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圖》 【作者】崔白 【年代】北宋 【尺寸】193.7cm*103.4cm 【類別】絹本設色 【收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雙喜圖》
《雙喜圖》是北宋畫家崔白創作的絹本設色畫,共有兩幅,一幅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另一幅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作品簡介】
作品屬於花鳥圖,繪製的是動物之間的對峙與互動場面。整體背景是在一個深秋的時節,萬物凋零,寒風凜冽,所有的一切皆處於一種冷峻淒涼的意象之下。在畫幅的正中心有兩隻灰喜鵲,一隻立於枯木枝頭,一翅舒展而一翅閉合;另外一隻則居於右上方之處,做雙翅奮飛之狀,有與秋風相抗之態勢。
畫面細節的描繪也十分到位,兩隻鳥的羽毛都十分的雜亂,嘴部則作微啟而鳴之勢,彷彿有所顧慮之舉。左下角則是一隻野兔,獨自蹲立、緩緩徐行著,或是由於被那空中鳥兒的啼鳴慌亂的心緒,呈駐足回首之態,目光眺望著遠方,眼神深邃而頗有韻味。
樹幹上有作者自題“嘉佑辛丑崔白筆”的款識,畫幅上還有宋理宗的內府收藏印“緝熙殿寶”、明太祖時清點前朝遺物的點驗章“司印”半印及其他明清收藏印記。
很明顯,這幅畫一反往常百花爭豔、春意盎然的選材,把蕭瑟的秋季作為刻畫的背景環境,同時又透過對動物神態、動作、細節的描繪,將大自然的肅穆、動物間的緊張氛圍彰顯地淋漓盡致:秋風蕭瑟,落葉紛飛,寒鵲啼鳴,老兔驚然回首……不知不覺間,那份緊密而又自然地氣息貫穿了畫卷的全部,叫人看了不禁地為之動容。
當然,如此精湛的一幅畫作,絕不可能只有著淺薄無趣的寄寓,關於這幅畫的具體所指,古往今來人們也是各有所見,互不相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說法是為暗喻福康公主的悲劇愛情而作,至於其真實性,如今我們已經無從考證,當然我們也無需考證,倒不如索性直接嘗試去依著這種理解,看看它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故事要從一樁婚事說起,北宋宋仁宗將聰慧高傲的福康公主許配給大她許多又粗野的暴發戶李瑋,按照輩分,李瑋還是公主的表叔,兩個有代溝,三觀又不合的人在一起最終導致公主有外遇了……
然而,外遇物件還是個宦官……(北宋許多宦官從政,受過良好的教育)當訊息從宮中傳開時,宋仁宗迫於壓力依法剝奪了公主封號,還將宦官梁懷吉發配至西京洛陽掃皇陵,性情高傲的公主因為梁懷吉被髮配,心腹通通被趕走,內心越發孤立,多次自殺甚至縱火焚燒宮殿,精神崩潰。
兩個靈魂上如此契合的人,在當時的宋朝根本沒有容身之地,正如處於蕭殺深秋裡的灰鵲,而虎視眈眈盯著這對喜鵲的兔子,則是讓這對戀人陷入極度驚惶的李瑋。
作為宮廷畫家的崔白,大概只能在《雙喜圖》中寄予了對公主和梁懷吉的深深同情,而他用筆墨描摹野兔,深刻地表現出了作為敵對者李瑋的驚惶無助。
生活中的歷練和大自然的豁達陶冶了崔白放蕩不羈的個性,更使得他的畫風敢於突破時代的限制和束縛。在北宋宮廷崇尚“黃家富貴”的背景下,崔白的《雙喜圖》一經創作成功,立即震動了整個畫壇。他的手法淡雅而淡雅而善於變通、手法細膩生動傳神更富於逸情野趣。從宮廷畫師到文人畫家,無不爭相效仿。崇尚新意,深入寫生,寫實蔚然成風,到宋徽宗趙佶更是將這種畫風推崇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宣和畫譜》曾評價他:“所畫無不精絕,落筆運思即成,不假以繩尺,曲直方圓皆中法度”。作為北宋畫壇的革新主將,崔白數百年來頗受畫壇尊崇,他認為寫生應該走進自然觀察和領悟!
作者簡介
崔白,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風陽東)人。熙寧初,詔與艾宣、丁貺、葛守昌畫垂拱殿御啟鶴竹各一扇,而以白為首出, 因補圖畫院藝學。擅畫花竹、禽鳥,尤工秋荷鳧雁,注重寫生,精於勾勒填彩,體制清贍,筆跡勁利如鐵絲,設色淡雅,別創一種清淡疏秀之格,一變宋初以來畫院中流行的黃筌父子的濃豔細密的畫風。傳世作品有《寒雀圖》、《雙喜圖》(又名:《禽兔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