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什麼裝置聽歌最方便?
那肯定是手機,手機操作起來那麼順手,能裝的App如此豐富,取之不盡的流媒體資源,什麼國磚啦網播啦,比方便肯定都不是手機的對手,這個沒有懸念。
但是手機大部分已經沒了耳機口,所以想拿手機聽歌,往往得選擇如下幾個解決方案:要麼加個小尾巴,要麼使用Type-C或者Lightning介面耳機,要麼就無線耳機。這三個方案裡以音質而論小尾巴+有線耳機算是相對更靠譜,不過小尾巴這東西也是有一定天花板的,畢竟它要吃手機的電,而手機的資料介面在電壓電流上都是有先天限制的,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要拿手機聽歌圖個方便,卻又想要儘量好的音質,就只能換個思路。
怎麼換思路呢?這個事兒我倒是想起來個參考:話說以前啊,打仗的時候都分得挺明白的,單兵的武器就是槍械和手榴彈,遇見拆地堡砸戰車這種事兒,區區血肉之軀可就沒啥好辦法了,要麼扛著炸藥包拿命博,要麼穩妥起見去找炮兵或者裝甲兵幫忙,畢竟一個人的體能是有上限的,大口徑高膛壓的火炮真扛不動。
可是很快的,就有人換出來了新的思路:誰說小兵不能遠距離拆地堡砸戰車?這事兒也不一定非要大口徑火炮吧?你把小型火箭發動機和破甲彈的科技樹都給點出來,後座力重量這些事不就解決了?於是有了鐵拳有了巴祖卡有了RPG,這下子單兵大炮從柏林一路轟到摩加迪沙,上打黑鷹下拆鐵王八,價格便宜量又足,操作簡單威力大,各個熱點地區都少不了它。
同理,手機想要聽歌“威力大”,也可以換個思路:小尾巴被手機限制了供電那我們就自己供電,外形稍微大一些沒關係,國磚也不小還不是一堆人用?只要是單人能接受的大小和重量就OK,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設計好架構,什麼轉盤啊螢幕那些多餘功能咱一概不要,所有的體積重量和供電都奔著“在配合手機的情況下做出最好音質”來努力,行不行?
這就是本文的主角:iFi的Diablo(江湖人稱大菠蘿),一個思路刁鑽的極致流產品。
先看引數,這臺機器的三圍資料是166(長)x 72(寬)x 25(高)mm,重量330g,差不多是一臺主流大屏手機的投影面積+兩三臺手機的重量,跟一些偏大的國磚身量彷彿。設計上還是比較有講究有章法的,握持起來絕對不會硌手,漆面工藝和美觀程度也都挺好,以及它的介面設計我覺得是比較科學的,音量旋鈕阻尼設定也優秀,總之看著用著都挺是那麼回事兒。
機器的前面板除了音量旋鈕外,還有6.3耳機介面以及4.4平衡口,外加一個電源燈和一個增益撥杆,一共有三級增益可調;背面板上有連線手機用的USB INPUT口,充電用的USB口以及平衡輸出口、SPDIF輸入——也就是說這玩意兒也可以當解碼器用去接別的放大器。不過我相信大部分使用者買到它之後的用途應該就是一頭插手機一頭插耳機,拿它做解碼耳放一體機來直推使用吧?
所以這東西的使用,也就是會比小尾巴們多了個充電的步驟(也可以邊充邊聽)而已,像RPG一樣通俗,裝了彈瞄著扣扳機就行,屬於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簡單易用款。
當然有人該說了,可這依然是個大傢伙啊,看起來還是不夠便攜啊,那這東西聲音有多猛?值不值當我為此花錢並且帶這麼大塊頭的東西在身上?
我覺得呢,iFi Diablo這臺機器絕不是一個設計很倉促的東西,而是在電路的設計,電容電池的選用,以及電池升壓等細節上,都做了長期的最佳化設計與調整。諸如高頻寬電源電路、超低噪聲穩壓器、平衡的差分類比電路設計(完全分離左右聲道)、Burr-Brown TrueNative晶片組、XMOS 16核晶片、對稱雙單聲道拓撲結構、GMT(全球主定時)飛秒精度時鐘、定製的OV系列運算放大器等等一大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和元件的應用,使得這臺機器在用心上相當極致,一切都是圍繞著更好的聲音去努力。
推力方面,它的最大輸出功率接近5,000mW,在非交流電的便攜裝置來說,這個資料堪稱喪心病狂,誠然受限於原理,你非要拿HD800這種耳機考驗它,讓它去跟高價臺式裝置去比驅動力,還是會明顯打不過,但實際上這個推力拿來應付所有的耳塞以及許多低阻大耳已經相當從容,包括推推HD600、HD660這種東西也可以算小有規模,聲音具備相應較好的完善度。所以它前面板的三個增益檔,推塞子我基本就是低或者中,很少情況下才用得到最高那一檔。
以及這個機器對於位元速率的支援可以處理至PCM 768,DSD 512和2xDXD音訊檔案(PCM和DSD都保持“Bit-perfect”),並且支援MQA,在規格上也頂得很滿,不是夠不夠用的問題,實際上這都有點過剩了。
然而在這麼強悍的推力和這麼牛掰的軟硬體撐場子的前提下,大菠蘿的聲音卻不是有些人以為的那種“力大聲粗”或是“咄咄逼人”,實際上,iFi Diablo的聽感,是以“溫厚軟潤”的面貌示人的。
首先它的聲場非常闊,不是那種把中間能量稍微弄散一些去把聲場做得更彌散的闊,而是真正的闊,然後在這個闊氣的聲場內,它的細節兼具上佳的分離度、層次感和漂亮的結象力,低頻紮實中頻飽滿高頻自然,三頻流暢生動,整體聽起來內容是豐富有密度的、氛圍是鬆弛從容的。
其次這位爺的控制力是真的很嚇人,搭配任何塞子你都很難覺得這東西刺耳或者有緊迫感(除非是低阻塞子你卻開了高增益),相反你會覺得它在給你場面給你細節的前提下,卻在節奏上和情緒上儘量讓你舒緩舒適,泛音都是軟軟潤潤彈彈的,空氣感和律動都不緊不慢的。在這個前提下,動態都被打開了,很多塞子直接就把上限展示了出來,不動聲色的就給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
最後我覺得最需要讚的,還是它這個結象,樂器的實感給的非常出彩,不管是貝斯還是圓號、吉他乃至沙錘,大菠蘿都能展示出令人驚喜的實體感,甚至可以用一個我不大愛用的詞就是“脫塞感”,尤其是一些素質高的塞子,你插桌上型電腦上也許就過推了,反而給不了這麼酣暢淋漓的表達,大菠蘿則可以用自己優秀的推力和素質表達,甭管動圈動鐵還是圈鐵,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比如QDC的V14這條塞子,我們都知道這是一條素質很強悍的旗艦塞,只是在有些前端的驅動下,你更容易關注的是它細膩而精確的勾畫能力,暴雨梨花針一樣的細節擊打著你的耳膜,能給人一種“超高解析度”的享受,然而在大菠蘿平衡口+中增益的驅動下,它卻能演繹出別樣的色彩,除了原有的高解析高密度之外,每個細節的結象之飽滿,每個擊打的空氣感之湧動,都上了一層樓,且整體氛圍更為舒緩從容,動態控制更老司機,情緒也更飽滿一些——大菠蘿的中頻因其溫厚,人聲也明顯更動人更毒人,等於是把V14變得更加“圈味兒”了一些,也更加松潤甜了些。
所以iFi Diablo這臺機器,它是切了個之前大家沒有走的思路,並且在這個思路上做到了足夠極致,於是就誕生了這麼臺有點奇怪的機器:耳放這東西很多人都玩過,專門針對手機的解碼耳放更是不在少數,但是把隨身耳放級別這種說大吧也不小的體積重量,拿來專門針對手機開發一款產品,就有點稀罕了。而且這個聲音真的是做得很不錯——從完成度上是很高的,從素質來說是很頂的,以推力而論著實有些嚇人,最重要的是它居然還是這麼個溫厚軟潤的聽感,這使得它很難挑耳機,拿啥插來聽都是從容不迫,框架賊穩的前提下處處是驚喜的這麼一個聲音。
這玩意兒就像RPG一樣,威力大,好操作,而且不貴(6000多,貴麼?可能還沒你手機貴,對吧?),它很適合住校或者租住的人,平時在屋裡插著電用,偶爾帶出門去。它也適合所有就樂意用手機聽歌,在此基礎上想獲得儘量高水平音質的人群,買它真的不鬧心不佔地兒——我認識的這樣的人還蠻多的,都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有些人哪怕住著別墅,人家就是懶得折騰就是不想買一大堆東西擺著,就是習慣了手機聽歌,誰讓手機真的最方便呢?
你看,世間的事兒就是如此,思路一換,再甩幹膀子認真設計踏實幹,出來的產品就會很有趣。而餘下的問題也一如既往的簡單:iFi Diablo這臺大菠蘿,它,是不是你一直在找的那臺機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