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鐵路,主線全長9,288 公里,是全世界最長鐵路。西伯利亞鐵路於戰爭中擔任了重要角色,二戰時期一部分猶太人和反納粹人士便是利用該鐵路逃離歐洲;如今,它仍是俄羅斯內部最重要的交通連線。
除了橫貫歐亞大陸的海參崴 - 莫斯科主線,有兩條支線可從中國前往莫斯科:一是蒙古支線,從北京出發,穿過蒙古的烏蘭巴托,匯入主線西抵莫斯科;二是滿洲支線,同樣從北京出發,穿過中國東北地區及俄羅斯的外貝加爾斯克和赤塔,最後向莫斯科駛去。訂定行程初期,曾考慮是否該乘搭最傳統的主線,然又覺得橫跨蒙古這一支線較吸引人,因此毅然選擇了後者。
118 小時火車馬拉松
此次行程共有兩次較長的火車行程。首先,是從烏蘭巴托到伊爾庫茨克的 36 小時。於烏蘭巴托出發之前,在當地逗留了 4 天 3 夜,對於即將乘搭列車前往極其陌生的歐洲國度,心中難免忐忑。此種心情之下,36 小時的路途令人感到無比煎熬。然這只是冰山一角,隨後而至的還有更漫長的路途——從伊爾庫茨克到莫斯科的 82小時。
在伊爾庫茨克逗留數日之後,一行人乘搭 82 小時的火車前往莫斯科。漫長的車程,卻未能澆熄所有人對於目的地的熱切期盼。倘若俄羅斯是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巨人,那西伯利亞鐵路就是她的脊椎,而我們正在這脊樑骨上匍匐前進。
蒙古 金戈鐵馬遙想當年
踏上前往俄羅斯的“征途”前,一夥人決定先到蒙古遊歷。我們選擇經濟型路線——從北京乘大巴至二連浩特,再搭火車往蒙古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到蒙古國的遊客,大部分都會到烏蘭巴托。
蒙古民宿為旅人提供多項服務,包括代購團遊配套及火車票。一行人除了向老闆買了火車票,也直接訂購了 4 天 3 夜團遊配套。
哈拉和林,數代名城的隕落
在蒙古,離開城市以後,生活基本上全得依賴蒙古包。Michael Chu 攝
蒙古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僅有兩人生活,出了城市後,生活基本上全依賴蒙古包。這也是除了草原之外,此行所期待的重點之一。3 月到訪蒙古大草原,所見盡是白雪皚皚。呈現於眼前的這幅美景,完美得不需要任何人工修飾,也同樣令人折腰。
蒙古帝國第二代大汗窩闊臺於汗七年(1235 年)在哈拉和林建都。Michael Chu 攝
哈拉和林(Kharkhorum)曾是蒙古帝國繁榮的中心,是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他的三子窩闊臺建立的新都城。這座集合中原漢族建築風格及北方遊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在十三世紀是著名的都城,於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和重要地位。
哈拉和林位於鄂爾渾河流域,自古以來北方遊牧民族喜好駐牧於此,它更是不少遊牧民族建立政權和建都之地,與烏蘭巴托相距 380 公里。可惜的是,該城經歷了大蒙古國、元朝、北元、韃靼和瓦剌幾個時代,在瓦剌之後變成了廢墟。
如今,哈拉和林位於今蒙古國中部後杭愛省杭愛山南麓,額爾渾河上游右岸額爾德尼召近旁的舊址,已成了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的其中一部分。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於 2004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除了哈拉和林,它還包括了突厥的石碑鄂爾渾碑銘、回鶻的都城窩魯朵八里、窩闊臺汗宮殿以及藏傳佛教寺院額爾德尼召等。供遊人緬懷當年蒙古帝國的興盛之餘,它也反映出原始蒙古的遊牧文化,和當時蒙古商業貿易、軍事、政治、宗教的發展狀況。
聽沙丘唱歌,看滅絕野馬
到蒙古旅遊除了草原,也不能錯過沙漠。不過,從烏蘭巴托到戈壁沙漠需要兩天的車程,時間緊湊的遊客可選擇到距離較近的沙丘一遊。180 公里長、最寬處 27 公里的洪果沙丘距離烏蘭巴托市 763 公里,是蒙古最大的沙丘。紅果沙丘的沙子在互相摩擦時表面會產生共鳴,因此又稱“會唱歌的沙丘”。
有“小戈壁”之稱的蒙古沙丘(Mongol Els Sand Dunes),是距離烏蘭巴托第二近的沙漠。這裡有較多的植物,相比紅果沙丘更容易攀爬。此外,沙丘上還有一座清澈見底的湖。
哈斯臺國家公園內的駱駝。皚皚白雪讓整個國家公園的景色蒼涼中透著美感。
除了沙丘,喜好自然者可以選擇到哈斯臺國家公園(Hustai National Park)尋找普氏野馬(Przewalski’s horse / Takhi)的蹤影。成立於 1998 年的哈斯臺國家公園,位於烏蘭巴托西南方約 100 公里,佔地 506 平方公里,前身是為保護世界上僅存的野馬——普氏野馬而成立的保護區。
蒙古包體驗,寒夜被凍醒
在蒙古的 4 天行程裡,3 天都住在讓人既期待又畏懼的蒙古包。住在蒙古包,可以充分體驗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最難忘的是,在 -20˚C 冷颼颼的天氣下,一行人躺在“包”裡,傾聽那震耳欲聾的寧靜。唯一確信自己還活著的依據,僅是強而有力的心跳,和身旁規律的鼻鼾聲 。
當地人生活條件艱難,有些蒙古包甚至沒有水電供應,僅靠牛糞或木材起火取暖,但只能維持數小時。好幾個深夜,火滅之後的寒冷會直接把人凍醒。如廁方面也是極其簡陋,牧民們僅以洞坑來解決三急,周圍僅草率地以幾片木板為柵欄。然而人在異鄉,只能入鄉隨俗。
伊爾庫茨克 感受西伯利亞的心跳
有“西伯利亞的心臟”、“西伯利亞的明珠”、“東方巴黎”美譽的伊爾庫茨克(Irkutsk),建於 17 世紀中期,原是作為貿易商和稅吏冬季歇腳的驛站,19 世紀開始享有盛名。 當時,由於參加反對沙皇尼古拉斯一世統治的十二月黨人起義的大量革命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使伊爾庫茨克成為當地的文化中心。
伊爾庫茨克是整個西伯利亞地區最受歡迎的旅行目的地,因為貝加爾湖就在這裡。這座 300 多歲的城市,是西伯利亞最大和極重要的城市,有著大約 1,300 處歷史建築文明遺產,其中501 處為國家級或州級文物遺產,受到國家的保護。
教堂處處,各有特色
東正教崇拜畫像,所以喀山大教堂教堂中沒有雕塑,滿是精美的壁畫。
伊爾庫茨克市內有逾 70 座教堂。其中,喀山大教堂(Kazanskaya Tserkov')是東正教教堂,也是所有教堂中最精美的一座。這座建堂竣工於1892年,不僅外觀宏偉,內部更是精美絕倫。東正教崇拜畫像,所以在教堂裡沒有雕塑,而是豐富精美的壁畫。推開大門,彷彿走進另一個空間,讓人肅然起敬。教堂內精緻的燈飾和門簷上的花紋,近看都無比細緻。這裡的一切,絕對是傾注了畢生的心思。每到下午 4 點左右,當地的信徒會在這裡點燭祈禱。據說,喀山大教堂在俄羅斯教堂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排名第一的紅場瓦西里大教堂和第二的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主顯節大教堂內部,富麗堂皇。
主顯節大教堂是伊爾庫茲克第二古老的建築,至今仍儲存完好。
除了喀山大教堂,主顯節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Epiphany)和斯帕斯卡婭教堂(Spasskaya Tserkov)也是當地著名的教堂。主顯節大教堂始建於 1693 年,迄今儲存完好,外形看來彷彿是積木搭起的精美玩具,穹頂為金色洋蔥狀,非常耀眼。位於市中心的斯帕斯卡婭教堂則於 1710 年建竣,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外牆有一幅巨大的聖像畫,這種風格在西伯利亞地區是獨一無二的。
貝加爾湖 純淨冰藍的撼人美景
從伊爾庫茨克前往貝加爾湖(Lake Baikal)的車程為 4 小時。呈新月形的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容量最大的淡水湖。不少北亞地區部族如布里亞特人居住在湖泊東側,於該地豢養山羊、駱駝、牛隻及綿羊。傳說中,蘇武被流放牧羊之處正是這裡;此趟行程中,最令人震撼的美景也在這裡。
湖畔於每年 1 月份開始慢慢結冰,直至 5 月份,這也是一行人特意選擇 3 月份前來的原因。貝加爾湖湖水純淨無瑕,深冬裡冰藍交接的魔幻情景,美得讓人窒息,果然不負“西伯利亞明眸”之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的這場視覺盛宴,絕對是冬季最美的邂逅。
貝加爾湖中有 22 座島嶼,最大的是奧利洪島(Olkhon Island)。奧利洪島位於湖中部偏北,面積約700多平方公里。俄羅斯人稱它為“神秘島”,它也一直被視為薩滿教的中心聖地。島上最大的村叫胡日爾村,居民以布里亞特人為主。各種俄式風格小木屋,五顏六色交織並列,顯得格外別緻。
蘇聯麵包車,飄移之旅
在奧利洪島上以每人 2,000盧布的價格住了 3 個晚上(包含早晚餐),走遍了島上所提供的南北旅遊路線。北線行程費用需 900 盧布,包含酒店載送及午餐。顧名思義,就是一直往島上的北方行走,直達最北端的合波角 ——形同犀牛般巨大的岩石,沿路景物多為藍冰、碎冰、洞窟等;南線的行程費用則需 1,200盧布,同樣包含酒店載送及簡單午餐,行程是往島的南方一直行走,主要景物是氣泡冰、碎冰、薩滿岩石等。
奧利洪島的南北線旅遊配套都包有午餐提供,司機大哥正在為我們準備午餐。
一大早,俄羅斯大叔駕著復古的麵包車如約而至。外表看似簡陋卻內在堅實的蘇聯時代麵包車,載著一行人在平滑的冰面一路賓士。湖面的過度平滑讓車子好幾次在拐彎處冷不防地飄移,嚇得人魂飛魄散。曾聽聞,一些旅人的車子真因飄移而翻車,一行人於是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坐了一整天的車子。
莫斯科 群建築環抱的城市
從貝加爾湖返回伊爾庫茨克後,一行人在伊爾庫茨克火車站購買了通往西伯利亞鐵路終站莫斯科(Moscow)的車票,正式展開漫長的火車路程。乘坐長途火車,必須懂得在有限的空間中找樂子。在 22˚C 溫暖的車廂內,欣賞外頭 -17˚C 的冰天雪地,便是其中一種。歷經煎熬的 72 小時車程後,我們終於抵達莫斯科。
莫斯科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約佔俄羅斯總人口的 1/10。這裡坐落著歷史悠久的俄羅斯聯邦政府行政總部兼總統駐地克里姆林宮(The Moscow Kremlin)。它是俄羅斯克裡姆林式建築的代表之作,不僅是世界排名的巨大建築群,更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
童年時期的天堂模樣
位於莫斯科市中心、克里姆林宮以東的紅場(Red Square)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也是俄羅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大型慶典和閱兵活動的地方。紅場南北長 695 米、東西寬 130 米,呈不規則長方形,地面由廣場用赭紅色古老條石鋪設而成。踩在條石之上,被壯麗精美的建築瑰寶所環繞,心中不由自主感嘆它背後那沉重的歷史——一個帝國的興衰與榮辱。
紅場南端佇立著聖瓦西里昇天教堂(St. Basil's Cathedral),它是俄羅斯最富盛名的教堂,以 9 個形態和顏色各異的洋蔥形穹頂聞名於世。聖瓦西里昇天教堂於 1560 年建成,是伊凡雷帝為了紀念 1552 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築的。傳說在戰爭中,俄羅斯軍隊由於得到了 8 位聖人的幫助,戰爭才得以順利進行。為紀念那 8 位聖人,才修建了 8 座塔樓圍繞著中心塔。每個塔樓的圓頂分別代表一位聖人,中心塔則代表了上帝。這座無數次出現在俄羅斯旅遊雜誌的教堂是赫赫有名的莫斯科地標,無疑代表了俄國的建築形象。
走在莫斯科,彷彿來到小時侯幻想過的童話世界。建築群強烈的設計風格與色調,在摒除其文化、歷史底蘊後顯得童趣十足,恰當地滿足了每個人在童年時期對於美好國度的嚮往。孩子們的天堂,或許就是這般模樣。
吃一口餃子,喝一口伏特加
來俄羅斯品嚐地道美食,除了醃菜、黑麵包外,不得不提馬鈴薯煎餅。白俄羅斯人十分喜歡這種以馬鈴薯和雞蛋為主料的煎餅,偏北地區的人喜歡直接煎來吃,南部卻喜歡稍煎定型後製成罐燜菜。吃時可以蘸醬如優酪乳油、果醬等,但其實直接食用味道也很好。
俄式餃子外形小巧、麵皮較厚,基本上內餡是純肉,與中日韓偏向皮薄、內餡新增蔬菜不同。當地人喜歡蘸優酪乳油一起吃,這對不習慣優酪乳油的人來說,口味實在過於特別。一些餐館會推出特別口味的餃子,如馬鈴薯或果醬內餡餃子,喜歡嚐鮮的人可以一試。
要體會俄羅斯人的戰鬥民族精神,可以一嘗他們的代表酒——伏特加。來到這裡,天寒地凍,不難體會當地人為何愛喝烈酒。純伏特加無色無味,喝起來有點像酒精;然而一小杯下肚,卻能感受到它在進入胃裡後化成了熱氣,讓冰冷的身體逐漸暖和,十分舒暢。
華美絕倫地下宮殿
以華麗裝潢舉世聞名的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使用率第 6 高的地下軌道系統、全球第 7 長地鐵系統。不少車站在建設時融入了卓越的設計風格及大理石立柱設計,使其富麗堂皇度在世上首屈一指。隨著莫斯科市區不斷擴張,地鐵也不斷往周邊延伸。其主要結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狀延伸,全長 333.4 公里,擁有 15條線路、230 個車站。
莫斯科地鐵建設時正值二戰及戰後冷戰時期,因此考慮了戰時防護要求。它不僅用於出行,更可供逾400 萬居民掩蔽,這也是地鐵建得很深的原因。大部分線路建在地面 50 米以下,部分線路甚至有 100 米深,所以進出站迫切依賴電梯。
莫斯科地鐵也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鐵,每個車站都由該國著名建築師設計,藝術感十足。這座蘇聯時代不計成本打造的地下宮殿,其超凡的藝術性恐怕讓許多國家至今都望塵莫及。
聖彼得堡 高雅文藝的“北方首都”
既然不遠千里來到莫斯科,就不可錯過數小時之遙的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想從莫斯科前往聖彼得堡,可搭乘火車。從 Leningradskiy 火車站買票,搭乘每兩小時一班的 034 號列車至 Moskovskiy Vokzal 車站,最快 3 小時 46 分可抵達。
相較於莫斯科的現代感,古典獨特的聖彼得堡處處洋溢著高尚雅緻的文藝氣息,彰顯了它豐富獨特的魅力。聖彼得堡舊稱列寧格勒,為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亦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走在市內主要道路涅瓦大街,沿途的著名建築多不勝數。除了各式建築,涅瓦大街還可以滿足不同人的喜好需求,美女、購物、文藝愛好者都能在此有滿意的收穫。
女皇宮殿成博物館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State Hermitage Museum)與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其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宮邸,佔地約 9 萬平方米。由於女皇酷愛收藏,經常把畫作存放於冬宮,因此這裡逐漸成為世界藝術品重鎮,最後與其餘建築群同納為博物館。
博物館為“六宮殿建築群”,目前有 5 座建築對外開放,分別是冬宮(Winter Palace)、小艾爾米塔什(Small Hermitage)、舊艾爾米塔什(Old Hermitage)、艾爾米塔什劇院(Hermitage Theatre;現用作演講廳,可容納 500 名觀眾)、新艾爾米塔什(New Hermitage)。藏品總數近 300 萬件,古羅馬雕像《塔夫裡卡的維納斯》、達芬奇的畫作《貝諾亞聖母》、倫勃朗的畫作《浪子回頭》等皆為館藏。
圓頂教堂風采依舊
伊薩基輔大教堂(St. Isaac's Cathedral)又稱聖伊撒基耶夫大教堂,與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和佛羅倫斯的花之聖母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
這座於 1858 年竣工的教堂,高約 102 米,圓頂直徑為 22.15 米,可容納1.4 萬人。教堂內有許多鍍金、青銅與大理石雕塑、有多幅色彩斑斕的鑲嵌畫和宗教畫,還有用烏拉爾寶石和名貴孔雀石、天青石製作的藝術品作為裝飾。
修建教堂紀念仁君
滴血大教堂所在位置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的地點,其子為了紀念他,耗時 24 年修建此教堂。
滴血大教堂正式名稱為“基督復活大教堂”,位於格里鮑耶陀夫運河旁,與米哈伊洛夫斯基花園和俄羅斯博物館毗鄰,借鑑了莫斯科聖瓦西里昇天教堂的風格,迥異於聖彼得堡的其他建築,五光十色的洋蔥穹頂十分奪目,是聖彼得堡少有的純正俄羅斯建築。滴血大教堂所在位置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的地點。1811 年,亞歷山大二世因革命失敗被炸死,其子三世為了紀念父親,於 1883 年至 1907年間修建滴血大教堂,歷時 24 年。
Isabelle /文 ;Isabelle、Pixabay、Flickr /圖
本文選自《暢遊行》雜誌2019年12月號,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我是@Uni旅圖,歡迎關注。攝影或旅行,總有一個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