如海在巡捕房和警察局的監獄裡,一一指認並沒有暴露身份的地下黨員,其無恥行徑讓人看了恨得牙根癢癢。
就是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中,以吳崇信、老趙、馬天目為代表的地下黨人,與復興社特務處、警察局、日本間諜和租界巡捕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比如轉移“零號檔案”、巧取“懺悔錄”等等,譜寫了一篇偏諜戰傳奇,也再現了當年上海地下黨的艱苦卓絕。
不是尾聲的尾聲:
黃埔系的這個特務組織,名稱經過了多次變化,從早期的總司令部密查組、復興社特務處、軍統局軍警情報處,再到1938年以後的軍統局和1946年改稱的保密局,但無論名稱怎樣變化,它都是老蔣所豢養的,維護自己獨裁統治的爪牙和鷹犬。
從1932年復興社特務處成立算起,地下黨與之進行了長達17年的諜戰和暗戰,期間無數次挫敗了敵人的陰謀,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1949年初,人民解放軍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偉大勝利,老蔣被迫第三次下野。
“代總統”李宗仁公開宣佈要結束特務統治,把毛人鳳的“國防部保密局”本部給裁得只剩下75個人的編制(不計各省站等外勤單位),毛人鳳只好帶著2000多大小特務跑到上海“打黑工”繼續作惡,並且只對老蔣負責,上海解放前全部逃臺,至此,標誌著我黨在地下暗戰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前行者》無疑是一部製作考究的諜戰好劇,除去優秀的演員陣容外,作者和編劇也對民國時期上海灘地下戰場的相關歷史,備足了功課,所以才能有很好的口碑和收視率。至於後續劇情如何發展,打入“復興社特務處”的馬天目在危機四伏中結局如何,不妨一起靜待大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