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都在晶片的問題上被外國卡脖子,雖然在很多領域中國已經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但是晶片問題卻成為了我們迄今為止最大的痛。
之所以如今全球都非常看重晶片領域的發展,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晶片的重要性,有著人類大腦之稱的它,從某種意義來說能夠展現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絕對實力。
我國雖然在半導體的研發能力以及綜合經濟方面都有一定的資本挑戰國外,但是事實我們卻缺乏自主研發性,很多產品都依賴於外國進口,這導致長期以來我國的晶片產業都沒有實質性的發展。
1
想要發展晶片,光刻機是必不可少的生產裝置。但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機生產商 ASML卻表示:即便把他們的生產圖紙拿給中國,我們也沒有能力造出一臺光刻機。
一語道破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薄弱性。
光刻機雖然體積不大,但是製造難度卻遠超原子彈,僅是一臺光刻機,就需要用到全球5000多家企業生產的不同零件,如果其中有一個環節出錯,那麼光刻機也就無法被生產出來。
即便是作為全球的龍頭企業, ASML每年光刻機的生產量也不過區區30多臺,這不禁讓人們發出一陣感慨:光刻機的製造太難了。
不過只要有人能夠生產出光刻機,就意味著它並不是高高在上,無法應付的。如今我國正在嘗試自主生產光刻機,雖然和ASML沒有可比性,但好歹意味著我國的一個新突破,不再總是依賴從其他國家進口。
2
想要生產出光刻機,想要在晶片領域有所發展,人才自然是必不可缺的一大環節。然而我國在此領域的人才流失問題一度讓人心痛,尹志堯作為中微半導體創始人,面對鏡頭曾直言美國半導體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人的功勞,甚至很多重要的結構體系都出自中國人的大腦。
有一份資料顯示,在全球頂尖的100位材料科學家中,排在前6位的都來自中國,其中除了第3位的黃喧益之外,其他的5位都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這足以讓我們感到驕傲。
然而他們卻留在了美國發光發熱,那些讓我們絞盡腦汁也難以攻破的晶片技術,誰曾想到竟然是我們的同胞研發製造。這些在中國出生、被中國培養的世界超一流人才,如今卻在美國成家立業,讓人難免有些唏噓。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六位人才
楊培東
楊培東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如今已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2015年,他曾帶領團隊推動了火星移民計劃,後來更是發現了光合作用系統能夠創造出新的轉化效率,一度引起世界的關注。
1971年出生於江蘇蘇州的楊培東,如今身上有著諸多的榮譽,雖然是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但更多的頭銜卻和美國有關,是美國國家學院的雙院士,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等諸多獎項的獲得者。
本科畢業於中科大之後,楊培東就遠赴美國進入哈佛深造,開啟了他的留學生涯。雖然最初語言不通,但是憑藉著一股勤勉堅持的精神,很快融入了美國這個新環境中。
楊培東喜歡科研,經常廢寢忘食到深夜,在他身上有一股鍥而不捨的精神,不達目的不罷休,在困難面前從來都不退縮。
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楊培東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伯克利大學工作,主要從事奈米技術方面的研究。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楊培東成為了諸多頂尖大學的香餑餑,被美國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已經留在美國發展的楊培東,有時也會趁著暑假來到中國,和科學家們交流奈米科技的發展。他也時常會帶著女兒回家鄉看一看,提醒女兒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殷亞東
這個1973年出生的頂級人才,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異,16歲那年考取了著名的省前中。當時高中老師對他的印象是雖然性格內向,但是卻有著很強的組織領導能力。
高一下半學期,殷亞東對化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開始時常追在化學老師後面,問一些書本以外的知識,甚至連週末時間都不浪費,經常在化學室裡做實驗。
1992年,殷亞東考取了中科大化學系。在人才濟濟的校園中,他獲得了免試升入本校研究生的資格。1998年,殷亞東前往美國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無止境這個詞在他身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2006年,表現優異的殷亞東,正式就職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他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尤其是在奈米領域更是成就顯赫。曾經率領團隊在相關領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讓人們對奈米晶生長方式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
如今雖然身在美國,但他至今依然保留著中國國國籍,同時有著我國西安交大等諸多高等院客座教授的身份。殷亞東能以這種方式為國效力,也算沒有辜負祖國對他的栽培。
黃暄益
出身於我國臺灣省,畢業於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是全球最強材料科學家前6名中唯一一名不是來自中科大的科學家。
他同樣是本科畢業後赴美國求學,但是和前兩位不同的是,如今他並沒有留在美國,而是回到臺灣,成為了臺灣清華大學的一名化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材料化學和無機化學。
夏幼南
1965年出生於江蘇靖江,17歲那年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成為了化學物理系的一名學生。在校期間他學習成績突出,獲得了郭沫若獎學金,1987年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和楊培東,殷亞東等頂尖人才不同,夏幼南在本科畢業後並沒有立即赴美國留學,而是在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做了4年的研究助理。
1991年,26歲的他前往美國留學深造,在93年獲得無機化學碩士學位。之後他選擇攻讀博士,從1997年開始,夏幼南從助教到副教授,再到正教授,最初的發展並不順利,但是他卻一直在努力,如今在佐治亞理工學院認知。
夏幼南的研究領域以奈米結構材料為主,包括了光子,晶體膠體化學等諸多方面。在2019年,他帶領團隊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其中有奈米籠的製備及應用,電紡微、納纖維的製備及應用等。
孫玉剛
如今是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的終身研究員。199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成為了眾人眼裡的天之驕子。
本科畢業後,孫玉剛繼續留在中科大讀研,之後又一路攻讀博士學位。可以說孫玉剛是我國本土培養出來的頂尖科技人才,在讀完博士之後,他開始前往美國等諸所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2006年,孫玉剛開始從事奈米材料方面的獨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奈米金屬材料的構築以及應用。最近幾年在貴金屬奈米顆粒的規格化製備、空心和奈米金屬的結構形成與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吳屹影
1976年出生,22歲從中科大化學物理系畢業,2002年成為美國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的博士,之後便開啟了博士後研究之路,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等方面的研究。
如今吳屹影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終身教授,有著非常多的研究成果。據說他目前還沒有加入美國國籍,雖然一直在美國工作,但依然是中國人的身份,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得到人們的敬重。
3
在任正非的帶領下,如今華為已經開始進軍晶片領域,正如他之前所說的那樣,未來科技的競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人才的重要性,將會比所有問題更突出。
我們都知道華為有天才少年計劃,這足以說明任正非對人才的渴望。確實不管在任何領域,如果想要得到發展,必須要依靠人才的力量。然而這幾位優秀的頂級人才,卻在為美國晶片領域的發展添磚加瓦,這讓人們多少有些難以接受。
但是就像尹志堯在60歲時選擇回國效力一樣,這些在世界排名前列的晶片專家,材料科學家,他們未來會有什麼樣的選擇,沒有人有肯定的答案,也許就在一瞬間,他們就會做出回國的衝動。
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從國外回到中國發展,僅晶片領域中的頂級人才,目前選擇迴歸祖國的就已經達到3000人。這其中有一些我們不知名的科學家、專家,也有一些響噹噹的人物,比如蔣尚義,梁孟松等。
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什麼國家培養的人才卻留不住呢?這其中當然會有主觀原因,比如有人就是喜歡外國的月亮,但也不排除一些客觀原因的存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就是薪資待遇之間的差別。
在半導體領域中,發展勢頭最猛進的是歐美等國家,相應的待遇最好的也是處於第一梯隊的他們。緊隨其後的便是日韓,而我國只能屬於第三梯隊,遠遠被第一梯隊甩在身後。
雖然晶片領域在很多人心目中是高大上的研究,但其實從事這些研究的科技人員,他們的薪資待遇並不高。
面對眼前的現實,不少人尤其是頂尖人才便會選擇去國外尋求更好的發展,畢竟國外不僅有更好的待遇,也有更先進的技術裝備,使他們研究出成績的機率更高。
任何一個企業或者行業想要發展,都必須要有領軍人才,否則大家不會像一盤散沙,不知道勁該往何處使。只是我國的晶片領域像這樣的人才並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制約我國晶片的發展。
為了培養出優秀的領軍人才,目前我國各大高校包括清華北大在內,都在躍躍欲試,已經開始部署行動。他們成立了積體電路大學,聯手培養晶片領域的專業人才。
另外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也在行動,他們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能力,希望能夠在培養出人才之後留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過大,影響我國晶片相關領域的發展。
我國在進口晶片上一年要花將近3,500億美金,這還是在歐美等國願意把進口晶片賣給我們的前提下。但是最近幾年國外對我國的晶片制裁頗為明顯,他們似乎認準了中國沒有能力自主研發,所以才會如此趾高氣揚,不把中國放在眼裡。
這幾年美國對華為的晶片制裁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他的醜陋嘴臉,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必須加快自主研發晶片之路。否則只要美國拒絕向中國提供晶片,那麼我國必然會被他們卡住喉嚨,長時間無法發展。
2019年5月,任正非在接受某節目的訪談時說到: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了,這個晶片砸錢不行的,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中國要踏踏實實地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個方面努力地去改變,我們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站起來。
如今全球已經進入了人才戰,我國完全有能力培養出全球各個領域的頂尖人才,但是人各有志,他們在羽翼豐滿後,會有自己的選擇。與其不斷的痛心氣憤為什麼這些頂尖人才會去國外發展,甚至加入外國國籍,不如讓自己變得強大,不再依賴於任何國家。
我國的半導體正處於嬰兒學步階段,急需要大批頂尖人才前來輔助,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快更穩,才能有追上並超趕他人的可能。希望那些在國外效力的專家學者能夠早日回國,只要有這份心,什麼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