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政府在銀幣的計量單位“計圓計兩”之爭中,遇庚子年(1900年)義和團事件致“北洋機器局”毀於戰火。次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奏準在河北西窯窪護衛營址(今天津大悲禪院舊址)重建“北洋鑄造銀圓總局”,直接由大清戶部掌管,於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902年12月15日)正式開鑄。
根據《造幣總廠報告書》記載,之前已委託(日本大阪造幣局雕刻模具及試製),於光緒二十八年底正式開制,預定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發行。
關於模具的攜刻和試製,日本大阪造幣局的《沿革年表》中,有載“1903年6月,清國委託貨幣模具25組製造完成”,足證此一兩的模具確實來自日本並由大阪造幣局製作。
“光緒元寶戶部一兩”系列龍銀共有5種面額。分別為一兩、五錢、二錢、一錢及五分。錢幣的圖案相同,只是尺寸縮小,面額不同。“戶部一兩”可由“兩”字筆法從“人”或從“入”分為兩版,幣背面有英文年份“29TH YEAR OF KUANG HSU ”。 “光緒元寶戶部一兩”標稱應為37.3克。但對存世的“戶部一兩”實際測量,一兩幣的直徑為43.4毫米,邊緣高起處為3.1毫米。其重量竟有36.2克、37克等多種。在袁世凱批准後試製了六七千枚,但沒有發行,原因不明。以現在的存世量來看,絕大多數應被回爐改制,導致留存數量極少,令藏家爭相追尋。收藏大家張綱伯在1940年9月《泉幣》第二期“民國八九之間,平津市值,每套不下三百金,今且數倍過之矣” 。泉界對“戶部一兩”的研究從未中斷過。許多藏家把研究心得撰寫成文在坊間交流,雖百花齊放,百家爭豔,但至今關於錢幣的攜刻版本,暗記,特徵,還有許多需要繼續探索的秘密。
老朽未能藏有“戶部一兩”系列銀幣全套。穹其一生,僅藏有“戶部庫平一兩”兩枚(自辯一真一偽),“戶部庫平五錢”三枚(自辯全真)。在泉友的感染下,2019-01-24也曾撰寫過一篇拙文《大清銀幣大珍之一“光緒元寶戶部庫平一兩”鑑賞》,詳見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83a705c0102y53g.html)。文中對庫平一兩的版本和所謂的暗記進行了一些討論。但對該種銀幣的討論一直未見消停。
近兩日,有徒生興致,把所藏戶部銀幣盡數拿出來品鑑研究。在用新買回來的“卡色手機微距(大師級)鏡頭”配“華為P40Pro”萊卡微距攝影工具下,對這種系列銀幣的攜刻特徵又有了一些新發現,現撰文分享給同好。
把“戶部庫平一兩”一枚(自辯為真的),“戶部庫平五錢”三枚採用微距攝影加放大,仔細對比四枚幣的幣文面和龍圖面。發現四枚錢幣在幣文面環繞中心“光緒元寶”的內珠圈上的點珠設計上有一些成規律地共同點。
“一兩”銀幣的中環點珠直徑約0.5mm,共113珠。
“五錢”銀幣中環點珠直徑約0.2mm,也是一共113珠。
1.連珠(見圖示),指兩個點珠相連。
2.拉開珠(見圖示),指兩個點珠的距離比其他點珠間隔大。
我以為,在幾個相同的點位上出現“連珠”和“拉開珠”,絕對不是隨意安排而是有意為之的一種攜刻特徵或被業內有人稱作“暗記”的錢幣金鑰。一般不仔細研究絕難發現!讀者朋友,如您也有此類藏品,不妨也仔細比較一下,看是否與我的發現相同。如相同,則從您哪裡也進一步驗證了這類銀幣的共同特徵。
隨文附上四枚藏品高畫質檢視,有興趣的讀者可一一對應對上述發現做個驗證。
1、庫平一兩銀幣。直徑43.4mm厚度3.0mm重量37.35g
2、庫平五錢銀幣
a.直徑33.9mm厚度1.7mm重量13.57g
b.直徑33.9mm,厚度1.6mm,重量13.6g
c.直徑33.9mm,厚度1.6mm,重量13.6g
熱望品鑑。
2021年11月16日撰稿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