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之前,先表達一下感謝,感謝大家給予的評論和點贊。我會繼續努力,更好地與大家分享學習心得,進行學術探討交流。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明]洪應明
《菜根譚》一書,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思想精華的彙集。匯人生感悟之精粹,聚生活智慧之精妙,可謂處世立世之寶鑑,修身養心之真經。
網上,對《菜根譚》雖有很多不同的解讀,但大都過分拘泥於字面的解釋,而不能站在中華文化基因和思想融貫體系的座標上,作以追根溯源上的詮釋和理解。這樣的解說,往往難以把握其中的思想真諦和精神實質,有時不免出現與本意相背的誤解。我的詮釋理解,僅限於學術上的探討和心得上的交流。
圍繞《菜根譚》“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論說,下面談一談人生堅守信念上始終如一、矢志不渝的價值問題。
從字面上解說,說的是:在看待和評價人上,對於一個暫時事業失敗而境況窘迫之人,當看他能否重拾奮進的初心;對於事業成功而德行滿意之人,要觀察他能否慎終如始。
這裡所蘊涵的價值內涵是:人生遇到“事窮勢蹙”之情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重拾初心的信心和信念,放棄再戰;人生取得“功成行滿”之成就,並不令人十分羨慕,而令人崇敬的是能夠慎終如始,始終如一。
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重拾信心。
人生的“事窮”,是事業面臨瓶頸時的境況。此時,或是能力或才智達不到事業發展的要求而失業,需要進行自我再提升再就業;或是事業發展超出自己的想象,出乎意料之外,依靠已有素質難以再有所突破。“勢蹙”,是情勢發展達致了窘迫的狀況,面臨事業的危機。
人生出現“事窮勢蹙”之時,或是陷入“事窮勢蹙”之境,乃是對一個人意志和心理的巨大考驗。有的人為此而心灰意冷,無奈地放棄前行的腳步;有的為此而空自喟嘆,不由自主地在原地徘徊、彷徨;有的人卻能夠冷靜思考,重塑自我,堅忍不拔地迎接新的挑戰,做出新的成就。
一個人愈是面臨“事窮勢蹙”之境,就愈能檢驗一個人內心的價值堅守:是喪失信心還是堅守初心,是灰心喪氣還是堅定信念,是萎靡不振還是重新出發?正確的抉擇,必是選擇勇於面對,敢於迎接挑戰,增強奪取勝利的信念,做到愈挫愈奮。
對於人生修為而言,“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論語·子張》)人生行路所以為難,就難在遇到坎坷而沒有闖勁,失去跨域坎坷的勇氣。“有始有卒”之所以成為聖人修為,就在於不怕困難,堅忍不拔,樂此不疲,善始善終。
“當原其初心”的論說,告訴人們:人生面對“事窮勢蹙”之時,當要冷靜思考,重新認識自己,再次武裝自己,重拾出發時的初衷,增進戰勝困境的信念,敢於發起人生的第二次衝鋒,擁抱第二個春天。
人生的信念堅守,貴在堅持不懈,有始有終。“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碰到一點困難,遇到一時挫折,便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必然半途而廢。在“事窮勢蹙”面前,若能在改變、完善自我上下一番真功夫,藉由強大自身而掌握主動,把握先機,就能再創輝煌。
對人生的事業來說,最可貴的是,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狀態。“爾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尚書·蔡仲之命》)面對困境而忘掉初心,有始而不能終,必不能成遂人生的事業,做出耀人的業績。反之,樹立恆心毅力,始終如一,一以貫之,就能追求卓越,實現自己的偉大。
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慎終如始。
人生的“功成”,是建立功業上的成功,有所成就。此時,人們不免會出現這樣的不良心態:或是驕傲自滿而放慢前行的步伐,或是躺在功勞簿上而放棄繼續努力的作為。人生的“行滿”,就是行為上自我滿足,不思進取。
人生有了“功成行滿”之時,或是陷入“功成行滿”之境,同樣是對一個人品質和修為的嚴峻考驗。有的人為此而驕矜自傲,得意地怠惰奔走的進步;有的為此而目中無人,不知天高地厚地在自以為是;有的人卻是鎮靜反省,保持謙卑,始終如一地迎接新的使命,做出新的功業。
一個人愈是“功成行滿”之時,就愈能考驗一個人內心的價值堅守:是驕傲自滿還是謙卑虛心,是目中無人還是謙虛謙恭,是傲慢無禮還是固守德真?正確的選擇,必是忘掉過去的榮耀光環,一切清零從頭再來,體驗再搏擊再創業。
對於人生功為而言,貴在“慎厥終,惟其始”(《尚書·仲虺之誥》)。面對成功和成就,量小而自狹之人,必然滿足於現狀,而不知山外有山,天高地厚。人生的“慎終如始”(《老子》),之所以終無敗事,就在於能夠戒驕戒躁,反躬自省,不忘初衷,持之以恆。
“要觀其末路”的論說,提醒人們:人生面對“功成行滿”之時,貴在冷靜思考,再次反思人生意義,重新鎮定地做出選擇,保持謙遜的本心,迴歸“純亦不已”(《中庸》)的至誠信念,勇敢地攀登人生事業的第二個高峰,創造第二次輝煌。
人生的價值堅守,貴在始終如一。人生只有“敬始而慎終,終始如一”(《荀子·禮論》),方能達致“終始俱善”,盡善盡美。取得一點成果,做出一些功績,便放棄對更高價值目標的追求,必是功敗垂成,壯志未酬。反之,若能於成功時保持一顆平常心,秉持“有若無,實若虛”(《論語·泰伯》)的謙虛態度,就能在追求上永無止境。
對於人生的功業來說,最可貴的是,要有始終如一的精神狀態。“不惟厥終,終以困窮。”(《尚書·蔡仲之命》)面對功成名遂而喪失謙遜虛心,不能善始善終,必不能實現令人無憾的事業。反之,只有不忘初心,重新出發,輕裝前進,方能功為不輟,生命不息而戰鬥不止,最終成就悠久無疆的偉業。
人生修為,貴在不忘初心,保持誠敬心。
人生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貴在保持初心、初衷。面臨“事窮勢蹙”之境,貴在增強信心,始終保持越戰越勇的意志和信念;面對“功成行滿”之境,貴在慎終如始,始終保持“至誠無息”(《中庸》)的純粹和忠誠。
對於人的一生來說,“原其初心”,要在善始;“觀其末路”,貴在善終。善始善終,便是人生修為的重要工夫。 “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孟子·萬章下》)“善始”,貴在明智抉擇,清醒面對挑戰;“善終”,貴在篤實堅定,做到盡心盡力。
不管是“原其初心”的“善始”,還是“觀其末路”的“善終”,都要有一顆真誠、純粹之心。“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中庸》)人生修為,誠之為貴。修為於誠,就能立命而夭壽不貳,弘毅而不畏任重道遠。
在人生善始善終的追求上,當要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力雖不能,心必務為”(《說苑·談叢》)的精神,做到“慎終如始,常以為戒;戰戰慄慄,日慎其事”。“常以為戒”,則毫不放鬆,無所懈怠;“日慎其事”,則謹小慎微,防微杜漸。
人生的“慎終如始”之戒,既是力戒不願、不敢迎接挑戰的貪圖安逸和苟且懈怠,又是力戒功成而自伐的驕傲自滿和不思進取。有如此之戒懼,方能兢兢業業,矢志不渝,允忠允誠,自始至終。
在人的一生中,都要有這樣的警惕心理和反躬自省:面對“事窮勢蹙”之境,極易灰心喪氣,破罐破摔,而忘卻其初心,喪失進取信念;面對“功成行滿”之結果,極易驕傲自滿,小成即安,而忘掉其初衷,喪失奮進動力。初心不再,豈能迎來戰勝困境的新生?不能善終,豈可有功成不測的偉業?
作為一個“事窮勢蹙之人”,貴在不忘初心,保持一顆火熱的赤誠之心,面對艱困不氣餒,面對挫折不灰心,面對挑戰不畏懼,面對未來不放棄。
作為一個“功成行滿之士”,貴在慎終如始,保持一顆純真的恆毅之心,面對榮耀不自矜,面對功勳不自滿,面對功業不自伐,面對未來不自限。
中華文明五千年,歷經滄桑而綿延不絕,已充分證明中華傳統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和迎接各種挑戰的開拓能力。這一文化內涵,既本自“學·思·觀”的探求真理而來,又呈現著“學·思·觀”的理性自覺和開放思維。讓我們齊心協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時代洪流之中,為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冷靜的思考,清醒的應對,果敢的鬥爭,無愧的付出。堅信“文化自信”,踐行“文化自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實現偉大復興。
歡迎評論交流探討。文中圖片來自網路,感謝版權原作者。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