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文章我解釋了發生衝突的兩種型別,爭搶文具和破壞規則,主要的解決辦法可以歸納為排隊、輪流和等待。本文我要分享的第三類情況,肢體衝突。肢體衝突常常伴隨著暴力,可以說是要絕對避免的情況。我前面的文章分享的那兩種情況,如果有小朋友違反了,那麼我們即便是去嚴肅的談話,也會這樣去表達你這樣的行為不對,因此不要這樣去做,因為它只是違反了一些公共區域的規則。
但是當我們遇到所有跟暴力有關的問題、相關的行為都是錯誤的,無論在幼兒園、在公共場所還是在家裡都是錯的。
因此我將要說明的第一點情況,我們在過往的經驗中發現,有頻繁暴力傾向的小朋友往往在家裡受過暴力的對待,也就是說這樣的小朋友曾經因為某種原因被自己的家長打過,所以請所有的家長朋友們注意您的任何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動作都會在寶貝心靈下留下痕跡。
如果在家長打小朋友的時候,其餘的家庭成員表示了對這位家長的支援,沒有提出反對,那麼小朋友就會因此產生一個想法,違反規則的人要受到懲罰、要被打,這是他從這件事情中學到的。那麼當他面對其他的小朋友違反規則時,他就會去打人,並且理直氣壯、光明正大,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問題。
尤其是咱們的寶貝年齡小,不能真正地去辨別何為規則,有些只是他認為的規則。那麼這時候如果因為有小朋友或者大人違反了他所認為的規則,然後他要去打人。家長就會覺得莫名其妙。
舉個簡單的例子,這個小朋友之前因為亂扔東西被打了,有天另一個小朋友來到他家,把桌子上的杯子從這邊拿到那邊,這個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可能去打人,因為在他眼裡,這個杯子一直放在桌子的這一邊,而不是那邊新來的小朋友違反了規則,家長髮現不了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無理取鬧。
之所以解釋這麼多的原因是,如果孩子出現無理由打人事件時,請各位家長回憶一下有沒有打過孩子。如果有,請咱們的家長先去跟孩子道歉,道歉時可以跟他明確,我道歉不是因為你做對了,你當時做的行為依然是錯的,我道歉是因為打人者肯定不對,因此爸爸、媽媽要向您道歉,請你原諒我。
一定要去明確道歉只是為了打人道歉,而不是孩子當時做對了,然後要去跟孩子強調,既然打人不對,爸爸媽媽跟你道歉了,那請你跟這個被你打的人去道歉。打人或者暴力在任何時候都是錯誤的。
有的家長會問,我們家從來沒對寶貝動過手,為什麼他還會出現這個行為?那這個時候請各位家長再去回想一下,之前寶貝有沒有被其他的小朋友打過?家長當時不論出於任何原因,沒有去妥善地處理,那也會造成這個情況,這樣的情況很難再去把之前那個小朋友拉回來道歉。
所以家長朋友們,當我們的寶貝在外面遇到小朋友出現暴力時,一定要去正確的處理。如果是寶貝被打了,那一定讓對方道歉,並且要逐漸教會寶貝怎麼樣去表達自己的抗議。
如果寶貝是打人的一方,也要讓他鄭重地去道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並且要讓他嘗試換位思考和怎樣善後,比如如何道歉之後安慰別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這裡會首先關注到受傷的小朋友,讓他先去表達自己的抗議,然後再讓別人道歉。因為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在外面發生這樣的衝突了,犯錯的一方先道個歉,然後這個受傷的一方就一定要接受道歉了。
別人說對不起,你就要說沒關係,反而是犯錯的讓我主動。我們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而不去傷害別人,那就要讓他在這種時候大聲地說出來自己的抗議,並且家長或者老師要在旁邊支援他,這才是對受傷的一方的正確引導和保護。
很多家長聽完就會有疑問,那我的孩子在外面受欺負怎麼辦?關於今天肢體衝突類,我說一個最實際的經驗,你會發現小朋友之間的相處是很有規則的,身體強壯的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會輕易的動手。
因此我能給各位家長最中肯的建議就是讓寶貝健康一點、強壯一點,他會避免到很多問題。還有家長不放心的,我想可以適當地在家裡做一些對抗式訓練,玩鬧類的不是為了他以後打人,而是在他受到攻擊的當下,採取一些本能的身體反應來保護自己。當然為了避免他分不清這種狀況,做這類遊戲的時候還要跟他說明,不能隨意地跟小朋友去這樣打鬧。以上就是今天我對於孩子發生衝突的第三類肢體衝突的一些經驗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