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俞穴屬足少陰腎經,是衝脈、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具有理氣止痛、溫中利尿、 潤腸通便的功效。根據其穴性,現臨床常用於治療西醫學中的胃痙攣、習慣性便秘、腸炎、痢疾、尿道炎、膀胱炎、月經不調等。
本穴首見於 《針灸甲乙經》。 肓即肓膜,俞即輸注,腎經之氣由此輸注肓膜,故名肓俞。
【定位】
在腹部,臍中旁開0.5寸。見下圖
【解剖】肓俞穴下為面板、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佈同大赫。為第十肋間神經分佈處。腹腔內穴位相對應的器官主要是大網膜、小腸等。
【取穴方法】
仰臥位,平神闕(任脈)旁開0.5寸處取穴。
【主治病證】
1.主治胃腸疾患如腹部脹滿、腸鳴腹痛、黃疸、洩瀉、大便乾燥、嘔吐等;
2.主治疝氣;
3.主治小便淋瀝、月經不調;
【操作方法】
直刺1~1.5寸,區域性有酸脹感,並向下傳導。可灸。
【注意事項】肓俞穴宜緩慢進針,以免傷及小腸。
【常用配伍】
1.肓俞穴配大敦、歸來,有疏肝調腸,理氣活絡的作用,主治疝氣痛,腹痛。
2.肓俞穴配合谷、天樞,有清陽明熱,疏調腸腑作用,主治便秘,洩瀉,痢疾。
3.肓俞配天樞、中脘、內關、足三里,治腹脹、腹痛。
4.肓俞配大敦、隱白、三陰交,治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