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師範大學英東教育樓西南側,有一座“北師大星”紀念雕塑。“北師大星”其實確有其“星”,2001年10月7日,“北師大星”命名典禮暨紀念雕塑揭幕儀式舉行。這顆“北師大星”是朱進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期間所在的施密特CCD小行星專案組發現的。經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這顆國際永久編號為8050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北師大星”,以慶祝北京師範大學百年校慶。
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僅有14顆以“大學校名”命名的小行星,“北師大星”是繼“北京大學星”之後,第二顆以學校名稱命名的小行星。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稽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由於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崇高榮譽,一般只授予對國家經濟、社會、天文等事業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單位或個人。
“北師大星”雕塑高6.8米,其基座為天然花崗岩,基座上部旋轉體由不鏽鋼製成,象徵著百年師大對中國教育科技事業的重要貢獻。作為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源地,建校119年來,北京師範大學肩負著教育興邦的神聖使命,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和學術底蘊。
“七五”“八五”期間,學校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
“九五”期間,學校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設計劃;
“十五”期間,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
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
如今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資源豐富,教師隊伍結構合理、素質精良,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已經成長為國家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和國家人文社科科研與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哲學家康德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夠深深震撼人們的心靈,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二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近四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三次授予天文學家,昭示著二十一世紀是太空的世紀、是天文學的世紀。北師大天文系成立於1960年,是國內高校成立的第二個天文系。60多年來,天文系始終秉承“觀天習文”的系訓,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學普及和文化傳承為己任,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的天文學及相關領域的精英人才,在國際國內天文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天文系本科生赴歐洲名校萊頓大學研修
北師大天文系在引力波、星系宇宙學、高能天體物理、恆星物理、星際介質、實驗室天體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處於國內高校天文單位前列,每年獲得超千萬研究經費,是國家大科學工程貴州“天眼”望遠鏡、“慧眼”天文衛星、郭守敬望遠鏡等專案的核心單位之一,在《自然》及其子刊等國際頂級雜誌發表多篇論文,曾獲評《自然》和《科學》2020 年度世界十大科學發現及年度國內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北師大天文系與美國、加拿大、英國、義大利、法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多所大學或研究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每年互派教師和學生交流,舉辦國際會議或講習班。建有校內天文臺,並在新疆慕仕塔格和烏魯木齊南山各建有一臺50釐米光學望遠鏡,目前正在建設慕仕塔格1.9米高精度光學望遠鏡。現有天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天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天文學本科專業。
星空下的慕仕塔格50釐米光學望遠鏡
以學校名稱命名小行星,不僅僅是一份崇高的榮譽,一份殊榮,一份自豪,更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開拓了新的視野。“腳踏實地”是邁向成功的積澱,而“仰望星空”則是通往未來的階梯。青年學子們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不僅要腳踏實地踏實積澱,更應該以浪漫的情懷仰望星空,將胸懷拓展到浩瀚的宇宙和蒼穹。相信北師大的莘莘學子,將如北師大專屬的“北師大星”一樣,志上九天攬月,遠赴星辰大海,與時光共勉,與日月同輝。
延伸閱讀:
- 目前中國大陸地區14顆以“大學校名”命名的小行星
北京大學星、北師大星、南京大學星、山東大學星、中國科大星、哈工大星、清華大學星、中大星、北航星、浙江大學星、央美星、天津大學星、三峽大學星、南師大星。
- 朱進
朱進,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1981級本科、1985級碩士,南京大學天文系博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國際天文館學會理事。從1994年開始,朱進主持北京施密特CCD小行星搜尋專案,到2001年為止,專案組共發現獲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編號的小行星2728顆,其中國際永久編號為8050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北師大星”。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北京晚報、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