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世間之謎也就是個人之謎;所謂的汪洋大海,實際上並不是世間,而是個人。
——太宰治
有人說,讀完《人間失格》這本書,基本上什麼“病”都好了。
作者太宰治,出生於豪門,後人將其稱之為“無賴派大師”,他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傳奇色彩。一生立志文學,大學時代曾積極投身於左翼運動,中途卻逃脫了;生活放蕩不羈,與多位女性有染,讓女性為他沉淪,卻不去擔負責任,在如今世人的眼裡,稱他為“渣男”也不為過;五度自殺,四度殉情未遂,三十九歲時與最後一位情人投水自盡。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全書以主人公的三篇“手記”所構成,也恰是以這種形式所呈現出來,更增加了閱讀的真實感,更能引起共鳴。主人公葉藏指作者自身,他生性怯弱敏感,對人類生活充滿了恐懼與不安,人情的淡薄,世態的炎涼,社會現實的冷酷殘忍,以及家人之間的虛偽與欺騙,而這一切的一切正是與他自我意識中的理想世界相矛盾,這使他陷於極度的苦惱而最終成為人世間的“異類”,失去做人的資格,這本書可謂是一個滴血靈魂的自白,毫無隱藏地揭開人性的痛點。
魯迅曾說:“精神的潔癖,讓像太宰治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的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麼,卻又沒有方向。他的痛苦在於他用心看著漆黑的世界。”
⚀ 世界本沒有盡善盡美的事情,接受不完美本就是一種美
太過理想,勢必與世界格格不入。極度的自尊心和容易受傷的感受性構成了太宰治一生的性格基調。而這不難演變成一種對絕對的渴求,對至善至美的最高理想的執著憧憬,容不得半點瑕疵的潔癖。而這缺乏現實根基和足夠心理準備的絕對追求,必然一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脫變成強烈的自卑和完全的自暴自棄。要麼完美無缺,要麼徹底破滅。而這種極端性勢必變成一種不結果實的花朵,一種必然敗北的鬥爭。
前不久,北大“完美”學霸吳謝宇終於等來他自己的宣判:死刑。“其罪當誅,但免不了感慨又是一樁人間悲劇”。
街坊鄰居、同學眼裡的近乎完美的學霸形象、非常有禮貌;老師眼裡的“天才”;家族長輩眼裡:他情緒穩定、性格穩重,是同齡孩子學習的榜樣,可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卻做出了令身邊所有人深深震驚與疑惑的極端行為。
如果一定要說吳謝宇有什麼缺點,那就是過於追求完美。他和母親謝天琴在“高標準、嚴要求”上,可謂如出一轍,而這也是他極端行為的導火索之一。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
人這一輩子,說到底其實就是和生活的不完美握手言和,接納你所看到的自己以及別人的缺點,你會發現:美好的人生,原來如此簡單。
⚁ 生而第一次為人,你有做自己的權利,有為自己說“No”的權利
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包容是教養、是大度,不是應該,更不是成為別人就此撒野、蹬鼻子上臉的“沒素質”。
當面對人性的背叛、冷漠、虛偽與庸俗,太宰治選擇罩上“丑角”的面殼來掩蓋自己最真實的面目,用自我的犧牲、自我的破壞來謀求與他人與社會的聯絡,向他人求愛,同時又保護脆弱的自己。小心翼翼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內心敏感懦弱,害怕被孤立所以拼命搞笑來迎合他人,卻忘了勇敢替自己說“No”的權利,而這也恰是揭示了掩藏在內心陰暗角落深處的我們。
在我們生活、工作的場景裡,‘無一人’不得不戴上生活的面具。生活不是偶像劇,更不可能每個人時時刻刻都過得開心幸福。
如若人間有失格,希望不要用“丑角精神”來求得人類最後的愛。
懂得恰如好處地拒絕,是你做人的本分,不要用討好型人格、無休止的善良助長別人‘霸道肆虐’的火焰,成為替人‘背黑鍋’的靶子。
為人一定要善良,行事要正直坦蕩,但優雅的善良必自帶點鋒芒。
人間失格,世間還有英雄主義。生而第一次為人,你有做自己的權利,有為自己說“No”的權利。
⚂ 世間處處皆矛盾,尋一個矛盾的正確排洩口,是對自己最負責的選擇
在極度的苦惱、自我意識的分裂中怎樣解決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太宰治以創作作為寂寞的排洩口,在實際生活中,卻選擇走上一條自我破壞的道路。
生活中處處是矛盾,無論是利益、權利,或者其他方面所存在的矛盾,說到底,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選擇中,懂得取捨,並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在禁錮社會里,自由開放代表著光明。但在荒淫墮落社會里,傳統保守代表著健康向上。世間本就充滿矛盾,矛盾的解決之道無非就是拿捏、把握好一個度,並非哪一個方向就代表著絕對的正義和全對,也並非哪一個方向就是絕對的錯誤。
《人間失格》警醒我們:境遇無常,樂觀面對,無論好壞,盡力擔待,向生活繳械投降,只會墜入無邊的懸崖深處。
正視自我,勇敢地直面現實,才能打破黑暗的面紗,使心靈得到救贖。
-- END --
大家好,我是愛讀書的王棠溪,一個積極向上、喜歡沐浴在書籍中感受文字魅力的撰稿人。您若喜歡就點個贊關注一下吧,希望能與您共勉。
圖:來源於網路
侵權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