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一生留下過很多照片,其中傳播最廣的是那張目光如炬、神情堅毅的《英勇的游擊隊員》:
那是一張經典的黑白照,照片中的切·格瓦拉帶著一頂鑲有五角星裝飾的貝雷帽,面容嚴峻,眼神堅定地看著遠方的。
這種充滿了理想光輝、不怕犧牲的精神力量,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直到今天仍然有獨特的影響力。
這位家喻戶曉的共產主義革命家-切·格瓦拉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跌宕起伏,然而他的死亡過程和死後受到的待遇,卻讓人心碎。
直到他犧牲30年後,切·格瓦拉的遺骨才得以回到古巴,長眠在聖克拉拉市。
革命之火的熄滅-切·格瓦拉之死
而要想了解切·格瓦拉的一生,一定不能錯過他的日記以及最後的那些照片。
他生命的最後2天:從被俘到槍決,一共12張照片。
透過他留存在世的日記,我們可以認識一個真實而立體的切·格瓦拉。
早在寫下《玻利維亞日記》之前,切·格瓦拉已經寫下了《摩托日記》、《戰士日記》以及著名的《古巴革命戰爭回憶錄》。
切·格瓦拉的日記充滿了個人風格,簡單直率,記錄日常的點滴,在犧牲之前,他還保持著寫日記的習慣。
記錄下1966年11月到1967年10月之間,他在玻利維亞的活動:有的時候是簡單幾句,沒有特別的情況;有的時候是長長的兩三頁,詳細記錄與政府軍的交戰過程。
最終這本日記被幸運地保留下,並於1968年集結出版,它就是《玻利維亞日記》,當今研究切·格瓦拉最後時刻的重要材料。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切·格瓦拉最後一則日記,並不像大家所想象的,感情澎湃或者跌宕起伏。
他是這樣記錄的:
1967年10月7日
今天是游擊隊武裝建立十一個月紀念日,一上午輕鬆悠閒,如同享受田園生活一般,沒有出現什麼麻煩事。
這乍眼一看,彷彿就是遊擊運動才剛剛開始,一切都是有希望的,前途充滿光明,沒有一丁點“洩氣、悲觀和失敗的情緒”。
任誰也不會想到,這竟然是日記的最後一頁,這和日記的第一段話遙相呼應: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今天開始了。
夜裡我們抵達農場,一路上還相當順利。
(1966年11月7日)
這戛然而止的日記,並未能完整地告訴我們切·格瓦拉最後兩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反而是2005年7月的第二版中收錄的,由切·格瓦拉的後代-卡米洛·格瓦拉·馬奇所寫的前言裡頭,用了模擬切·格瓦拉的日記的形式,寫下了後面發生的過程。
再結合由記者雷希納爾多·烏斯塔裡·阿爾塞所寫的《切·格瓦拉——一個偶像的人生、毀滅與復活》,我們大致可以梳理出最後兩天的脈絡了。
1967年10月8日下午,切·格瓦拉受傷被俘。
這短短的幾個字,無法表現出切·格瓦拉當時的處境:
他領導的游擊隊遭到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切·格瓦拉本人右腿中彈,甚至連手中的槍管都被打裂了。
不過,如果不是這種困境,政府軍也很難抓住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他們在押送他的過程中,拍下了一張照片。
叢林裡生活了一年的切·格瓦拉,已經不像古巴時候的樣子了,照片中,沒帶標誌性的五角星貝雷帽,而是亂糟糟的頭髮和一把絡腮鬍子,衣服也不那麼光鮮。
格瓦拉的表情十分嚴肅,眉頭緊皺,稍微佝僂著身子,他的身後還跟著至少兩個政府軍的人。
後來他們把切·格瓦拉送到關押點,繼續緊緊地綁著他的雙手,切·格瓦拉沒有直視鏡頭,但是在照片裡,人們可以感受到切·格瓦拉的疲倦。
本來在叢林裡,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加上他自己有哮喘病,以及受了嚴重的槍傷,哪怕是鐵人都會無比疲憊。
當切·格瓦拉被俘虜後,玻利維亞當局立刻思考怎麼處置這個世界著名的“危險人物”:
如果留他一條活路,這有可能因為更大的反彈效果;如果痛下殺手、一了百了,似乎沒有那麼多後顧之憂。
加上,西方世界也將切·格瓦拉視為洪水猛獸,他一死,能在表面上讓很多人鬆一口氣。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玻利維亞當局下了密令,要儘快解決切·格瓦拉,不留活口,上文的兩本書都是採用了切·格瓦拉是被槍決的說法。
此時他們留下了切·格瓦拉生前的最後一張照片。
這是一張切·格瓦拉臉部的特寫:他帶著點高傲地仰視遠方,眼神中已經沒有了疲倦,取而代之的是堅定、從容,沒有一絲恐懼和驚慌,此時,他可能已經預料到死亡即將降臨。
1967年10月9日,也就是切·格瓦拉被俘的第二天,隨著槍聲響起,子彈帶走了切·格瓦拉的生命,澆滅了他身上革命的火焰。
更讓人難過的是,為了能驗明正身以及公之於眾,他們沒有采用傳統的速戰速決的方式-向腦部射擊。
而是向身體的其他部位射擊,有後人交代,切·格瓦拉身中至少4槍。
在《切·格瓦拉——一個偶像的人生、毀滅與復活》是這樣描述的:
切所中4槍之間相隔多久?
雖很難精確計算,但不會超過1分鐘,因此切是在清醒的狀態下死去的。
而且當腦部沒有中彈,因失血造成死亡的情況下,生命的持續時間和失血量成正比。
由於最後一槍擊中心臟,使血流入腦部,切是在最多不超過4分鐘內死亡的。
致命的一槍穿透心臟和肺。
幾秒鐘後,一股鮮血從他嘴角掛落下來,緊接著肺部的氣體和血液結合的混雜物不斷從口中噗噗噴出。
切就這樣死了。
其實,切·格瓦拉而進行了槍決後,他們並沒有急著要埋了切·格瓦拉的屍體,而是將他的屍體運到一個洗衣房裡,進行拍攝和展示……
革命者與圍觀之眾-洗衣房中的切·格瓦拉
一段記錄片讓我們回到那個停放著切·格瓦拉屍體的洗衣房。
在切·格瓦拉犧牲後,他的屍體被運送到玻利維亞東南部巴耶格蘭德鎮,一家醫院的洗衣房,並且展示出來。
一時間,這個鄉村湧來了大批的記者和軍政要員,在場的還有不少當地的普通民眾,他們都想要親眼看看這個傳奇人物,哪怕是一具冰冷的遺體。
這樣一個血淋淋、充滿悲劇意味的場景,竟然因為圍觀的人多了,而變得相當滑稽和詭異。
洗衣房周圍都是士兵,他們真槍實彈,穿戴整齊,守在洗衣房門的裡裡外外,不知道他們到底是要防著外面圍觀的人,還是要防著切·格瓦拉“起死回生”。
要員們帶著軍帽、西裝筆挺,等著去看看那個已經無法戰鬥的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的遺體已經被整理過,血跡也被擦拭過,做了簡單的遺體防腐措施,但依舊有斑駁的血跡,和慘白的肌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時,他們派了兩名修女給切·格瓦拉整理遺容,修女們在整理的時候,甚至覺得切·格瓦拉和受難的耶穌有幾分相似之處。
他們用擔架把切·格瓦拉抬到長方形洗衣臺上,用一塊木板把切·格瓦拉的頭部撐起來,背部墊上一塊黑色的布料。
接著,士兵們七手八腳地解開綁著屍體的繩子,解開他上衣的扣子,袒露切·格瓦拉的上半身,展示傷口。
切·格瓦拉的頭輕輕地側向一旁,眼睛已經失去了昔日的光芒,但是沒有閉上,微微睜開,彷彿還在觀察這個讓他深深眷戀的世界。
他的嘴巴也是微微張開,彷彿還有很多話要告訴世人,彷彿想說:為了自己的理想,死而無憾。
此時的切·格瓦拉已經很瘦削,和古巴時期健壯的身體有了很大的區別。
零散的頭髮和不修邊幅的鬍子,整個形象不像其他照片上那麼精緻了,反而更符合他游擊隊員的身份。
鏡頭一轉,地上還有兩位革命戰士的遺體,都被袒露著胸膛,展示著那些傷口,不過他們的身上有更多猩紅的血跡。
他們每個人都是披頭散髮,留著絡腮鬍子,確實在那個艱苦的環境中,誰還顧得上外表是否光鮮亮麗。
一切準備妥當,軍官們陸陸續續走進來,對著切·格瓦拉的屍首指指點點,交頭接耳,他們當中,有不少是謀害了切·格瓦拉的兇手。
洗衣房外面是用鐵扎攔起來,旁邊有個士兵守衛著,民眾扒在欄杆上,也看著這具曾經散發著無限能量但已經僵硬的屍體。
此時,有名記者舉著相機,拍下切·格瓦拉蒼白的軀體,這些照片成為了這段歷史的重要記錄。
當要員離開後,帶槍計程車兵們繼續守在洗衣服裡面,民眾開始也慢慢排隊走進去洗衣房。
他們每個人都放慢腳步,不說話,安靜地,在侷促的洗衣房中繞行一圈。
有的人用手捏著鼻子,有的人用手帕捂著,甚至有個胖男人帶著墨鏡抽著煙,叉腰走過;有的婦女蒙著黑色的頭紗,身邊還帶著小女孩,靜默地邊走邊看著遺體。
現在已經難以揣摩這些群眾的心理活動了,但是,每個人臉上的神情都是複雜的,畢竟這麼一個傳奇的人物,現在就安安靜靜地躺在這個小鄉村的洗衣房中,任誰都不會想到他的結局是這樣子…
隨著時間流逝,鏡頭從黑白片變成了彩色片。
彩色鏡頭前,依舊是那個簡陋的洗衣房,四周雜草叢生,紅色的瓦片和淡藍色的牆壁組合而成,門口由一根柱子隔開,遠遠看去,像一雙空洞的眼睛,凝視著前方。
走進洗衣房的內部,三面斑駁的牆上,都刻著無數人自發寫下的給切·格瓦拉的話語,以及一個個形狀不一的五角星。
儘管簡陋萬分,完全比不上那些精雕細琢的碑文,但更讓人感受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家從來不曾忘記這個為理想社會而獻身的傳奇。
當年圍觀切·格瓦拉遺體的要員們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是哪怕千百年後,這個簡陋的房間倒塌了,切·格瓦拉的故事依舊會在人們心中流傳。
切·格瓦拉遺骨最終被尋回,古巴舉行了遲到30年的國葬
此後,切·格瓦拉的遺骨就這樣,靜靜地埋在玻利維亞的大地上,整整30年時間。
終於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南美洲的政局稍微穩定下來,尋找切·格瓦拉和他戰友的遺骨的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
從1995年年底開始尋找,最後在1997年年中找到了切·格瓦拉及其他戰友的遺骨,這個懸在古巴人民心中的大事,終於有了結果。
古巴政府決定用最高規則的安葬儀式來紀念這位英雄。
1997年10月17日上午,在聖克拉拉市-那個切·格瓦拉之火開始燃燒的地方,莊嚴肅穆的軍樂聲響起。
切·格瓦拉等幾名烈士的遺骨覆蓋著古巴國旗,四周裝飾著潔白的鮮花,被靈車慢慢運送到墓地附近。
聖克拉拉市的民眾自發出來為切·格瓦拉送行,在靈車經過的地方,都站滿了人,灑滿了鮮花,人民並沒有忘記切·格瓦拉,反而是深深地懷念他。
到了格瓦拉廣場,裝著切·格瓦拉遺骨的棕紅色棺槨,被兩名軍官抬到了陵墓裡,緩緩送進了牆壁上的方形墓洞裡,並用石板封住洞口。
其他烈士也是一樣的儀式。
這些人民英雄終於得到了永遠的安息。
切·格瓦拉親密的戰友-卡斯特羅在葬禮上發表了講話,他讚頌切·格瓦拉對古巴革命的無私奉獻,並且稱讚切·格瓦拉是革命者和共產黨人的楷模。
葬禮結束時,卡斯特羅還親自點燃了格瓦拉靈前的長明燈。
這位古巴人民英雄的精神將和這個長明燈一樣,照亮著古巴人民的思想世界。
而在切·格瓦拉下葬之後,古巴政府並未停止搜尋其他游擊隊員的遺骨,後來更多烈士的遺骨被尋回,其中就有最具神秘色彩的女游擊隊員塔尼亞的遺骨。
當然,也有人只能永遠長眠在茂密的叢林間,有正義感的人們會銘記他們。
古巴大地上回響著《直到永遠,指揮官》
儘管切·格瓦拉的思想和行動並不是全都正確,甚至有很多是錯誤的決策和行為。
在他逝世後,也有很多著名學者對他的生平做過點評,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因此,這需要我們辯證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大可不必盲目地信奉切·格瓦拉,把他神化。
他對革命永不放棄的精神,甚至犧牲在革命道路上的故事,確實鼓舞了世界各地非常多的革命勇士們。
在古巴傳這麼一首革命歌曲,寫於1965年的《直到永遠,指揮官》,現在重新再看一遍歌詞,依舊能感受到切·格瓦拉的革命熱情與光芒:
你那革命的愛,帶你邁上了新的征程,那些地方多麼渴望,解放著堅毅的臂膀。
我們還會繼續前進,一如既往追隨著你,還有費德爾,我們對你說,聽你的指揮,直到永遠。
你令人心愛的風采,依舊如此純潔真摯,你的心靈清澈見底,指揮官,切·格瓦拉。
參考文獻:
《玻利維亞日記》上海譯文出版社
《切·格瓦拉:一個偶像的人生、毀滅與復活》 中國青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