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三項檢測是一項抽血檢查,是準確診斷早期胃癌的利器。它的檢查專案主要包括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血清胃泌素17是一種主要由胃竇和十二指腸分泌的胃腸激素,對調節消化道功能和維持其結構完整有重要作用,是反映胃黏膜損傷情況的重要指標。胃蛋白酶原不僅有助於判斷胃黏膜是否萎縮,也可以明確萎縮累及的部位以及嚴重程度,用以評估胃部疾病風險性的指標,在國際上,胃功能三項被稱之為“血清學活檢”。
胃功能三項
胃蛋白酶原升高並不代表是胃癌,胃蛋白酶原高只能表明胃粘膜受損,許多胃部疾病都可以表現為胃蛋白酶原的升高。胃癌要確診的話,必須要做一些胃鏡或者是做一些病理的檢查才可以確診。如果出現胃蛋白酶原的增高情況,要積極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必要時做胃鏡明確診斷,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我們平時如果有不適症狀要及早的進行飲食調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養胃的食物如多喝米粥,少吃辛辣刺激食品,不要吃油膩,生冷的食物,要注意避免抽菸、喝酒、喝濃、喝咖啡等,平時要注意保持好情緒,生活規律。
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以及這二者的比值,主要用於篩查胃體部萎縮性胃炎;胃泌素17主要用於篩查胃竇部萎縮性胃炎。它們的適用人群主要是懼怕做胃鏡,堅決不願意做胃鏡,或者無法配合胃鏡檢查的患者。常規做法是靜脈抽血2-3ml,結果當天就可以出來,除了可以篩查萎縮性胃炎這類的黏膜病變之外,目前還推薦應用於上消化道早癌篩查,是除了胃鏡之外的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臨床意義
胃泌素17(G-17)
是指醯胺化胃泌素G-17,胃泌素G-17僅由胃竇部G細胞分泌,是人體內有生物活性胃泌素的主要成分。
參考範圍:1-7pmol/L。
臨床意義:G-17在7-15pmol/L範圍內時,提示非萎縮性胃炎。
G-17≥15pmol/L時,提示胃體黏膜萎縮或胃竇增生的風險(需要排除PPI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影響)。
胃蛋白酶原Ⅰ
是由胃底主細胞和壁細胞分泌的。
參考範圍:70-165ug/ml。
臨床意義: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水平可用作胃體黏膜萎縮判斷的參考指標,PGⅠ≤70ug/ml是胃體黏膜萎縮的診斷cut-off值,其中PGⅠ≤30ug/ml提示胃體粘膜有嚴重(中、重度)萎縮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Ⅱ
來源於全胃腺(胃賁門腺、胃底腺、胃竇幽門腺)和近端十二指腸腺,前列腺和胰腺也產生少量的胃蛋白酶原Ⅱ。
參考範圍:3-11ug/L。
臨床意義:血清中的胃蛋白酶原Ⅱ>11ug/L提示淺表性胃炎。
此外還可以透過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進一步判斷胃黏膜的情況。當其比值明顯下降時,應當高度懷疑是否存在胃癌。
幽門螺桿菌(HP)抗體
幽門螺桿菌或幽門螺旋菌,簡稱Hp。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發炎,甚或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
臨床意義
血清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檢測,是臨床上用來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用來測量抗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是否為陽性,來證明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屬於非創傷性檢查,方便快速,但是不能夠反映幽門螺旋桿菌實時的感染狀態,只反映既往是否有過感染。
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根治後,血清的抗體需要六個月才能降低至消失,為臨床治療初篩試驗,其敏感性為88%至90%,特異性為86%至90%,需要檢查的物件為慢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
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的慢性胃炎,能夠引起對幽門螺旋桿菌的區域性和全身性免疫反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透過體液免疫而產生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這一反應構成了特異性的降低血清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的基礎,並透過血清學的方法用來診斷和評價療效。
幽門螺旋桿菌抗體的結果與胃泌素17的檢測結果相結合:血清中G-17≤1pmol/L時,如果幽門螺旋桿菌IgG抗體陽性:提示重度的胃竇黏膜萎縮風險,如果幽門螺旋桿菌IgG抗體陰性:提示高酸。
稿件來源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檢驗科,轉載請註明來源於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