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送了一條解碼線和一根弱水的耳機。當時我還不瞭解解碼線是個啥,然後一通百科,只明白了箇中玄機。這兩天體驗下來真的是太舒服了。
神仙搭配
朋友推薦的是hifi耳機加解碼線,我剛拿到手,這個搭配配合mate20pro的網易雲使用,與之對比的是earpods插在macbookpro上,一首騰格爾的天堂沒聽出太大差距。一個重人聲,一個偏立體。不過,我真不習慣入耳式耳塞,感覺耳機不舒服。於是把解碼線與earpods連在一起,這才發現了新大陸。
體驗結論
為了不浪費大家時間,我先說體驗結果。
優點
- 音質棒
- 因為解碼線使用了自己的解碼晶片,肯定比一般手機裡的解碼材料要好。
- 耳朵舒服
- earpods的半入耳式不用多說了,算是音質與舒適感的最優解了
- 相容性好
- 不僅是typc介面的手機可以用,就連typec介面的筆記本都可以,而且它是獨立解碼器,相當於獨立音效卡,獨立播放裝置,有typec就能播放
缺點
- 有線容易拉扯
- 解碼線加耳機線連起來比較長,通勤路上容易拉扯
- 觀感不好
- 地鐵或公交上隨處都是airpds,再不濟也是別的真無線耳機,還有索尼,boss之類的降噪耳麥。雖說咱們加一根解碼線,別人還以為是便宜的轉接頭呢。
- 不能線控
- 我手上這根解碼線是朋友自己手工做的,用料很足,但是連上耳機只能 線控 播放暫停,不能音量調整大小。不知道別的解碼線是不是一樣。
- 不能保暖
- 我有一個森海賽爾的降噪耳麥,冬天戴上它,不僅聽歌舒服還能保暖。這一點是普通的半入耳式耳機所比不了的。
其它
我的中心思想上面已經說完了,不感興趣的可以打住了。下面再說點別的。一個是關於音質的影響因素,一個關於解碼線的製作。
影響音質的因素
當我聽到解碼線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這東西有啥用,然後各種查資料,就看到很多高大上的名詞,功放,放大器,解碼器,軟解,硬解,耳放等等。我是越看越蒙逼,最後按自己的理解總結一下影響音質的因素吧。
首先說音質這東西有點主觀,客觀地講就是最初的聲源與經過各種媒介傳播之後到達耳朵裡的聲音更為接近就算是音質更好了。而這個過程經歷了什麼呢,聲源收集,轉換為數字訊號,然後透過網路或儲存把數字訊號傳送給終端,最後再經過數字訊號轉換模擬訊號的過程,然後透過振動單元讓耳朵聽到聲音。
中間經過了哪些裝置呢,收集聲源的部分就不提了。就從播放器的音源開始說,比如說qq音樂裡的播放音質是普通還是高畫質,還是無損音質肯定不一樣,然後手機的解碼材料或者其他解碼器的質量好壞也不一樣,手機推送給解碼器的能力也不一樣,耳機的振動單元也不一樣。
以上是我的粗淺理解,如果說錯了請指正。所以說以前只是以為買個好點的耳機就提升聽感真是太天真了。
手工製作解碼線
朋友送的線是自己做的,我對此很感興趣。於是也專門找了一些相關教程,原來真的很簡單。幾十塊的成本可比那些大牌產品要好多了。其實它的核心也就是一個解碼晶片,大牌用得還不見得好。
先說材料,一個解碼晶片,市面上也就那兩三種;一條資料線,8頭或16頭已經很好了;然後就是typec的頭和3.5mm頭了,再用一丟丟熱縮管;使用工具就是一個電烙鐵。具體教程b站很多。
願各位數碼愛好者,花最少的錢,收穫最好的產品,得到最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