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兄弟小OK和小可以是一對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僅1.3kg和1.4kg,還存在輕度的缺氧的情況。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出生後立即被轉入新生兒監護病房(NICU)進行救治。
經過醫務人員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兄弟倆的體重均增長到2kg以上,生命體徵穩定。得知寶寶們的情況逐漸好轉,小OK和小可以的爸爸媽媽十分欣慰,可一出生寶寶就不在身邊,對寶寶的思念常常讓他們感到情緒低落;不能抱抱寶寶,無法親自照顧他們,也讓這對新手爸媽十分擔心出院後不能很好地照顧兄弟倆。
日前,經過精心籌備,南區新生兒監護病房引入家庭整合式照護模式,成為安徽省首家引入該模式的醫院,小OK和小可以的爸爸媽媽也成為醫院首對參與家庭整合式照護的父母。
每天都會有1-2個小時的時間,爸爸媽媽在經過嚴格的防護後進入新生兒監護病房,在護士幫助指導下給兄弟倆餵奶、拍嗝、洗澡、更換紙尿褲,並進行眼、口腔、臍部、臀部和面板的護理。漸漸的,夫妻倆照顧起寶寶們來越來越得心應手;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照護,小OK和小可以也恢復得越來越好。兄弟倆的爸爸激動地發了朋友圈,為這樣溫馨的模式點贊。
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兒科病區主任張蘭介紹,家庭整合式照護(FICare)起源於加拿大,是基於人文新生兒照護模式發展而來,旨在鼓勵父母與醫護人員協同照護早產兒,是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原則的延伸。
目前我國新生兒住院的通用模式是封閉式的,新生兒住院期間家長不能進入病房進行探視,這可能導致父母和患兒之間親情的分隔、母乳餵養率降低、父母不熟悉如何照看出院後的寶寶等問題。
家庭整合式照護即是在一定條件下允許部分家長進入新生兒病房參與對住院患兒的護理。促進父母與新生兒監護病房多學科醫護團隊之間的合作,增加父母與新生嬰兒的互動,讓父母可以更好的瞭解並支援早產兒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可以促進早產兒的生長髮育,培養母嬰情感,減少家長焦慮,建立父母信心,改善預後,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支出,降低院內感染率以及出院後早產兒的發病率,增加父母回家後照顧早產兒的信心和能力,降低再入院率。
南區新生兒監護病房家庭整合式照護是早產兒出生後,經醫生評估適宜的情況下,允許家長進入新生兒監護病房,在專科護士的指導下進行餵養、撫觸、言語交流等,並接受家庭照顧中常見問題和突發事件的急救和處理方法的培訓。照護時間為每天1-2小時。
希望參與家庭整合式照護的爸爸媽媽可以向病區醫務人員進行申請,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為了寶寶的健康,爸爸媽媽要遵守以下規定:一般1名患兒只能由1名成年直系家長陪護;陪護家長應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需提供3日內新冠病毒核酸陰性報告,3日內免疫組合、血常規及肝功能結果;家長鬚按預約時間憑陪護卡進入病區。進入病區前掃描健康碼、行程碼、測量體溫,由護士詢問有無流涕、喉嚨痛、腹瀉等症狀及近期是否與傳染病患者接觸,如無異常方可更換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換鞋及流動水洗手後進入病區。(通訊員:包弘揚 方雯/文 包弘揚/圖 安徽城市之聲記者:莊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