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衛視的中秋晚會名單一出爐,或許有些粉絲就真的“心涼”了:不是出道多年的實力派歌手演員,就是正能量小鮮肉,幾乎沒了流量藝人的身影。想起去年各大衛視的節日晚會還是滿目的愛豆組合,不得不感嘆這股“清朗之風”颳得是又正又狠哪!
誰才是真“流量”?
也有人調侃,以後就是周深的時代了。單看這個中秋節,周深真的是最忙的人了,從17日開始就忙個不停,從河南衛視到央視中秋晚會,這中間還夾雜這20號另外一場晚會的錄製,真的讓人眼花繚亂。
但縱然是有著百靈鳥一般的好嗓子,周深也依舊面臨著不少質疑:“掃娘風暴”正開展得如火如荼,也有人問周深怎麼就未受波及呢?
他獨特的嗓音成了這誤解的絕大一部分根源,但他絕對不屬於廣電宣告中“娘”範疇內的藝人。充其量算是清秀的外表,卻有著平易近人的謙遜好性格,周深的出頭,是自己實打實“唱”出來的。
也有人質疑劉詩詩、李宇春和丁真難道就不算流量了嗎?尤其是丁真,一出道就人氣瘋漲,各大節目爭相邀約。
這看似和流量的概念很是接近,但別忘了丁真的“流量”不單單屬於他自己,其背後還包含著甘孜理塘和那裡的父老鄉親們,他弘揚的是民族的正能量,帶來的是一股區別於商品時代的“甜野之風”。
劉詩詩和李宇春就又離“流量”的範疇遠了一些了,高人氣並不是判定流量的唯一標準,像這種出道多年的藝人,沒有作品的支撐是不可能讓她走到今天的。
她們或許在早期確實靠著粉絲的支援吃到了一些紅利,但到了某個階段,一定會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恐慌。
“去流量”真的喜聞樂見嗎?
但“去流量”真的是一件讓各方都喜聞樂見的事情嗎?並不見得,至少晚會平臺方肉眼可預估地會虧得很慘。比如河南衛視前段時間舉行的聚划算晚會,就因此遭吐槽。
從獨佔鰲頭的風光到如今連動畫片的收視率也比不上,這些晚會是否從此就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了呢?
遙想“清朗之風”尚未刮起來的那會兒,粉絲們為了讓偶像能成為眾星矚目的焦點,瘋狂打投做資料,實時晚會直播的彈幕都被瘋狂的吶喊聲佈滿,熱鬧是熱鬧了,但往往晚會的質量卻得不到保證。
像宋茜和宋威龍合唱《小酒窩》,男方這邊話筒還沒舉起來,聲音就已經傳遍整個晚會現場。粉絲縱使帶著“十級濾鏡”看人,也不得不捂臉承認偶像這一波確實有些過了。這還不算最明顯的,有些流量藝人連張嘴都懶得,彷彿上臺演出的唯一任務就是秀臉和秀身材。
再看看最近熱播的《披荊斬棘的哥哥》裡廣受大家好評與熱愛的大灣區哥哥,不僅業務能力線上,對舞臺也毫無半分敷衍。
每一個完美的演出背後都是一遍又一遍的精益求精,這不僅僅是閱歷的沉澱,更是他們作為前輩的藝德——尊重舞臺,你才會得到觀眾的尊重。
不僅國家廣電看不慣這些流量明星,老一輩演員也不認可這些年輕的“同行”。陳道明在被問到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時候,就犀利直指:他們是塑膠演員。並鮮明地劃分真正的演員與流量明星之間的界限:這邊是文藝界的,那邊是流量界的。
當我們看多了那些“拍戲靠摳圖”、“說臺詞靠念數字”、“動不動就找替身”的負面新聞時,“流量”二字自然而然變成了貶義詞,更何況他們往往拿著普通人幾輩子也掙不著的天價高薪,卻創作出不堪入目的市場垃圾。
鞏俐在近期的訪問裡也表示不太懂如今的娛樂圈,只要是破億的電影就會被當成是好電影,只要是能讓觀眾哭出來的演員就是好演員,這個標準在她看來是太低了。
甚至“藝人”這個稱呼怎麼流行起來的也令她匪夷所思,因為在她紅起來的那個年代,“演員”才是表達受人尊敬的這麼一個名銜。
由此可見,不僅僅是時代在變、標準在變,現如今連觀眾的審美底線也在變,不是變得更好,而是變得更隨便,這大概與越來越多低品質作品的泛濫有關係。
李誠儒在自己的節目中,也爆料某個劇組為了等一個流量明星而延緩了幾個月的拍攝,然而這個流量明星卻只是參加高考去了。其實這不僅僅在暗中批評這位明星,也是在批判“唯流量論”的大環境。
但另一方面或許我們也應該感到欣慰,因為也有不少年輕一輩的藝人們,正在朝著那些受人敬仰的前輩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像被不少大導演垂青的新生代演員易烊千璽,不可否認他身上自帶有“流量屬性”,但我們也更應該看到他對待自己專業的那份認真和敬業。
在即將上映的《長津湖》裡,就展示了他的敬業。據飾演易烊千璽兄長的吳京透露,他在拍這部電影遭遇了韌帶撕裂,但絲毫不賣慘,完全是全身心投入在拍戲裡,見到這樣的後生,他就認定了其未來一定是前途無量的。
陳佩斯有這樣一句經典名言:“當你對舞臺有敬畏之心時,你就會得到一個善的果。”這些流量藝人缺乏的,恰恰是這麼一個敬畏之心。
過早的成名、粉絲的吹捧、閃光燈的追逐都讓他們漸漸忘了舞臺不是一個隨便的地方。所以如果“去流量”能讓他們重新意識到這點,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藝,從“流量界”邁入“實力界”,那就是最喜人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