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定陵之內曾出土一件特殊的百子衣,其上刺繡有近百個童子,他們正在玩耍一個特別古老的遊戲。可遺憾的是,如此有趣的遊戲卻在歷史中慢慢消失了,至於其中的原因共有三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作為一種特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可謂是享譽全球。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目前來看,刺繡藝術共分為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其主要製作方式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繡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刺繡是人類思維活躍的產物,也是人類將靈感與思想印刻於實物上的重要手段之一。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我國存在的歷史約有兩千至三千年,其主要門類包括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技法則包括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
毫無疑問,在古代封建時期,刺繡作品中的優秀作品當然要進貢給皇家。1955年,一份題為《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的材料,經過層層遞送,終於被審批完畢。中央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對明十三陵中的定陵進行保護性發掘。郭姓考古專家帶領諸多專家開啟定陵之後,首先發現了萬曆皇帝的棺槨,並從其內部發現大量重要文物,包括明神宗頭上的翼善冠、刺繡袞服、玉帶、黃素綾褲、以及各種金玉飾品,無不昭示著萬曆皇帝生前的尊貴。有趣的是,當考古專家們開啟孝靖皇后的棺槨時,一件名為“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的刺繡作品呈現在眾人眼前。
“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整體為方領對開襟結構,從刺繡衣的圖案設計來看,其上所刺的人物都是一些孩童,童子們有單獨,也有結伴在一起玩遊戲,孩子們共組成40餘個場面。有趣的是,每一個場面中兒童的嬉戲方式與神情都完全不同,他們有的鬥蟋蟀、有的戲金魚,有的還練起武術來,更有一些童子乾脆直接互相抱在一起摔跤。當然,一些童子則會選擇踢毽子、爬樹摘果、站凳採桃、放風箏等方式進行娛樂,其刻畫的兒童形象十分天真活潑,神情動作也展現的惟妙惟肖、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的前後襟及兩袖上,還以金線繡有九條龍,其姿態有升、行、坐,集中體現出了明代宮廷藝術中龍的造型特點。在百子圖案之間,工匠間綴以象徵吉祥如意的金錠、銀錠、方勝、古錢、寶珠、犀角、珊瑚、如意等雜寶圖案,同時還將四季花卉如桃花、月季、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繡於衣上,以此來映襯四時景象,為百子圖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玩耍的童子組之間,有一對童子居然進行著翻鞋子的遊戲。遊戲的規則是:兩個人的四隻鞋放在地下,鞋口沖天,然後雙方赤腳用腳趾去翻鞋子,努力使鞋口朝向地下,朝向地下鞋子多者獲勝。可遺憾的是,儘管圖中的童子玩遊戲玩得不亦樂乎,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卻很難看到有人玩過此類遊戲。換句話說,當時童子們玩的遊戲早已經失傳。至於翻鞋遊戲為何失傳?主要存在三個原因:
第一是由於翻鞋子的遊戲太過於簡單。眾所周知,遊戲的普及程度與其難易度相關,太難的遊戲由於規則過於複雜,致使大多數入門者會被排斥在外,可太過於簡單的遊戲也會令人產生單調感,繼而引起人們的厭惡。翻鞋子只以朝向多寡為判斷依據,實在難以勾起眾人的興趣。
第二是由於衛生的關係。古代生產力不發達,衛生條件也十分落後,故此孩童在鄉野之間玩耍也不會注重衛生。諸如翻鞋子一類的遊戲,需要孩童赤腳站在土地上,腳上難免會沾滿大量的泥土,故此而言,現代人往往都會因為嫌棄是不衛生而拒絕玩耍此類遊戲。
第三是由於鞋子種類的不同。現代產業十分發達,各類不同用途的鞋子也層出不窮,如皮鞋、旅遊鞋、涼鞋等等,而古代卻只有布鞋和草鞋,其平衡性遠不如前者。正因如此,現代人即使再次玩耍翻鞋子的遊戲,也會因為現代鞋子的平衡性太好而翻鞋失敗,遊戲的趣味性也頓時消減了一大半。
談到這裡,我們雖然為古代翻鞋子游戲的消失而感到惋惜,但從考古角度而言,“紅素羅繡平金龍百子花卉方領女夾衣”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刺繡珍品,值得我們崇敬與保護,畢竟它記錄著鮮活的歷史,記錄著幾百年前祖先的美好生活。
參考資料:《帝陵》 李梅著 山西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