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賓倒裝】
題三遊洞
●廣東 劉雲玲(落霞滿天)
地緣碧溪蘿月來,半壁深開,有古意從容可拾;
吾亦覽勝尋幽客,扁舟欲系,與何人把臂而三。
(不二聯門微信群同題PK第一名作品)
聯作自評(劉雲玲):
(1)三遊洞背靠西陵峽口,出絕壁之上,下臨下牢溪。
(2)唐代白居易兄弟在赴任途中與好友元稹曾於西陵峽口意外相遇,晏飲時偶然發現此洞,於是同遊並留詩,稱前三遊。此後途經此地的文人墨客遊蹤不絕,其中有歐陽修、陸游、蘇門三父子等,洞內佈滿古人留下的壁刻碑文。蘇門三父子又稱後三遊。
(3)“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又翌日,將別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聞石間泉聲,因舍棹進,策步入缺岸……”(白居易《三遊洞序》)
一一沒去過三遊洞,以上是網路搜來的部分內容,用做構思的材料。於是有了上聯“碧溪蘿月、半壁高開、古意”等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蹟的描寫。而紅塵往來,誰非獨行客,人都會時不時生出點孤獨感來,想象古人偕友同遊宴飲的情景,心嚮往之,於是有了下聯的感慨“與何人把臂而三”。(楹聯作品集上,有評論的朋友把這一句理解為“對影成三人”的化用,實非作者當時所想。)
這聯如果說有一點讓自己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兩結的借對了。讀完材料,心裡首先得到的是下結的感慨一一“與何人把臂而三”,然後由寫景而抒情,佈局成篇。構思過程中,上結稍為棘手,數字自然要用的,一來為下結的對仗,二來也正好透過數字體現勝蹟之多。但不管怎麼調整,就是找不到一個與“把臂而三”對仗工整而又表意自然的片語。糾結之間,“從容可拾”就不知怎麼從腦子裡蹦出來了,一看,還可以啊。“從容”這裡本來是疊韻聯綿詞,但“容”字借義“容貌”的“容”,與下結“臂”相對;“可拾”的“拾”,這裡本是“拾取”之意,借義數詞“十”,與下結數詞“三”相對。就這樣解決了對仗的問題。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劉雲玲聯友這副聯除了她本人自評中說到的借對手法外(在後續的對仗篇中另文解讀)。句式結構上二分句“半壁深開”、“扁舟欲系”,一反常規的動前賓後語序,採用動詞後置的動賓倒裝的修辭手法,突出半壁和扁舟,既使句子起伏有致,又與起句的氣脈聯絡更加緊密。兩結用上定語與中心詞的倒裝,“有古意從容可拾”,正常語序是“有從容可拾的古意”,透過定中倒裝,同樣使得句子搖曳多姿。倒裝的靈活運用是彰顯對聯句式之美、避免平乏的重要重要手段。
【主謂倒裝】
題澶淵之盟
●廣東 韓秀麗(梨花院落)
幽雲十六何辜,殘餘破竹,空許雄關,念之碧血黃花,霜凜旌哀一冷月;
遼宋百年皆息,捧指玉帛,擁杯歲幣,對此臨安雁塞,橫刀立馬幾兒郎。
(聯都大中華區域對聯擂臺賽副場一等獎作品)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韓秀麗聯友這副聯,起句用了定語與中心詞倒裝的修辭手法,“幽雲十六”、“遼宋百年”實際上是“十六幽雲”、“百年遼宋”,透過倒裝一是協調了句子平仄,二是突出了中心詞,起句便奪人眼球。兩結用了主謂倒裝的修辭手法,正常的語序應該是“一冷月凜霜哀旌”、“幾兒郎橫刀立馬”,透過倒裝,使得兩結如奇峰拔地,更加有力振起。
【狀語後置】
題賈太傅祠
●廣東 曾向家(尋醉)
宦跡憶飄零,悵空庭寂寂,古橘青蒼人去後;
碑痕凝涕淚,念故國茫茫,孤堂落寞鵩來時。
(聯都盛宴重開第66題一等獎作品)
聯作點評(資北儒生):題署聯能引人入景、入事與入情乃屬上乘,此聯為題署之正格,情景交融,虛實相承,意味雋永,生髮有度。飄零、涕淚、故國、鵩來時等意象準確、遣詞貼切,雖無太多鋪陳,但頗能抓住要點,小中見大,亦是好手段。全聯用語對仗都頗為精緻,兩處自對亦感自如。結句詩家筆法,四兩撥千斤。一點建議,多分句聯,最好後兩分句腳平仄不同,好比打拳,拳頭收回來,打出去才有力度,“空庭寂寂”調成“寂寂空庭”即可解決,下聯亦然。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曾向家聯友這副聯作品上起用了動賓倒裝的修辭手法(正常語序憶宦跡飄零),以解決和下起正常語序對仗的問題,同時為起句直入人物生平起到作用。兩結運用了狀語後置的倒裝的修辭手法,正常語序是“人去後古橘青蒼,鵬來時孤堂落漠”,透過倒裝解決了平仄對仗問題,同時使兩結更顯突兀,跌宕起伏。同時,正如資北儒生老師點評的那樣,如果中分句採用定中倒裝的手法,改成“悵寂寂空庭”、“念茫茫故國”,既可解決馬蹄韻腳和諧問題,又增加了句子的起伏感,是否更佳些?
【連動倒裝】
題樊噲
●廣東 劉芍禳
捉襟屠狗,拜爵從龍,高才寧有種乎?微身不礙長扛鼎;
翼德隨行,子牙垂釣,大業在於機也,明主若逢可振纓。
(聯都“風雲杯”新人王擂臺第3場第三名作品)
修辭點評(蜀山劍客):劉芍禳這副作品,連動結構的兩結用了倒裝修辭手法,正序是“不礙微身長扛鼎”、“若逢明主可振纓”。倒裝的運用同樣使兩結起伏有致,更具韻味。
【經典連結】
●倒裝
寫作對聯,為了協調平仄,或為了突出、強調某種事物,或者為了頓挫,形成某種氣勢和風致,在詞序安排上,有時前後顛倒,不同於一般散文。這種句子叫倒裝句(前人所謂“倒句”)。倒裝的情況多種多樣。
1.定語與中心詞倒裝
如春聯:
紅杏一枝,鶯歌燕語;
△△△△
碧桃滿樹,日麗風和。
△△△△
正常詞序,應是“一枝紅杏”、“滿樹碧桃”,讓作定語的數量詞居前,中心詞在後。這裡顛倒,是為了協調句腳平仄,合乎“平,仄/仄,平”的格式,同時也強調“紅杏”、“碧桃”,一開始就給人以鮮明的色彩和形象。
又如:
芳草斜陽外;
△△△△△
落花流水間。
△△△△△
本應是“斜陽外芳草;流水間落花”。如此定語後置,使聯語別具情韻。
2.動賓倒裝
正常的詞序是動詞在前,賓語在後,倒裝句卻相反。如常江挽魏傳統聯:
聯界最關心,長留座上清風、楹間翰墨;
△△△△△
人情多寄語,又見老人慈愛、童子天真。
△△△△△
此聯是讚揚魏傳統“最關心聯界”、“多寄語人情”,如按此順序寫,既不合乎句腳平仄的規範,又失掉了沉鬱頓挫的氣韻。
動賓倒裝,有時是將定語與中心片語成的賓語拆開,一部分置於動詞之前,一部分仍置於動詞之後。如清賀藕庚撰蘇州白公祠聯:
唐代論詩人,李杜以還,惟有幾篇新樂府;
△△△△△
蘇州懷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畝舊祠堂。
△△△△△
聯意不是在唐代議論詩人,而是“論唐代詩人”;同樣,不是在蘇州或只是蘇州人民懷念刺史,而是作者和蘇州人民“懷蘇州刺史”。白居易曾作蘇州刺史,所以對聯這樣寫。這裡將賓語拆開,前後分置,強調了“唐代”、“蘇州”,又使全聯生成點波折,避免平直。
又如張伯駒挽毛澤東聯:
覆地翻天,紀元重開新史;
△△ △△△
空前絕後,人物且看今朝。
△△ △△△
本是“重開新史紀元”、“且看今朝人物”。將賓語拆開分置後,既強調了“紀元”、“人物”,又強調了“新史”、“今朝”,使全聯有一種虯枝盤空的氣勢。
陳毅用杜甫詩句題成都杜甫草堂聯:
新松恨不高千尺;
△△ △△△
惡竹應須斬萬竿。
△△ △△△
上聯是“恨新松不高千尺”,下聯本是“應須斬萬竿惡竹”。下聯也是將賓語拆開分置,一部分倒裝。
3.主謂倒裝
一般詞序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倒裝句卻相反。如郭沫若題陝西人民大廈聯:
勉哉,吾黨二三子;
△△ △△△
猗歟,廣廈千萬間。
△△ △△
本應作“吾黨二三子勉哉;廣廈千萬間猗歟”,意思說:我們這些人要努力呀;千萬間寬敞的大廈多麼宏美!這樣倒裝,突出了“勉哉”、“猗歟”,使行文多一點波瀾,並且避免了聯腳上平下仄。
又如湯陰岳廟聯:
蓬頭垢面跪階前,想想當年丞相;
△△△△△△△ △△
端冕垂旒居座上,看看今日將軍。
△△△△△△△ △△
岳飛在宋高宗時被害死,孝宗時詔復官職,諡武穆,後改諡忠武,理宗時追封鄂王。此聯上聯說,當年宰相秦檜,現在蓬頭垢面,跪在岳廟殿階之前;下聯說,今日嶽將軍,已穿上王者的服飾,端坐在神位之上。主謂顛倒,使“蓬頭垢面”、“丞相”和“端冕垂旒”、“將軍”分別居於聯文首末,更加突出了奸臣的狼狽可鄙,突出了嶽將軍的莊嚴可敬。
4.連動結構倒裝
兩個前後兩連的動作,沒有按正常的時間順序,而把後一動作先說,前一動作後說。如“憑欄縱目”,應是先憑欄而後縱目,卻加以顛倒,說成“縱目憑欄”。這多半是為了平仄對仗的原因而倒裝。如長沙嶽麓山嶽麓宮聯:
二十年前此讀書,記古寺夕陽,常看青楓紅葉臨絕頂;
△△△△△△△△
一千里外更窮目,數今朝風物,只有月色灘聲似昔時。
按正常順序,應是“常臨絕頂看青楓紅葉”,節奏是“二二一四”,與對句“只有月色灘聲似昔時”的“二四一二”節奏不能對;而一顛倒,“常看青楓紅葉臨絕頂”,上下聯句式節奏相同,正好相對。
倒裝還有其它情況,如狀語後置。
(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