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婷軒 出鏡\乖妞妞
版權所有,盜圖必究
詩經——風——魏風——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閒閒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洩洩兮,行與子逝兮。
十畝之間:指郊外所受場圃之地。
桑者:採桑的人。閒閒:寬閒、悠閒貌。
行:走。一說且,將要。
洩(yì)洩:和樂的樣子;一說人多的樣子。
逝:返回;一說往。
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園裡,年輕的姑娘們採桑多悠閒,她們一道唱著歌兒回家轉。
在相鄰一片很大的桑園裡,漂亮的姑娘們採桑多悠閒,她們一起說說笑笑往家轉。
先解題意,十畝,指十畝土地;在十畝土地之間。那麼,十畝是多少呢,我們先來看看是多還是少。
所謂“十畝”,謂國民之中每位成年男子有十畝之田也。在西周之時,行《周禮》之法。《周禮》曰:“上地,家百畝;中地,家二百畝;下地,家三百畝。”蓋井田之制,以“上地”而言,亦即每位成年男子若所得之田地是上等肥沃者,則可得百畝也。
這是網上的一段話,不過注意,周禮是說家百畝,不懂為什麼就變成了每位成年男子百畝了。不過這不影響大局,題意是十畝為少,可以說當時的魏國可耕之地之少,那麼相應的就是民無糧可食了。題之立意如此,我們看看文中之意吧。
文很簡單,全文兩章,重章疊句,卻是描寫了十畝之間與十畝之外兩個場景。
閒,原意是門閂,引內外不通。這裡要根據文意解為正,還是刺來一一分析。此時先解為悠閒之意。
行,是將。
子,同行之人,可以是一起採桑之女,也可能是其夫。
還,這裡與逝同解。同為返還之意,可能是歸家。
我們先以字面之意解。本篇是描寫採桑女一天的生活,從閒閒與洩洩的正面意思來講,是描寫其安定幸福的樣子。在田間勞作之時能有滿足之貌,勞作完後結伴同歸家室。這是一副絕美的圖畫,試想夕陽西下,黃昏將至,辛勞了一天的採桑女們,有說有笑的哼著歌兒,踏著夕陽歸家,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場景,從女人們的笑容看出其心安,而女人心安,男人自是心安,那麼就是國泰民安的美好景象。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與其一起歸家的是她們的丈夫,那就是夫妻恩愛的另一個美景。
可是文以十畝為題,重點講了地少,那麼,人們如果地少還能如此安居樂業,那隻能說明國君有德,治國有道,可是本篇為魏風,前幾篇均是以國君無德而立意,何以到此說國民安居之狀呢?
《毛詩序》說:刺時也。言其國削小,民無所居焉。
何以為削小,是指魏國國君不修其德,以至於使其它強國強擄本國,削弱本國國力,是以削小。民無所居,不是民無所居,而應是民無以安居。
本篇之意在於,若國君有德而行政教,則此為庶民安樂之辭;若國君無德而不體恤民生疾苦,則此為怨刺之辭。正而非阿諛,刺亦怨而不怒,“溫柔敦厚”也,“思無邪”也。
由“刺”而言,國君無德,則國民在“十畝之間”勞作之時,其心必煩怨;採桑之女在採桑之時,因地狹人多而“男女無別”,往來於其間,且國民不知禮義,女子不敢不多家防範,唯恐遭人侵暴傷害;回家之時,亦不敢不結伴而行,或不敢不與丈夫同行。
詩經以經傳天下,必有其意,本篇以魏君不修德為引,以百姓憂懼煩怨,頹喪不安,精神不振為實,以刺魏君無德,此為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