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每年留學申請季,都會湧現眾多學霸牛娃的故事,但在這些故事裡,除了讓人羨慕的主角,還有更多默默刷題,不停努力的普通留學生。他們的故事可能平凡如同浪花般,無人知曉,隨波而逝。不過作為普通留學大軍的一員,本文作者在梳理了自己的求學生涯後認為,就算是平凡留學生,也能擁有在自己人生中的不平凡,成為世界上雖然普通、但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TD北美留學進化論 (ID: testdaily)
文丨Austtie 編丨Lulu
想來我爸媽一直都覺得我挺丟他們面兒的。
從決定送我留學開始,他們不切實際地就想著讓我讀哈耶普麻斯,他們自己一個清華一個北大畢業的,理所當然地覺得我應該繼承他們的優秀。但很不幸,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孩。
清北父母的壓力
爸媽很在意分數,可小學我最高的成績可能也就是語文的95分,爸爸高興得帶我下了一週的館子;初中時因為成績平平,沒考上人大附中,他們放棄了那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把目標定在top30,高中給我安排到還算不錯的國際學校,成績卻又持續低谷。
在親戚的飯桌上,或者見一些爸媽的老同學的場合中,他們提到我時,爸媽每次支支吾吾,含糊帶過的神情總讓我記憶深刻。
他們一直寄予我厚望,我是知道的。於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家裡長輩總在我面前不停地誇我父母時開始,我就知道我應該努力。
所以我放棄了我喜歡的音樂課外班,去上程式設計課,去上週末數不清的競賽班,在枯燥無味的補習班中昏昏大睡,在初中的寒暑假就塞滿的各種高中預習課、託福預備班中囫圇吞棗。
爸媽將我的人生安排得很好,但我一直都像是那個離譜脫軌的火車,走偏之後再也拉不回來。雖然說初中的時候,勉勉強強還算是班上前十,那些競賽題不是第一個做出來,但也不算是最後一個才做出。但在英語這門課上,我的天賦著實不夠。
來自英語的挫敗
即使初中就開始學託福的預備班,假期也沒怎麼玩過光上課了,第一次考託福的時候,很不幸,我考了個38分。初二的暑假,隔壁塗嬸家跟我一起長大的鄰居去了西藏玩,而我在猛補語法。初三的寒假,同學都在高高興興過年的時候,我在房間裡做老託福閱讀。
高一剛開學不久的那個國慶我考了第二次託福,終於到了60分,我還沒來得及高興自己的捨棄和努力還算有效,父親陰沉的臉我就知道,糟糕,今年的寒假又沒了。
然後,我就上了更多的課;記了更多的單詞,忘了更多的單詞;學了更多的長難句,繞來繞去還是沒能繞清;上了更多的外教課練口語,除了嘻嘻哈哈玩得很開心一到關鍵學習點又似懂非懂;
其實老師講的課,我都認真聽了,什麼同義替換的原理,段落插入的邏輯,聽力記筆記的關鍵詞,那些考試技巧和方法我也都熟記了,但單詞我就是記不進去,大段大段的文章我就是看不懂也聽不懂。
剛學SAT的時候,也非常非常吃力,別人做一篇閱讀20分鐘,我做一篇要兩個小時。就連最生活化的社科文章,我都只能看懂1/3,還有時候會誤會文章原本意思,天馬行空腦補出別的含義,一做題,好的,只對2題。
一次次的挫敗,一次次的努力後沒有結果,我早已習以為常。不過就是將自己想玩的,感興趣的,一個個往後排,因為我永遠只能先以學業為主,先以目標為主。
每次覺得好累想停下來休息一會的時候,再看看爸媽緊縮的眉頭,嚴肅的神情,我只能默默將想要玩的想法吞回肚子裡,然後再馬不停蹄地往前趕,再往前趕。
怎麼都不夠。
努力的盡頭
其實說實話,我真的沒有很大的抱負。我不想改變世界,我也不想年薪百萬千萬,我甚至不想開公司,也不想成為什麼專家。在很小的時候,我最期待最嚮往的生活,就是在那山野竹林,造一間小木屋,過著隱居的日子。雖然現在看來不算現實,但我對以後的日子要求僅僅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只管溫飽。
小時候我想學音樂,以後就沒事演出演出彈彈琴就好,後來被競賽課淹沒;而後來我想學文科,想學中國歷史,卻一朝走上留學路;再後來我想就寫劇本殺度過一生,被爸媽嚴重警告勒令。
可能是我性格過於不切實際且理想化,再加上沒有天賦,從高中開始,我就越發往扶不起的阿斗發展。我們學校很多課都是外教英文授課,基本上我都是一知半解的,考前求佛拜神,考中靠蒙帶猜,試卷發下來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對為什麼錯。總之,就是很糟糕。
國外考試這邊,託福就不用說了,SAT更是入門都困難。所幸這兩年的 test optional,不然我可能得起碼 gap 一年才能正常讀上書。
但很多人,包括我爸媽都還是覺得我自己沒有努力。當他們知道,我自己放棄top30的申請之後,同學總勸我說“不試試怎麼行”、“再衝刺一下肯定可以”,父母則是充滿失望的語氣“你就這樣自甘墮落?”
可沒有一個人告訴我,我還應該怎麼努力。
一放學就排滿了課,假期從初中開始就沒有休息過,哪怕沒課的時候我也都在自習記單詞、聽英語、改長難句、記語法,我是真的不認真嗎?我是真的不想好好學習嗎?
我也許是真的沒有那個能力。
定製自己的人生
也許對我們學校很多同學來說,可以說是大多數同學來說,託福100真的是個特別特別簡單的事情。
可我是那個開始得早,努力得長,卻連90分都沒有刷到的人。我是那個做了SAT初步模考,老師就說要大量補課的人。
我問過為什麼,懷疑過自己,為什麼別人按部就班就能有個GPA 4.0,託福110、SAT 1500,而我卻今日不知明日,未來是不是能申請到學校,讀到書也不一定呢?我只是想跟大家一樣,按部就班過個正常人生就好了啊。但為什麼這麼這麼難?
直到高二,我考了第五次托福考到85分的時候,當別人都已經考完第二次 SAT 的時候,我終於發現爸媽的期望根本就不是為我定製的,而是為他們理想中的那個孩子定製的,那不屬於我,不屬於這個好似工廠殘次品的我。於是,我把 TOP 30 從我的 School List 裡全部劃掉。
從這一刻開始,我想定製我自己的人生。
接受我可能是個努力了才能成為average水平的FW之後,我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重新認識自己
在申請季開始前,我最後又考了兩次託福,終於考到了92分。仔細地用著網頁翻譯加自己一半一半的理解,我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看了不同學校,不同的專業,最後選擇了幾所排名不高,分數要求託福90左右且可以不交 SAT 又有我比較感興趣專業的學校。
留學這條路也許並沒有帶給我什麼美好的記憶,但不得不說申請季真的是一個很好直面自己的機會。
申請季開始時,我終於能在寫文書的時候真正去思考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有著什麼樣的優點有著什麼樣的缺點,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而不是眼中只有提心吊膽的GPA和怎麼也刷不上去的分數了。
我深知自己的平凡,但我也不是沒有優點。比如,我有很強的感知能力,從小到大,男生女生,熟悉不熟悉的都會很容易找我傾訴心事,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同人不同的心理情緒,都有著很多很多的奇思妙想。
雖然我沒有太多太耀眼的活動,但我做過的事情全都是出於真正的興趣,去幫助野生動物,感知自然;在心理社從一個小透明因為堅持得久又跟社裡大家關係好,最後被莫名其妙任命為社長;因為玩劇本殺上癮,慢慢學會給玩得好的同學開本,最後抽時間寫本,到印刷。這些都是我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是屬於我自己的印記。
在申請中的我,在文書中的我,不再是那個代號為託福85分的同學,不再是那個班上中下游的學生,不再是那個從未出現在光榮榜、排名榜、競賽榜隱沒在閃閃發光的同伴們後的名字。而是一個完整的,獨立,不算特別又世界上沒有第二個的我。
普通才是大多數
在學校裡的時候,總覺得我是個另類,是那個明明家庭教育背景是金卡級別,自己卻是個灰卡。同學們明明都是一樣的學習,但他們就是比我學得好。
後來我在申請過程中,也加了很多線上的學習群申請群,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才發現,我並不是一個人。
有因為家裡經濟原因,七年前申請到top30而去不了,又沒考高考讀了個大專現在重新跟我一起申請本科的姐姐;也有在美國讀了一兩年因為英語太差被退學,現在重新努力,日夜不休提高英語重新申請的好兄弟;也有因為雙相情感障礙,而本科退學,現在回國還無法邁出前進那一步的同學。
還有那些更普遍的,一起刷分刷不到90、100的和我一樣的人,也有那些SAT刷了好多好多次,模考一遍又一遍卻死活考不到1500的人。大家不都一樣嗎?
一樣地在一個又一個考試與分數中掙扎,一樣地在脫離標準的軌道後努力回到標準線。所以普通平凡又如何呢?只要我們對得起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好了。
跟爸媽表達了自己真正的意願僅僅是做過普通人,過一個溫飽而還算快樂的一生後,他們雖然不贊同,但在最終還是隻能接受這個事實。他們也許覺得我這樣以後公不成名不就的多少有點丟臉,又或者是害怕沒有世俗意義上的經濟資源,社會地位做擔保,就不能確保我過得很好,有個穩定而優質的一生。
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就是更期望能先滿足我自己的內心,而後再是更富有的生活。
就是在這世上那麼多那麼多的平凡人中,其實也有人不圖那三便士,不喜歡麵包,心中眼中全是月亮呀。
我就是那終其一生,平凡而只愛月亮的人啊。
From Testdaily
北美留學考試自媒體
有乾貨,有陪伴,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