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察,聲名遠揚,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警匪片的渲染,令香港警察名聲在外,婦孺皆知。殊不知,香港警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來自山東,主要是威海衛,成為遠近皆知的“香港魯警”。直到今天,在香港警察中,仍然有很多祖籍威海的警察二代以及三代。
香港警察為什麼來自從山東招募?背後有什麼故事?今天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01首先要從一段屈辱的歷史說起。
講到山東人去香港當警察,還要從朝鮮戰爭說起。時間撥回到1894年,朝鮮時局動盪,爆發東學黨起義。不幸的是,積弱已久的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政府乞援。此時,對朝鮮覬覦已久的日本,也乘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一場涉及中、日、韓的大戰一觸即發。
時間來到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這標誌著甲午戰爭正式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政府倉皇迎戰,結局自然可料,中國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受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不僅是中國的恥辱,大量的割地賠款也壯大了日本的國力,加大了其侵略中國乃至亞洲的野心。同時,也讓西方列強看到了清政府的軟弱,爭相來華掠奪利益。
《馬關條約》(又稱《春帆樓條約》),對中國影響及危害特別大,條約共有11款,並附有“另約”和“議訂專條”。條約的主要內容為:
1.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實則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
2.中國將遼東半島、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包括釣魚島)、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3.中國“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後增加三千萬兩“贖遼費”;
4.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地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駐紮,日本輪船得駛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裝貨;
5.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市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其產品免徵一切雜稅,享有在內地設棧存貨的便利;
6.日本軍隊暫行佔領威海衛,由中國政府每年付佔領費庫平銀五十萬兩,在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日本不撤退佔領軍;
7.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將戰俘盡數交還,中國政府不得處分戰俘中的降敵分子,立即釋放在押的為日本軍隊效勞的間諜分子,並一概赦免在戰爭中為日本軍隊服務的漢奸分子,免予追究。
1895年4月23日,《馬關條約》簽訂6天后,俄羅斯帝國因日本佔領遼東半島,阻礙它向中國東北伸張勢力,便聯合法、德兩國進行干涉(“三國干涉”),迫使日本於同年5月4日宣佈放棄遼東半島,但要清政府以白銀3000萬兩將其“贖回”。
1896年,俄羅斯帝國與清朝李鴻章簽訂秘密條約,取得透過滿洲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權利。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稍後又於當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約》。
02 為對抗俄羅斯帝國,英國強租威海衛。
讓我們再回到主線,英國為什麼要租借威海衛?又如何跟當時佔領威海衛的日本溝通的?
俄國佔領旅大後,英國為抵制俄國勢力的擴充套件,提出租借威海衛,以與俄國對抗。當時威海衛在日本佔領下,清政府同意對日賠款付清後,將威海衛租與英國。因威海衛位於山東德國勢力範圍內,英國宣告不在山東修築鐵路,不與德國爭利,承認德國對山東的權利。
1898年5月,清政府付清對日賠款,日軍撤出威海衛。
1898年7月(農曆五月),中英訂立《租借威海衛專條》,規定威海衛及附近海面,包括劉公島等灣內十英里地方租與英國。
談到香港招募山東人做警察,故事還要再繼續談到另一個令中國人心痛的歷史,那就是英國侵佔香港的歷史。
首先,18世紀初,英國開始對華進行鴉片貿易。1840年6月,清政府下令查禁鴉片,英國悍然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出兵攻打廣州。1841年1月26日,英國派兵強行佔領香港。
事實上,早在1833年(道光十三年),英國侵略者就有意在中國海岸侵佔島嶼,以便對中國進行侵略。1834年,他們首先看到香港在戰略上和商業上對他們有利,此後,侵佔中國沿海島嶼,就成為英國侵略者最重要的目標。在英軍強佔香港以後的50多年時間裡,英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三個有關香港問題的不平等條約,霸佔了整個香港地區。
第一個是,1842年8月29日,英國政府同清政府簽訂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其中第三條規定把香港割讓給英國。
第二個是,1856年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強迫清朝政府於1860年10月24日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中國領土給英國。
第三個是,1898年6月9日,英國乘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又強迫清政府締結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把位於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島嶼的中國領土,即所謂“新界”,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故事講到這裡,很多情況就更容易理解了。因為威海衛和香港都在英國控制之下,香港和威海衛必定會產生更多的關聯。
03香港於1922年開始招募魯警,新中國成立後停止。
第一批威海衛警察接受檢閱,1923年攝於威海大操場(選自《老照片》)
香港被英國佔領後,隨著經濟發展及香港人口劇增,警隊需要擴充人手,港英政府急需擴充警隊編制。
促使香港招募魯警,還得從一次大罷工事件說起。1922年香港發生海員大罷工事件,港英政府為穩定局勢,同年9月,派遣1名外籍和3名華籍教官,以及1名通曉山東話和英語的翻譯人員遠赴威海衛,招募第一批共約50名威海衛警察。
首批山東應招者於1923年2月抵港,同年又有兩批陸續到港。
據記載,1924年8月到港的一批為人數最多的一批,共有102名警員和5名翻譯員。
山東人高大,且實在、憨厚,懂規矩、肯吃苦,這也是港英政府招募的一個重點。
第一代魯警“身材高大、不懂英語”,在山東招募人員的要求比在香港本地更為嚴格,應聘者身高最少達5呎7吋,體格尤其健碩。這批人員在當地受訓半年後,於1925年3月被派駐香港協助維持公共安全。
1926年,香港警隊將警員分成不同組別,其中A組是歐洲及葡國警員,B組是俗稱“大頭綠衣”的印度警員,C組是本地警員,E組是反海盜的白俄羅斯警察,而山東魯警則屬於D組。
當時的山東籍警察多不會英語和粵語,對香港社會了解有限,所以魯籍人員往往被編成同一組別。由於言語障礙,魯籍人員較少擔任接觸市面的巡邏任務,他們多被派駐新界、交通部、衝鋒隊或是香港島山頂警區以及保衛港督府。其中港島山頂在開埠初期主要由洋人聚居,廣東人員一般不願往該處工作,有趣的是當時洋人亦不太喜歡廣東人員,反而對身材魁梧和品格單純的魯籍人員較具好感。因此,當時在中西警區及山頂範圍常可看見魯籍人員執勤。彼時,來往香港及內地的英國商船,為提防中國沿海海盜搶掠,會向香港當局僱用休更人員駐船,而被派遣上船的正是那些體格強健和飽經風浪的山東人員。直至1950年代末,由於警隊編制逐漸擴大,警隊方把地區編隊隊名取消。
新中國成立後,香港的山東警員招募活動從此結束。不過,不少魯籍人員在港出生的後代,都繼續投效於香港警務處。
“在那個時候,香港警隊貪汙風氣很厲害,只有山東人是一股清流,他們上班只有一個目標,把工作做好,發工資後養大、教育好小孩。”
香港的威海衛警察是特殊時代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其數量曾長期佔到香港警隊總人數的五分之一,被視為警隊中堅,最終以“魯警”留名於世。
時至今日,在香港警察中,祖籍威海衛的警察二代甚至三代比比皆是。他們也成為一段特殊歷史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