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點不專業的直觀感受。
一直很喜歡一位女演員叫做斯嘉麗·約翰遜(我知道你們也很喜歡)。長得過於好看,身材過於性感,導致這麼多年演技如此自然卻常年不受獎項待見(補充一些她的相對重量級獎項:2003年威尼斯電影節逆流單元獎最佳女演員(《迷失東京》);2004年第5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演(《迷失東京》《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同時獲該獎項提名);2014年第39屆法國凱撒電影獎榮譽凱撒獎。近些年寡姐接片以商業片為主,不獲獎也可以理解。)
我是什麼時候感覺到斯嘉麗的演技很好?看科恩兄弟的《凱撒萬歲》時。斯嘉麗所扮演的狄安娜,原型是埃斯特·威廉斯,當年被稱為“百萬美元美人魚”,並曾傳出在拍《出水芙蓉》期間意外懷孕。這個角色頂著意外懷孕的醜聞,一方面很驚恐,另一方面脾氣也很火暴。狄安娜一出場就是非常奇怪的口音(有人說是布魯克林,我經驗不夠不太清楚),語速極快,手裡叼著根菸,暴躁極了,看到的第一秒我瞬間出戲。因為這與斯嘉麗平時採訪以及其他溫柔類的角色太不一樣。但是下一秒我又回戲裡了,因為斯嘉麗後續的表演以及這個人設讓我覺得設定的這些細節,比如口音和動作,是令人信服的。之後我自己給我自己熟悉的好演員定了個標準——齣戲快入戲也快。(具體闡述為,第一,這個角色和演員之前接的以及平時的樣子都不一樣,所以會一下子齣戲;但是由於演員技術夠細,加之劇本合理,所以觀眾沉浸到劇情中也很快。)
談到用力過猛,首先這個角色會有某些很特別的設定。如果是一般的生活化的角色,演員是沒有必要花那麼大力氣的(不排除某些糟心的演員演什麼角色都不正常)。
為什麼會過猛?因為人設無法承受演員表演的重壓。這得從兩個角度看,一是劇本太差,這個人的行為設定不合邏輯,明明只是丟了張紙,演員哭得跟丟了孩子一樣,擱誰誰信?(要是紙上記得都是受賄名單,我信)。二是演員無法做到面部管理、聲音管理和形態管理。一般是以面部管理為主。好演員表情過度自然,從抽泣到大哭是有個過程的,微動作很恰當(優秀案例參考《海邊的曼徹斯特》);但是差演員一下子就號上去了,這就很搞笑了。不僅是沒有過程,差演員一般哭就默默流淚到天明和放生大哭兩種,很程式化。但是劇情不是這樣啊,愛斯基摩人形容雪就有幾十種,哭也可以拉個數軸,什麼程度有什麼表演形式。你用前者,就表演不夠;一上後者,肯定用力過猛啊(說到底還是生活經驗不夠所致)。由於無法做到表情管理,所以誇張的表情很容易就做成表情包,觀眾無法集中注意力在劇情上,只能注意周杰的鼻孔,惡性迴圈,導致越演越出戲。(舉個不太恰當的反面案例,小李子從《盜夢空間》到《被解救的姜戈》裡,幾乎所有皺眉都是一樣的;其實你細看《心之全蝕》裡的蘭波,皺眉也是一樣的,但是當時年輕,所以不明顯;後來老了面部表情單一僵硬的問題就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