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重新整理率,是現在每個消費者購買電視都繞不過的話題,作為電視評測編輯的我也不例外。今年雙十一之前,家裡的電視非常“應景”得壞掉了,本以為這是一個輕鬆加愉快的電視換新過程,我和老婆卻在螢幕重新整理率這件事上產生了嚴重分歧。
老婆堅持“買新不買舊”的觀點,認為120Hz高重新整理率存在即合理;而我則秉承“把錢花在刀刃上”的理念,以我們的使用習慣來看,買高刷屏電視完全就是花冤枉錢,還不如把錢花在記憶體和系統方面,最終還是選購經驗略顯豐富的我佔了上風。本文就借這次選購和大家聊聊,為什麼120Hz高重新整理率對我來說真的沒用,也希望能為選擇困難症的小夥伴給些參考。
觀看頻率最高的影片源 竟然是720p
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每天的使用場景是我的首要出發點。作為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家中的電視使用頻率倒是比較高,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視觀看新聞或電視劇。由於我目前使用的是iptv,大部分直播節目理論上只有720p的清晰度,在4K電視上的觀感可想而知,高重新整理率那就更沒必要了。
當然,現在有線電視也正在普及4K解析度,說實話在清晰度方面已經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就目前的片源來說,120Hz高重新整理率確實沒有必要。
在這一點上,我和老婆爭議最大的一點就是高畫質電影播放。同為高畫質電影愛好者,除了有線電視,我們也經常在電視上觀看本地的藍光影片。我們知道,影響高畫質電影觀感體驗的主要是解析度和位元速率,而重新整理率並不是什麼重要的選項。儘管也有諸如《雙子殺手》之類的120Hz影片,但為了寥寥可數的幾部影片而花掉近10%的購機預算,自然是不划算的。
次世代遊戲體驗?至今仍是偽命題
次世代遊戲主機,是討論電視螢幕重新整理率時又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作為微軟的忠實粉絲,首發的XSX我自然不會錯過。發售之初,微軟信誓旦旦的4K@120FPS宣傳直接讓整個玩家群體為之沸騰,也讓不少人在衝動之下購入了4K 120Hz的電視。
然而體驗了一段時間的XSX,加之測試過幾臺高刷屏電視後,我卻發現目前的“次世代遊戲體驗”仍是個偽命題。在有限預算內,與其選擇一臺中端品牌的高刷屏電視,還不如購買一臺60Hz重新整理率的高階電視。
我們知道,想要實現4K 120Hz輸出,需要支援更高頻寬的HDMI 2.1介面。先來簡單瞭解下它相比HDMI 2.0介面都有哪些提升。
HDMI 2.1介面最大的效能提升就是頻寬的大幅增加,最高支援48Gbps的頻寬,是HDMI 2.0的近三倍,能夠滿足高解析度和高幀率的畫面傳輸需求。然而這次瓶頸卻出現在了次世代主機端,XSX的HDMI 2.1介面最高頻寬僅為40Gbps,而同為次世代主機的PS5,HDMI 2.1介面頻寬更是隻有32Gbps,讓實際傳輸效果大打折扣。
這就意味著,無論是XSX還是PS5,都無法跑滿HDMI 2.1介面的頻寬,甚至可以說白白浪費了HDMI 2.1介面的核心效能提升。而各位玩家專門為其配備的4K 120Hz電視,也無法發揮最大效能。在實際遊玩過程中,除了主機介面效能,還要受限於網路連線、線材損耗以及主機和電視的功能設定,各種bug也是著實惱人。到目前為止,所謂的“次世代遊戲”體驗,大部分都只是玩家美好的想象而已。
關於主機遊戲,很多玩家還陷入了另一個誤區,那就是以為所有的遊戲都能支援4K@120FPS。如果你以為有了XSX和一臺支援4K 120Hz的電視,就能解鎖任何遊戲的4K@120FPS體驗,那就大錯特錯了。除了主機和電視要達到相應規格外,遊戲本身也要支援4K@120FPS才行。
然而和之前提到的高畫質電影一樣,市面上支援4K@120FPS的遊戲可謂屈指可數,在Xbox商店已發售的上百款遊戲中,目前只有不到10款支援原生120FPS,PS5平臺的情況更慘,只有《使命召喚》一款遊戲支援4K@120FPS輸出。從這一點來看,玩家的次世代夢還路漫漫。
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大多數人,電視的使用場景和我基本是相同的。看電視、玩遊戲,是目前可能接觸到高重新整理率的主要應用場景,然而在實際應用中,卻受限於主機效能、輸入影片/遊戲源、線材傳輸效能和網路連線等諸多因素,幾乎無法體驗到滿血的4K 120Hz畫面。也正因此,經過多方衡量,我們最終決定把錢花在刀刃上,選擇了一臺4+16GB大記憶體、60Hz重新整理率的榮耀智慧屏X1。
以上就是小編親歷的雙十一購機難題,最終經過實際應用場景的理性分析,還算是有了個不錯的結果,也希望這次經歷能夠幫助到有同樣購機需求的你。
(78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