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品讀之一#《大決戰》第二集中,提到蔣介石曾氣急敗壞,準備對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主席採取極端措施,直接下黑手進行扣押審判。宋美齡極力表示反對。事實上,蔣介石卻曾有過這個想法。歷史上,蔣介石也曾多次如法炮製: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陪同他回南京時,他便將張直接扣押審判;抗日戰爭初期,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參加高階軍事會議時被扣押,直至槍斃。
以蔣介石的手法,扣押審判的理由可以隨便“莫須有”,但目的結果是殊途同歸,那便是徹底地控制被扣押人,致使對方群龍無首。但這次對毛澤東主席下黑手,儘管蔣介石也曾一度打定主意,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放棄。最主要的是基於五點因素,致使蔣介石不至於冒天下之大韙。
一是美國大使對毛澤東主席的安全曾作出過明確的保證。
毛澤東主席本著國內和平大計,毅然冒著生命危險赴重慶參加談判。誰都知道這是一場“鴻門宴”。美國出於全球戰略特別是主要對付蘇聯的考慮,當時也希望國共不要再打,因此對於這次毛澤東主席的重慶之行,赫爾利大使明確作出了安全保證。
儘管蔣介石在其日記中也曾表示對赫爾利的保證極為不滿,甚至稱赫爾利“全不思本國商談要由外國保證之恥”,“即使為其保證,亦已失效也”。透過這句話,表面上看蔣介石雖已打算不顧及赫爾利的保證,但真到對毛澤東主席下黑手攤牌時,美國的因素無論如何是他繞不過去的因素。可以說,這是他對毛澤東主席不敢下黑手的一個最大的顧慮。
二是蘇聯方面肯定強烈反對蔣介石一意孤行徹底走極端。
蔣介石知道,如果一旦對毛澤東主席下黑手,勢必惹怒蘇聯方面。他也曾對於惹怒蘇聯的後果進行了評估:“餘以為最多新疆暫失,東北未復而已。而本部之內至少可以統一矣”。
在蔣介石以為,對毛澤東下黑手,惹怒蘇聯,甚至有可能失去新疆,東北也因蘇軍的控制而收復不了,但他認為這也是值得一幹的事情。看來惹怒蘇聯,雖不是蔣介石最大的顧及因素,但他也知道,必須要付出不少的政治代價甚至是丟失國土的代價。實際上這個代價也是極大的。
三是毛澤東是受蔣介石應邀蔣出爾反爾必遭致世人唾棄。
抗戰勝利後,從國際上來講,世界人民經歷數年反法西斯戰爭,普遍希望和平。從國內來講,同樣也是希望國共乘合作抗戰形成的統一戰線,繼續合作,繼續和平。特別是蔣介石是以和平的名義,是以國共繼續合作的名義,邀請毛澤東主席赴重慶談判的。
而一旦蔣介石採取極端手法,下黑手扣押毛澤東主席,他勢必在國際國內陷入最大的孤立,揹負背信棄義、出爾反爾的惡名。這一結果,使得一向以國內“唯一領袖”自居的蔣介石,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問題。
四是毛澤東已留好一切後手蔣自知扣毛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原本上,在蔣介石的固有思維裡,他以為扣留毛澤東主席,就會使中共群龍無首,就會使中共組織癱瘓,他再發動內戰,便可會節節勝利,馬到成功。但顯然他低估了毛澤東主席的先手和中共領導體制的堅強:毛澤東主席來重慶之前,已經指定劉少奇作為代理人,已經把陳雲、彭真補入書記處,確保毛澤東和周恩來不在之時,依然確保有五大書記集中統一領導。
特別是沒想到在此期間發生的上黨戰役,共產黨方面不但沒有因為毛澤東在重慶而亂了陣腳,反而在延安這個中心的堅強領導下,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指揮下,把閻錫山的3萬多人馬團滅。事實證明,扣留毛澤東主席對軍事並無多少幫助。既是如此,扣留何益?
五是蔣介石當時以為毛澤東和共產黨依然在完全掌握之中。
蔣介石最終沒有對毛澤東主席下黑手,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便是,他以為當時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與國民黨和他本人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換句話說,他當時儘管已感覺到共產黨對他的威脅會與日俱增,但還沒有到他控制不了的地步。在毛澤東離開重慶返回延安的當天,蔣介石便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我料定毛這個人不能成事,他終究不可能逃出我的一握”。
蔣介石在看人識人方面,總是給人不準的一面。在看待和認知毛澤東主席的這一次,歷史證明,蔣介石更是差得離譜。
主要參考文獻:《重慶談判》《蔣介石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