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姓氏分佈圖看南北關係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可以說明很多問題。由圖中可以看到,北方几乎都是統一王姓,姓王的在北方也確實自古以來就是大姓。因為自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不管是周王室後裔,還是很多國君,皇帝的後裔,改姓都是優先選擇王姓。王從漢字發明起,就賦予了尊貴的內涵,所以古今北方王姓都是第一位的。
有意思的是南方地區,南方很紛亂,總體來講,西部姓李的多,大家知道,唐朝安史之亂,唐皇曾率領宗親避難蜀地,或許從那時候開始,姓李的開始越來越多。當地土著民族如果改漢姓,也應該優先選擇李姓,這可能就是唐皇的影響。
西南地區反而姓楊的比較多,這也不難理解,唐末楊端,唐朝山西太原人,公元875年,播州“土酋叛”,與太原羅榮五世孫羅太汪偕同征戰,率師入播“平叛”,據有播土。楊氏在此地統治了幾百年,從唐末到明末,直到第二十九代統治者楊應龍,其實不能說楊應龍有多敗家,明清時期改土歸流,這是大勢所趨,即使明朝不打,到了清朝恐怕會更慘。另外聽說播州的楊姓跟楊家將楊業還有親戚關係。說來真是令人唏噓,播州當時不是沒有人,怎麼一個北方軍閥到這裡,就成了此地最有勢力的家族了呢?到現在楊姓還是貴州第一大姓。可謂是贏得江山都姓楊。
湖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姓劉的?翻開歷史,湖南雖然作為南方百越之地,卻早在漢代就地位特殊。首先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綠林軍,發源於湖南,後來又是荊州劉表,保境安民,其子不願兵戈塗炭荊州之民,願委身降曹,其宗親劉備更是以仁義著稱,當地民眾素慕劉表劉備等人仁義,爭相改用其姓,也是理所當然的。
陳姓在閩粵地區很多,有很多是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後代,但是居然會有這麼多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而且陳元光只是在漳州影響力比較大,何以輻射如此之廣?想必是很多人受其影響,很多土著居民改姓陳。
最有意思的是吳越之地,分佈頗似北方,大家知道北方几次定都都是選在了南京杭州等江南之地,江南雖然處在南方,由此註定一直與嶺南,湖南,江西,四川等南方不同。他是南方最特殊的地方,從姓氏分佈大概就能看的出來,雖然姓氏頗似北方,但是吳越文化與北方文化卻迥然不同。
所謂姓氏分佈,不一定與血緣相關,更多的還是影響力,尤其是在後起而發的南方,在古代相互隔絕,互不相通。在中華文化大一統的影響下才與北方一起走向聯合。大家知道吳地自從晉代開始就受北方文化的侵染,尤其是在政治上的。各種勢力錯綜複雜,所以吳地土著在選擇漢姓時,首先會代入漢文化的思維,選擇王姓,而不是根據某個人的威望,這是與南方其他地方所不一樣的。
就像日本人沒有漢姓,但是韓國越南就有很多漢姓一樣,其原因不過是由於中國曾經直接統治其地。韓國越南很多人不見得都是漢人移民,一開始當地的土著居民也未必沒有姓氏,只是中央朝廷派來一個地方官,為了稱呼方便,就給當地人另取漢姓,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選擇自己的姓,方便辨認稱呼而已。就像是古代大戶人家給自己的家奴起名字一樣,既不可能繁雜,更不可能陌生。隨著漢文化的進一步傳播,逐漸規範化了。
就像在歐美各國生活的華人一樣,有自己的漢姓,很多人也會給自己起個洋名,倒不是為了什麼,純粹是為了融入當地文化。否則聽起來怪怪的,即使你這一輩不改,你後代也會改的。這就是一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