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新聞是明天的歷史,翻開福建新聞史“檔案庫”,彷彿穿越時空,一個個人物、一篇篇文章,把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他們前赴後繼、薪火相傳,燃燒著理想,猶如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恆星,在歷史長河中閃耀著光芒……
今天,向福建新聞先驅者們致敬。
林白水:一生投身報業,一生馳聘“罵”場
林白水(1874~1926):原名獬,又名萬里,字少泉,號宣樊,使用過白水、秋水、口子、退室學者、白話道人等21個筆名,福建閩侯(今福州)青圃村人。中國報業的先驅,先後創辦了《杭州白話報》《中國白話報》《公言報》《新社會日報》和《平和日報》等,是近代著名記者、報人和政論家。
林白水的報人生涯開始於1901年,那一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出逃避難,清政府跟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林白水同廣大愛國青年一樣,憂心於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這一年,他結束了長達八年的執教生涯,擔任《杭州白話報》主筆。《杭州白話報》顧名思義就是提倡和宣揚白話文的,當時的大小報紙都是為政府吶喊助威,而《杭州白話報》卻專為普通老百姓說話,可謂新聞界的一大壯舉。
在林白水參與辦過的報紙裡,最著名的當屬《社會日報》,它把林白水“以報立言、以報啟民”的事業發揮到了極致。
1926年4月,直奉聯軍進京,人人自危,林白水卻挺身而出,迎刃而上,在時評中斥軍閥為“洪水猛獸”。8月5日,林白水在他主編的《社會日報》上罵了張宗昌的手下潘復,結果潘復第二天就派人抓捕了林白水,緊接著就以"通敵有證"的莫須有罪名匆忙將林白水槍決。
林白水時年52歲,投身報業已25年,創辦或者編輯過的報刊10多種,報社被查封過5次,自己入獄過 3次。林白水與邵飄萍齊名,稱“青萍白水”,兩人因批評軍閥強權勢力先後遇難。
一句名言
“新聞記者應該說人話,不說鬼話;應該說真話,不說假話。”
鄧拓:“事事關心天地間”
圖說:鄧拓(1912—1966),原名鄧子健,筆名馬南邨、鄧雲特、左海等,福建福州人。曾任《晉察冀日報》《人民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候補書記等職。
黨的新聞史上有一句話:8頭騾子辦報,講的是黨報在革命年代一段悲壯的歷史。
這張報紙是《晉察冀日報》。1941年秋季,日寇糾集7萬兵力向晉察冀邊區掃蕩,在最緊張的情況下,社長鄧拓堅持出報:"凡有24小時較安定的時間,絕對保證出報一期!"報人們改裝了印刷裝置,所有的物資,8頭騾子就能馱完。
鄧拓領著大家遊擊辦報:敵人一來,機器埋藏在山中;敵人一走,挖出機器,繼續印報。1941年9月到10月間,一個月內7次轉移印刷裝置。將《晉察冀日報》辦成“民族的號角”與“邊區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使得《晉察冀日報》成為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支文化鐵軍。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晉察冀日報》還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毛澤東選集》。
鄧拓的另一個重要身份,就是《人民日報》第一任總編輯。
為了辦好《人民日報》,採取了多項意義深遠的舉措,要求報紙要聯絡實際和群眾,要接地氣,不能束之高閣,提出不論是編輯也好,記者也罷,都要去田間地頭和工廠一線,深入瞭解進行採訪,堅決不能出現“只當新聞官”的情況出現。
此外,鄧拓還特地抽出時間,撰寫了大量的論文和署名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上,以此來推動工作的改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49年,《人民日報》的發行量只有8萬多份;到了1955年,這個數字就變為55萬份。在廣大群眾中間廣受好評,也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多次表揚。
鄧拓的一生,與黨的新聞事業緊密相連。他始終用筆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正如他在《談我們的報紙和報紙工作》(1951年)中所指出的:“我們的報紙必須具有明確的黨性。它和人民性、民族性是一致的。”
一句名言:
“堅持真理,疾惡如仇;鐵骨錚錚,寧折不彎。”
趙家欣:戰地記者的傳奇一生
1915年,趙家欣出生於廈門,家中排行老二,因家庭貧困,從小愛好文學的趙家欣,高一沒讀完就輟學。之後,他從學徒當起,為廈門的幾家報刊撰稿。1935年,趙家欣進入了《星光日報》,開始了真正的記者生涯。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打響,趙家欣一心想去前線採訪,終於在1938年3月被派往戰地。他先是來到武漢,參加了兩個歷史性盛會。先是在郁達夫推薦下,參加了“文協成立大會”,這場大會有周恩來、郭沫若、老舍、馮玉祥、張道藩等五百餘人參加。當月,他又在範長江的推薦下,作為福建的唯一代表參加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首屆代表大會。
此後,趙家欣即與範長江等人北上前線採訪,4月6日到達第五戰區所在地徐州。在那裡,趙家欣冒著炮火,寫下了《隴海線上》、《臺兒莊血戰記》、《血火中的行旅》等著名報道。其間,他直接採訪了孫連仲集團軍31師師長池峰城。
新中國成立後,趙家欣仍筆耕不輟,為報紙雜誌撰文,已出版十餘部著作。2014年,福建年齡最大的新聞工作者趙家欣走了,享年100歲。這位資深報人、著名作家,最令人稱道和難忘的是曾深入戰地,記錄臺兒莊戰役,撰有《臺兒莊血戰記》等多篇著名報道。
一句名言:
“立志做個有所作為的記者,用文學筆調描繪時代風雲和人間百態。”
記錄偉大征程,書寫時代風雲,這就是記者,生活在激流中才能寫出時代的華章。
致所有記者:
願你腳下有泥,心中有光,文若驚雷大地春,圖如金刻斧留痕。
談論記者這個行業,那些在新聞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他們是塔尖,熠熠生輝;更甚者是沉澱在塔基,或許沒有什麼可歌可泣的故事,或許沒有拿出引一時洛陽紙貴的傳世佳作,但他們身上依然有著情懷的光華。只是內斂,悄然綻放。
是他們,如此幸運,在漫漫時光中含英咀華;
是他們,如此堅守,在社會變遷中記錄人間百態;
是他們,如此執著,立於時代潮頭撥開迷霧追問真相。
櫛風沐雨,薪火相傳,奏響時代凱歌靠的是什麼?
惟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