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突圍——女兵邢德範記錄的抗聯戰鬥
自從得到抗聯女戰士邢德範的回憶錄,只要得空,就會細細來讀,幾乎每一次都能在其中找到歷史留下的異樣碎片——從朝陽山的雪夜突圍便是其中之一。
看起來頗有幾分溫柔的邢德範是抗聯被服廠廠長兼機槍班班長,我覺得她就是冥冥中那種幫助歷史留下印跡的人。
這次突圍,應該是發生在1940年。那時,她們在朝陽山建的第一個被服廠早已被敵破壞摧毀,而在新建的被服廠,邢德範和派來提供警戒的抗聯3路軍教導隊指導員馬克正,正面臨著新的死亡威脅。
馬克正是抗聯中為數不多堅持到勝利的人員之一,但不幸於1948年犧牲在天津戰役中,十分可惜。
朝陽山是東北抗聯第3路軍的重要根據地,這次突圍的背景是1940年9月25日,東北抗第3路軍3、9支隊攻破了克山縣城。得知克山縣被我攻破的敵關東軍惱羞成怒,開始了對於朝陽山的瘋狂進攻。
從孫吳等縣調動的大批敵偽步騎兵擁進了朝陽山,在飛機轟炸的配合下,向我後方基地發起了猖狂的進攻和掃蕩,大有踏平朝陽山之勢。回到了朝陽山地區臥虎山的第3路軍政治委員馮仲雲正在召開軍政幹部聯席會議,3支隊支隊長王明貴、9支隊支隊長邊鳳祥、政委郭鐵堅等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正在舉行的會議會場也遭到了敵機的攻擊,由於敵人飛機的狂轟亂炸,幹部會議不得不中斷。
王明貴回憶,大家都隱蔽在樹叢中,炸彈揚起的塵土幾乎把他們埋在彈坑旁,但沒有傷亡,只損失了一匹馬。那一天敵人的飛機輪番轟炸,直到天黑才罷休。馮仲雲看到部隊受到敵機的轟炸,指揮官兵迅速轉移到對面山上的闊葉林裡,在這裡繼續開會。
這次會議進行了兩天,在馮仲雲做會議總結時,敵人的飛機又來轟炸了,在樹梢上盤旋偵查盲目掃射,扔下了很多炸彈。會議被迫提前結束。
與敵機的交鋒,讓參會的幹部體會到敵軍對於朝陽山的進攻必然更加瘋狂和殘酷,因此馮仲雲決定3支隊和9支隊分開行動,9支隊繞道返回南北河,3支隊向西發展,擴大游擊區。這樣一來,客觀上使進攻朝陽山的敵軍陷入撲空的境地。
抗聯3路軍政委馮仲雲出身清華大學,抗戰前就是教授,是有名的智將。
當時形勢十分險惡,在王明貴與馮仲雲揮手告別時,哨兵已經發現了日偽軍討伐隊的影子。雙方相距極近。3支隊官兵急中生智,蒐集了很多的倒木樹枝和柴禾,燃起濃煙烈火,然後趁機繞到敵人背後,離開了朝陽山。結果敵人又撲了個空,3支隊走了很遠,還能聽到敵人飛機的轟炸聲。
與此同時,馮仲雲和第9支隊也在且戰且走,他和第9支隊政委郭鐵堅率領一部分官兵,前往李兆麟將軍重建的第3路軍指揮部。他們從朝陽山下山時遭到敵人襲擊,郭鐵堅組織隊伍且戰且退,隊伍雖有負傷人員,但仍可騎馬撤退,敵人是步兵,只能眼見他們遠去沒法追擊,於是歹毒的敵人在荒原上點起了大火,利用這個季節草木乾枯,蔓延迅速的特點,試圖燒死這批中國抵抗戰士。
抗聯官兵經驗豐富,針鋒相對的也點燃了烈火,使兩片蔓延的荒火迎面碰撞。敵人的陰謀失敗了。馮仲雲等人在煙火的隱蔽下穿越燒黑的原野,繼續前進,經過艱苦的跋涉,最終到達了在南北河一帶的第3路軍指揮部。
馮仲雲和9支隊得以安全脫險,也為已經斷糧許久的指揮部帶去了糧食。他在1940年11月19日寫給王明貴、高禹民、王鈞的指示信中這樣描述了當時的情況:“朝陽山分別以後,我們在東歸途中行經金溝河東,遭遇敵人伏擊,我軍犧牲四五名,輕重傷九名,但我軍終於從容退卻,以絕大的毅力急行軍穿越鐵道,安然到達了總指揮部,今年秋冬朝陽山成為敵寇的進攻中心,從孫吳兵站及其他各地調來了多數的寇偽軍,利用飛機和坦克大舉進攻,單是飛機在朝陽山爆炸達21天,我3、9支此次能於百難之中脫出了朝陽山,這是大幸而特幸的事啊。”
戰鬥部隊突圍如此困難,留守在朝陽山上的後方部隊,顯然更加艱難。
邢德範所在的被服廠,也不得不決心突圍了。在入冬之前,他們努力完成了一大批被服的製造工作。一個多月裡每人平均每天只能睡上兩三個小時的覺,大家都瘦得不成樣子。曾在軍政幹校給邢德範當過教員的馬克正帶著一個班與女兵們在一起,輪流站崗放哨,堅持在朝陽山上。他們本來想熬到敵軍撤離,然而有一天總指揮部來人通知他們,敵人要開始大搜山了。
邢德範這樣形容當時的情形:“敵人一搜山,我們就不能上山扒松樹皮了,這也就是斷了我們的生路,因為不能扒樹皮,就沒有吃的雪下的又這麼大一點,其他吃的都沒有,又不能在這等死怎麼辦呢?我們在一起開了一個黨員會,號召黨員帶動大家克服困難尋找生路,大家一致同意往山外走,衝出封鎖線。”
松樹的樹皮是可以吃的,這一點,東北抗聯的戰士講過,志願軍也講過,但我們仍然覺得有些無法想象。
此時,敵軍合圍已成,突圍談何容易,四面八方的山路,都在敵軍討伐隊的監視之下。僅有一個班的戰鬥人員在百倍於己的敵軍面前怎樣才能安全殺出重圍呢?
也許是急中生智,抗聯官兵們經過仔細思索,找出了一條生路——換裝,從沒有路的積雪溝谷中硬衝出去。
這種地方的雪能有一米多厚,敵軍無法設立哨卡,但飛機時時會偵察,抗聯官兵們怎麼能突得出去呢?
邢德範這樣描述他們的突圍:
我們把大帳篷拿下來,每人分一塊布往身上一披,布是白色的,離遠處看是分不出雪地還是人的,臨行前再次開會講了幾點注意和要求的事,特別強調了互相幫助,要爭取不損失一個同志全部走出去,我們要求不管男女,身體好一點的同志輪班在前面開路,因為我們走的不是一般的路。
那時漫天大雪,雪深都在一米以上。只是不用人蓋腳印兒,因為大雪一會兒就把走過的路蓋上了,我們要蹚雪走路,不能有除雪聲,一旦有除雪聲,我們很容易被敵人發現,最主要不能說話,一個跟著一個走不能掉隊。如果有人倒下一定要把他拽起來,不能把他留在雪地裡,一定要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但絕對不許說話。
我們走了十幾里路,好不容易過了封鎖線——是全部過來的,我們很高興就在一個僻靜的地方休息一下,封鎖線是過去了下一步怎麼辦呢?要想辦法找部隊找吃的,我們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吃上東西了……
行動是成功的,但看到這裡的時候,忽然有一點酸楚。我一直在看邢德範描寫大家怎樣突圍,在看他們能不能透過封鎖線而不被日軍發現,剛剛鬆一口氣,就看到了“我們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吃上東西了”。
今天之所以會記錄這段文字,不僅因為雪夜突圍體現了這些中國抵抗者的智慧和英勇,更讓人頗有些傷感——我們一說艱苦就是吃草根樹皮,然而對於東北抗日聯軍的戰士們來說,當時能吃上樹皮竟然是一種奢望。
忽然就想起了九十多歲的抗聯老戰士李敏到中央電視臺做節目,和大家一起吃盒飯的情景。
或許,對她們來說,這已經是“幸福生活”。
也因此,她們的勝利,更讓我們肅然起敬。
【完】
注:幸運的是,邢德範和戰友們突圍後,在山下找到了一座朝陽山劉把頭木營的後方營地,他們要給山上的人做飯,所以儲存了相當多的糧食,給隊員們解了燃眉之急。隨後他們繼續前進,不久和6支隊的部隊會合了,大家合兵一處,繼續和敵人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