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武漢市肺科醫院
通訊員:張全錄
小勇(化名)自述在層醫院與“結核病”戰鬥了12年,卻始終無法治癒。痛苦不堪的他,今年首次來武漢市肺科醫院就診,卻被醫生告知,結核病不過是“背鍋俠”,釋放煙霧彈的真兇叫煙麴黴,一種能讓支氣管神魂顛倒般亢奮,愛把支氣管“裝修”成葫蘆狀、指套狀,然後蝸居其中的真菌。注意,三類人群是這類真菌的“最愛”。
13歲時咳嗽、咳血、胸悶,之後不治自愈,24歲時復發、加重,被基層醫院診斷為結核病,隨後10餘年裡反反覆覆,始終無法治癒。今年,36的小勇病情加重痛苦不堪地來到武漢市肺科醫院就醫。
小勇幾度規範服用抗結核藥物,卻未能治癒,這讓呼吸二病區副主任醫師楊澄清百思不得其解。
經檢查發現,小勇反覆咳嗽、氣促,明顯指向支氣管哮喘,再檢查其EOS指標,發現數值比較高。EOS一般市民可能比較陌生,它的中文名字為嗜酸粒細胞,指標過高,提示患者過敏式免疫反應越強。由此可見,小勇的支氣管哮喘是某種病菌引發強烈的過敏反應所致。
再看其CT片,支氣管出現明顯的葫蘆狀、指套狀。
楊澄清立即聯想到了一種常被忽視的真菌——煙麴黴,進一步進行檢查發現,患者體內確實有煙麴黴特異性抗體。最終,根據對多項檢查結果的綜合評定,小勇被確診變應性支氣管肺麴黴病(英文簡稱ABPA)。
服藥十年,只為早日消滅結核,不曾想南轅北轍。小勇悔恨不已,他表示,早知如此,當初發現治療無效,就該早日到專業醫院就診。
相關學術研究資料證實,由於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在臨床表現和病灶的多形態分佈上與活動性肺結核有相似之處,如臨床醫生對的特徵缺乏認識,易將ABPA誤診為肺結核。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早期ABPA患者中有40%~50%曾接受經驗性抗結核藥物治療。而肺結核和ABPA的治療方案完全不同,如未能及時識別,病變晚期會導致不可逆性的肺損傷。
明確病因後,患者小勇接受了針對性的治療,目前,病情迅速好轉。
楊澄清說:煙麴黴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土壤、腐敗有機物內均可繁殖,可寄生於肺內,發生肺結核樣症狀。
煙麴黴菌容易讓結核桿菌“背鍋”,需要在專業的醫院,由專科醫生對它進行甄別,所以,有類似結核病症狀,在基層醫院透過規範的抗結核藥物治療,卻久治不愈的患者,有必要到專業的專科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斷。
楊澄清提醒,這三類人感染後容易患病。一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血液系統腫瘤患者、接受放化療或使用激素的患者等,易患侵襲性肺麴黴病。 二是,免疫功能正常,但合併結構性肺病,比如結核病導致的肺空洞,這類患者易患慢性肺麴黴病。三是,免疫功能過強的過敏體質患者,比如合併支氣管哮喘的患者,容易患變應性支氣管肺麴黴病(如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