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先祖入閩的主要幹、支世系有150多支,其中從河南入閩的陳氏有54支,其中從固始入閩的有40支;從江西入閩的有33支,其中義門陳氏有20多支;從北方遷入的有18支;從浙江遷入的有16支,從江蘇入閩的有8支,從陝西、安徽、貴州、湖南、山東、廣東入閩的各一支。這些支脈繁衍後裔430多萬人,約佔全省總人口的11、63%,為福建首姓望族。這些陳氏支系南遷入福建基本上與歷史記載的中國五次大的人口南遷浪潮相符合。這些入閩支脈逐漸在福建形成太傅派(南院派)(含古靈陳氏)、將軍派(北廟派)、南朝派-江州義門派、貢川派、潤公-邁公派(含玉湖陳氏和飛錢陳氏)等五大主系脈派。以下是編者透過多種族譜整理的福建陳氏將軍派(北廟派)、太傅派(南院派)、南朝派-江州義門派、貢川派、潤公派-邁公派等五大主系脈派的世系簡圖,供專家學者研究參考:
一、將軍派:43世實--紀--群--泰--溫(訴)--君頁--潭--欽約--懷高--建柄--肅--任--本昭--時傑--景文--伯紹(慶之)--霸漢--果仁--克耕--政--63世元光、元勳--珦--澧--詠、謀、訏(三大房後裔遍佈閩粵臺)(注:固始浮光陳氏將陳實公定為第49世,載為全溫公後裔,與其他支脈脫節,大謬也,應予以糾正)公元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胡公滿的68世孫)任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667年四月,陳政卒,由其20歲的兒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定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一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他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子孫後代被稱作"開漳聖王派",成為閩、粵、臺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一支。當地百姓為了表達對陳元光的崇敬之情,許多地方建有陳聖王廟,福建有一百多座,臺灣有53座,南洋諸島也有20多座。閩南的幾座“開漳聖王廟”,如燕翼宮、威惠廟等,其規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亞於內地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觀。主要有:陳懋基系、陳湯徵系、陳湯行系等等。
二、南院派:43世實--紀--群--泰--準--津(匡)--逵--尚之--霸圖--巖--亮--錡--範--忠--57世邕--夷則、夷錫、夷行、夷實(四大房後裔遍佈閩粵臺)。福建古靈陳氏譜載:43世實--紀(諶)--群(忠)--泰(佐)--奕(準)--匡--達--康--英--公弼--鼎--安--高--詠--猛--道巨--文讃--談先、霸先、休先(南朝派始祖);談先--頊--62世叔明-簡-周寧-希烈-威-忠-68世邕。潁川陳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太子太傅陳邕與其父陳忠、從京兆萬年縣被謫入閩,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初居興化,後移漳州,其子孫散居福建各地。陳邕生四子:夷則、夷錫、夷行、夷實。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注:南院派為南朝派後裔,世系年代較吻合。)
三、南朝派-義門派:43世實--紀(諶)--群(忠)--泰(佐)--奕(準)--匡—達--康--英--公弼--鼎--安--高--詠--猛--道巨--文讃--談先、霸先、休先(南朝派始祖);談先--頊--62世叔明、、、72世伯宣。陳朝滅亡後,宜都王叔明避居浙江金華,避禍入閩仙遊,其第三子志炫定居仙遊,成為仙遊始祖。義門譜尊叔明公為義門陳開派祖。叔明五世孫兼,在唐玄宗時考中進士,任右補闕。兼的長子當派下的天湖支系始祖邦植後裔,子孫興旺,廣泛分佈於現在的閩北武夷山、浦城及浙西龍泉地區。宣都王叔明九世孫環為為臨海縣令,避難遷福建泉州仙遊縣,生六子,第五子伯宣隱居江西廬山,為義門陳氏始祖,嫡孫旺徙居江西德安,成為江州義門陳氏開基祖。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江西義門家族奉旨分成334莊,分別遷往全國18個省市所轄144個縣市。根據義門陳氏大成譜等資料,其中遷入福建的有30多個支脈。(見下文詳細介紹)
四、貢川派:43世實--諶--忠--佐--準--徵(徵)--謀--鉌--閔--賜--星--邁--閠--豹--弼--譚--攝--60世雍--蘇、野、運(三大房後裔遍佈閩粵)(譜載:泰公生子:津、淮;或訴、準;或恂、溫、準,或訴、準、聲、壽。義門譜載準公為佐公之子,為諶公之孫,準公生匡、徵、載)唐開元二十九年(741),陳實第21代孫陳雍,從吳興來閩,在沙縣固發衝定居(今永安貢川),子孫繁衍於貢水,人文鼎盛,裔孫稱他為貢川始祖,以“一門雙理學,九子十科名”著稱,其長子陳蘇遷寧化石壁,後遷居羅源縣中房曹灣為開基始祖。次子陳野居固發衝,三子陳運遷閩縣(今福州,含長樂、閩清縣)。陳雍第17世孫五八公,約於宋理宗末年遷居永福裡藍田社,分衍繼宗戶、華山戶、文高戶、國任戶、國和戶、懿德戶、敦頤戶等,今已經傳衍28世,在永福有族裔三萬多人,為閩西龍巖、漳平、連城,閩西北三明市各縣,閩北南平市陳氏望族,福州、泉州,裔孫遍佈八閩及海內外。
五、潤公-邁公派:43世實--諶--忠—和—臺--潤(入閩始祖)--譚--豹--遂--優--訥野--銘--瓊--藥尚--元卿--解--59世邁、遇--臨、鄙-普集(邁、遇兩大房後裔遍佈八閩,為福建陳氏望族。) 陳姓入閩最早見諸史料的,為歷任散騎侍郎、南海太守陳潤,於晉永興元年(304年)由光州固始縣入閩任府尹,居福州烏石山下,為福建陳姓入閩始祖。陳潤生六子散居福建各州縣繁衍生息。隋煬帝大業十三年,陳潤第12世孫陳邁領泉州兵馬鎮莆田,首任莆田縣令,為陳氏入莆始祖。邁公後裔有20多個支系,著名的有“十八陳”十八個支脈,遍佈莆田仙遊地區,衍成福建陳氏望族。其中以玉湖派、原父派最負盛名。莆田玉湖派陳仁公一脈廣泛分佈在莆仙,廣東高州、湛江、雷州、新會外海、海南瓊州等地。潮汕地區的陳氏莆田原父派始祖陳原父,諱喜郡,莆田首任縣令陳邁十九世孫。登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丙戌科進士,紹興年間出知海豐縣正堂。遂落居海豐縣城西郊,裔孫遷居龍溪方耆隴(今惠來縣隆江鎮陳隴村)。生四子:雷、蒙、功、煥。原父派四子分佈於粵東各地,人口逾百萬。較大聚居地有普寧佔隴鎮橋柱鄉,惠來岐石鎮岐石鄉等地。初步考證:邁公後裔振公,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特奏名進士,振公之子宣號毅庵,由興化移鎮龍巖,為龍巖開基始祖,宣公生廣公,廣公生三子:政、智、隆。政公後裔現居住在龍巖市新羅區東城東新三角坪、陳陂、條圍等處;智公後裔分佈在新羅區東肖鎮龍泉村,永定區培豐鎮長流村等地;隆公第九代後裔必興公遷漳州南靖縣龍山鎮竹園開基。三大房在福建繁衍後裔兩萬多人,外遷甚眾,估計在十萬人以上。(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