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解放戰爭需要生產青黴素,你願不願意到東北去?”1947年,黨組織派人詢問正在美國進修的陳冠榮。考慮到祖國迫切需求,陳冠榮答應了此事。他用一年時間完成了碩士學位並毅然放棄繼續深造的機會,輾轉歸國,前往東北開啟了報效祖國的一生事業。
1995年,陳冠榮在辦公室的工作照
陳冠榮,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工程專家。他長期從事化工設計的技術領導工作,領導設計了甲醛、乙醛、己內醯胺、聚氯乙烯等數十套化工生產裝置;同時還領導並參與煤制合成氨的氣體淨化,聚氯乙烯以及流化床制苯酐等新技術的改進和研發,對推動我國化工設計工作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輾轉求學,篤定報國之志
1915年12月,陳冠榮出生於湖北武漢。1932年,他從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畢業,考進燕京大學醫預科,後轉入清華大學。在校期間,他多次參加學生運動。
1936年,陳冠榮從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1938年,他在徐州會戰中考察日本軍隊使用化學武器情況,後來在武漢、湘西等地擔任防毒器材的採購製造和技術培訓工作。
1942年,家庭合影(後排左一為陳冠春,左二為陳冠榮,左三為姐夫)
1947年,陳冠榮前往美國留學。期間中國共產黨派人找到了他,請他回國幫忙生產解放區奇缺的青黴素,用以救助戰爭中的傷員。儘管陳冠榮所學的專業與青黴素的研製並無多大關係,但考慮到祖國的迫切需求,便答應了此事。
從此他加倍努力學習,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需要兩年學習時間的碩士學位課程和論文,並婉言謝絕了系主任對他繼續深造的邀請。
1947年,陳冠榮與友人在美國匹茲堡合影(左從至右:陳冠榮、傅君詔、薛葆鼎)
陳冠榮透過畢業論文答辯後,還未拿到畢業證就匆匆踏上了歸國旅途。這一路並不順利,因戰爭原因,他無法直接從美國回國,只得繞道歐洲,經過一年多時間,才繞道布拉格和莫斯科回到祖國。
網羅人才,領導化工設計事業的初期探索
1949年1月,陳冠榮抵達哈爾濱,進入東北工業部化工局工作。這期間,他把來東北參與工業基地建設的300多名高中及大學畢業生組織起來,建立了最早的設計處。為了充實技術資料,他還專程到上海四處蒐羅書攤上的相關書籍,邀請多位工程師給大家講授並指導試驗和設計。
1951年,他作為對口談判的總負責人配合上百名蘇聯設計專家,參與援建了吉林染料廠、氮肥廠、電石廠等工程專案的設計。幾年後,吉林化肥廠、電石廠和染料廠順利投產,使吉林成為我國當時最大的化工基地。
1953年,我國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經重工業部決定,將東北、北京、上海3個化工局設計處,幾個大化工廠設計組的全部設計人員,以及分散在各地的主要化工專家和大量技術人員調集到瀋陽和北京,合併成立了擁有1300多人的化工設計公司。次年,公司遷北京,改名為化工設計院,開始負責國家建設計劃中重要化工工程專案的勘察設計任務,陳冠榮任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從1953年到1957年,陳冠榮除組織力量繼續配合蘇聯援建的吉林、蘭州、太原三大化工基地的設計任務外,主要精力用於完成國家建設計劃專案的工程設計。在蘇聯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他率領團隊陸續完成了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17個新建專案和11個擴建專案的設計,其中包括年產7.2萬噸合成氨的四川化肥廠,年產40萬噸和20萬噸過磷酸鈣的南京磷肥廠與太原磷肥廠,年產1.8萬噸燒鹼的長壽化工廠,以及230噸/年有機玻璃等。這些專案在1959年以前相繼順利投產。
1957年,陳冠榮(右)與蘇聯專家巴巴揚攝於天安門前
1965年,陳冠榮擔任化工部第一設計院院長。從1949年至1967年的18年間,東北化工局設計隊逐步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化工部第一設計院。
重視技術,實現化工設計事業的突破創新
陳冠榮認為化工事業設計和建設發展的關鍵在於技術。“沒有技術,就談不上設計和建設!”陳冠榮對國內外化工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十分敏感,凡有可能採用的,他都千方百計先在國內企業或科研單位試驗,組織設計人員長期參與攻關,並在工程設計專案中採用推廣。
20世紀60年代初,國外出現了以天然氣為原料制合成氨採用甲烷化代替銅洗淨化合成氣的新工藝,陳冠榮發現該工藝有節省投資、降低成本和有利於氮肥廠大型化等諸多優點,於是他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本地資源條件的甲烷流程,以及年產20萬噸氨的氮肥廠大型化方案。
1964年,陳冠榮構思出了以煤為原料的“造氣—高效脫硫—低溫變換—砷鹼法脫碳—甲烷化”生產合成氣的新流程,並得到領導支援。他協商中國科學院大連物理化學研究所、南京化學工業公司催化劑廠、上海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實驗廠等單位共同攻關這一流程的關鍵技術。為了加快進度,他同有關單位商定,採取邊研究、邊設計、邊製造、邊安裝交叉作業的辦法,並安排好相互配合銜接。在經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進完善後,這套新工藝在不少以煤和重油為原料的中型氮肥廠得到推廣,同時為大型氮肥廠建立提供了有利條件。1978年,這項成果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9年7月,訪問巴黎在巴黎盧森堡公園合影(從右至左:薛祖源,林殷才,陳冠榮,李務甫)
20世紀70年代中期,德士古水煤漿氣化法在國外獲得成功。陳冠榮對此十分重視。1977年,他調任化工部科技局總工程師,不久後就建議引進技術軟體包,自主開發水煤漿氣化成套技術。
陳冠榮和幾位專家組成了水煤漿氣化攻關組。在他們共同努力下,1984年,魯南化肥廠造氣系統改造工程專案計劃正式落實,之後,從水煤漿造氣到年產8萬噸氨、13萬噸尿素全系統的“改擴建工程”也被提上日程。
1993年6月,“改擴建工程”全部竣工,總投資遠低於成套引進費用,同年就生產出了合格的氨和尿素。該工程對我國因地制宜利用煤資源發展氮肥工業和一碳化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淡泊名利,為中國化工事業奮鬥終身
“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雲仍虛心”,陳冠榮雖然在科學研究上取得了璀璨耀目的成就,但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他卻是一位簡單低調、從不張揚的“可愛人”。
陳冠榮領導化工設計院期間,設計院在“三酸”“兩鹼”、化肥、塑膠、合成橡膠等方面完成設計任務上百項,取得大量的國家級和部門級成果獎項,而陳冠榮沒有一項掛名。但大家都公認,每一項任務他都參與並付出了大量心血。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王文善與陳冠榮共事多年。他回憶,陳冠榮只管工作的事兒,從不參與領獎的事兒,好多研究工作都是陳冠榮提出和指導的,等研究進行的差不多時,陳冠榮就主動退出。
陳冠榮不但從不主動求名求利,還在我國困難時期主動降級,拿更少的工資。“一級和二級差50塊錢。那時的50塊錢和現在的50塊錢可不一樣,我們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50塊。”王文善說。
即將進入耄耋之年時,陳冠榮又被任命為化工部副總工程師,技術委員會主任。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為化工事業不懈奮鬥。這期間,他組織編纂了卷帙浩繁的《化工百科全書》,為化工領域留下了重要的史料。
在北京錢偉長家與錢偉長合影【右至左:陳冠榮,朱樹恭,錢偉長,孔祥瑛(錢偉長的夫人)】
2010年12月31日,陳冠榮與世長辭。他作為新中國化工設計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為早日實現由石油化工大國向強國的跨越而奮鬥終生。他不計名利、清正廉潔、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崇高精神,是留給廣大科研人員的寶貴財富。
文:採集工程專案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參考資料
[1]張勤漢.《陳冠榮傳記》[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
[2]侯國柱.克己奉獻的中國化工設計奠基人——紀念陳冠榮同志誕辰100週年[N].中國化工報,2015.12.04.
[3]《陳冠榮口述資料》.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採集成果
[4]任達清.奠基者之歌——記化工設計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陳冠榮[N].光明日報,1991.6.9(2).
[5]任達清.為了振興民族化工——記化工部技術委員會常委陳冠榮[N].中國化工報,1991.6.9.
[6]本文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