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朱元璋為了抑制元朝遺留的世家大族和新崛起的勳貴世家,同時為了大明江山永固,而找理由發動了明初四大案,分別是胡惟庸一案,下面官員欺瞞上面的空印案,舉報貪汙的郭恆案,以及最後藍玉一案,可以說殺的天下血流成河,以至於最後落得一個暴君的名聲,而經過這四場屠殺,官場基本被整頓完畢,李善長,胡惟庸,楊憲,代表淮西勳貴和浙東地主集團的領頭人連帶著下面的官員,加起來都死亡過十萬人了,也因此,朱允炆得以順利掌權,然而朱元璋為何要如此大興屠刀,只是因為容不下這群人嗎?怕是不至於吧,只能說,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地主階級已經變得非常牢固,有威脅力,為了穩固新生的大明,只能出此下策了。
首先,我們要從明朝的建立說起,歷史上空手打天下,而自身沒有地主階級支援的,除了漢朝,就是明朝,而劉邦那個時候還是封國制度,相對不是很成熟,且劉邦後來一直在平定叛亂,可見根基不穩,相比之下,明朝的建立更加是不穩固,為什麼呢?這要從元朝說起。元朝進入中原後,確實是劃分了統治階級,但是對於世家大族,還有各地鄉黨,其實也只能拉攏為主,畢竟皇權不下鄉,不是靠著騎兵就可以改變的,那些鄉下的地主們對於周圍的百姓來說就是真理,他們修建堡壘,屯田練兵就是一方小小的割據勢力,雖然一個個都跟弱小,但是架不住數量多,所以元朝對待士人其實是很優厚的,不僅僅允許他們自治,還有賦稅減免等特權,還可以入朝為官,尤其是世家中的領頭人,衍聖公更加特殊,甚至裂土封王,在元朝統治階級,都是高高在上的特權階級,因此他們其實是很享受元朝的待遇的,所以洪武前幾年,其實是不被很多士人承認的政權,因為北元還在,王保保坐鎮山西,北元太子更是圍困北平,可以說士子之心還在北元,後來接連北伐,常遇春,徐達,藍玉幾人不斷北上,把北元趕回草原,收復燕雲十六州,將北元的餘孽斬殺殆盡,才恢復了漢家的天下,然而,新興的勳貴和舊有的地主,還有新的朝廷改如何相處,是一個問題。儒家心學的教導是忠君,就是忠於當時的君主,因此有很多讀書人不願意出仕,歸隱山林,當然這是少數,更多是待價而沽,尤其是位於山東的孔家,這位搖擺了一千多年依舊興盛的衍聖公,再次步入了應天府。可惜元朝不是明朝,朱元璋不需要衍聖公,最終的結果是衍聖公被遣送回山東,但是依舊還是公爵,本來朱元璋是想削弱衍聖公影響力,過個幾十年,在朝廷潛移默化下也就能改變了,結果朱棣靖難,為了維護自己合法性,只能再次冊封衍聖公,這是後話,解決了衍聖公之後,就是原來的那些地主,大一些的自然得除去,比如割據大理的段家,在雲南的梁王,小一些的橫行鄉里的自然是分封諸多兒子為王,去治理他們,畢竟掀不起什麼風浪。
然而,朝堂之上是暗流湧動,胡惟庸接替了李善長之後執掌淮西黨日漸志得意滿,和接替劉伯溫的楊憲斗的不可開交,最終被找個由頭下大獄,當然,這也和胡惟庸平時不知收斂,太容易被找到藉口有關。之後便是大肆株連,一大群侯爵被連罪,就有和胡惟庸交好的將領,不得不說胡惟庸膽子真的大,宰相勾結將軍,當然,楊憲也沒勝利,過後也被捎帶處決,在朝堂上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場大獄嚇到了很多朝臣,李文忠都因為勸諫被關押,可見朱元璋為了大明江山有多血腥,自己的親生外甥都可以下手,最後是馬皇后求情得以放出,卻也是辭官歸隱,洪武一朝不再出仕。
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淮西勳貴無視法度,或者說,一群只會打仗的殺才,根本不懂什麼叫法律,在應天府燒殺搶掠,強佔土地,就還和當年是紅巾軍時候一樣,絲毫沒有敬畏之心,之後的空印案和郭恆案更讓朱元璋害怕,自己這幫不懂政治的老兄弟,居然和世家大族開始聯合,利用空白文書先蓋上大印,之後書寫文字,這就有些欺君之罪的嫌疑。郭恆案更是讓朱元璋惱怒,有人舉報戶部侍郎郭恆貪汙,結果親軍都督府查探之後是真的,還有一大群官員涉及其中,朱元璋一聲令下,又是人頭滾滾。這其中壞處不說,肅清了元朝時候欺上瞞下的作風還是有的,而且告訴官員們必須認真負責,不然就是殺頭的下場,所以說,在洪武一朝當官還是很提心吊膽的。最後的藍玉案,就不僅僅是藍玉的問題了,藍玉作為洪武后期的大將,自然有一幫“藍”系將領,定遠侯,鶴壽候,景川侯等一大批侯爺是他的傭簇,更重要的是,他經歷過多次大案依舊目無法紀,無法無天,認了一大堆義子,還佔了土地,好像就是把脖子伸到朱元璋的刀下,你不砍我一刀,你就不行一樣,於是在朱標死後,朱元璋認為軍方勳貴方面威脅太大,就動刀子了,藍玉和李文忠其實差距不多,和朱元璋都很親近,可惜的是他沒有馬皇后求情,於是在錦衣衛指揮使提起藍玉謀反後,就是下獄,帶著幾十名侯爵,一萬五千人都被處斬,經過這四場大案,加上株連(李善長就是死於胡惟庸之案株連),以及各種手段,到洪武末年,朝中可以說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就剩下兩個人了,一個耿炳文,一個郭英,前者是打仗偏向防守,留給朱允炆的,後者是親信侍衛,為人謹慎,總之,就兩個將領逃過一劫,其他的,都是子承父爵或者乾脆被剝奪了爵位。
朱元璋用自己薄涼的名聲,把荊棘除淨,交到了自己選出的朱允炆手中,才安心的閉上了眼睛,結束了洪武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