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講述晚清人文歷史,帶我們進入一個真實的清末社會。時光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清末民初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各種守舊和革新力量左右著中國社會發展。19世紀攝影術面世以來,照片定格了一個個歷史瞬間,為我們瞭解真實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且比文字記載更為直觀和生動。本次分享9張晚清老照片,帶大家直觀感受上世紀中國社會的煙火氣息。
▲其實大多數鏡頭所記錄的晚清社會沒有半點現代文明基因,社會處於原始落後狀態。由於處於封建社會,加上戰亂四起,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再加上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所以面對鏡頭,人物形象也比較刻板,表情呆滯,髮型和著裝都是數百年不變。
▲照片是1885年,一縣令審案現場。鏡頭中,只見大人端坐於公案上正中央,文書,師爺,衙役等人站在身旁,他們職責各不相同,兩名案情相關男子正跪在地上訴說案情。
▲百年前的珍貴圖譜也呈現了中國各地民風民俗,上圖是過春節前百姓正在集市購物,圖中的男子正在用扁擔把買的年貨擔回去。春節這個傳統節日一直儲存流傳了下來,但是其他一些傳統習俗隨著社會轉型而慢慢消失。
▲經常展示的是,1915年農曆大年初一,紫禁城內大臣和皇帝一起慶祝的畫面,圖中四位大臣手裡拿著祝福語。和民間的春節比起來,顯得沒有那麼熱鬧。
▲鴉片戰爭後,攝影術開始逐步傳入中國東南沿海開放城市,率先有了照相館。但是當時的照相館,服務物件大都是洋人和中國官員群體,一般百姓基本拿不出錢去主動拍照,拍照的價格不菲,直到70多年後的清末民初照相才走入尋常百姓家庭。
▲我們翻閱大量晚清老照片,那時的全身肖像佔據絕大部分,穿著整齊華麗的一般都是在照相館內的擺拍。照片是一家四代同堂的合影,鏡頭中的孩子天真無邪,憨態可掬,大人則是神情凝重,滿臉愁容。
▲晚清時期,來華的西方攝影師往往以獵奇的心態和居高臨下的姿勢來看待情況,社會和人物。他們將鏡頭對準男人的髮辮,女人的小腳,街頭的攤販等等,有意無意地展示了晚清社會傳統落後的一面。把這些西方難得一見的畫面做成明信片銷往海外。
▲19世紀中期以前,即使中國科技落後,但是中國茶葉貿易在國際市場佔據壟斷地位,而茶葉採摘和加工,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鏡頭是忙碌的炒茶人正在室外把茶葉水分快速蒸發,打包裝箱。
▲義和團運動對八國聯軍造成了沉痛的打擊,義和團運動被鎮壓以後,公使館增加的警戒力量,鏡頭是北京公使館的守衛力量,全副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