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一直關注西線南水北調工程、“紅旗河工程”。自駕游去過川西、鄂西,對當地地形、水情也有大概的瞭解。當然,透過“地圖開疆”,也寫過文章。但更關注權威釋出。
9月22日,看到“人民黃河”論文快遞|“張金良等: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調水方案研究”,感慨專家70年研究付出的艱辛勞動,文章的專業與數字的詳實。幾條調水路線,包括源頭由通天河曲麻萊上游向扎陵湖線路、上線經賈曲入黃河線路、下移由金沙江葉巴灘-雅礱江兩河口-大渡河兩江口-黑水河-九寨溝東-白龍江-洮河-黃河線路。山人在圖上都疏理過。
但是,對於反覆研究論證的葉-洮線也有遺憾:相對於西北、華北、黃河流域的乾旱、缺水,170億立方米的調水量仍明顯不足;沒有對沿線黑水河、岷江、白龍江攔蓄、調水。如此大的工程與調水量,沒有考慮通航。
不贊成抽水模式方案。
(來自人民黃河)
調水選址高度與水量是一對矛盾。位置高了便於自流,但水量有限。位置低了水量足,但無法自流調水。葉-洮線的選擇應當兼顧了兩個因素。並利用了規劃、在建的水利工程。
山人在琢磨調水問題時,基本思路就是攔壩、溯水,利用既有河道,隧道打通分水嶺,進入下一條河,依次接續,不需要修明渠。對金沙江是考慮白玉縣上游贈曲入口攔壩,經贈曲向甘孜縣打隧道。兩河口攔壩能沿鮮水河上溯至道浮縣,向俄熱鄉打隧道,經俄熱河入杜柯河東進。後面還考慮黑水河與毛爾蓋河、岷江、黑河、白龍江攔壩取水入洮河。目前看必須尊重已有在建工程現實,避免重複投資。
紅旗河工程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問題是,在帕龍藏布入雅魯藏布江的取水口位置(海拔1600米左右)太低,要攔壩至海拔2550米,築壩近1000米高度,這個難度顯而易見。透過渭河入黃河,山人始終理不出頭緒。因此,山人對西線調水的思路是:“川水濟河(經洮河),河水入疆(蘭州下游攔壩、修明渠),藏水補江”,加上“中線工程擴容入河、三峽庫水穿隧補漢”,最大限度地用好黃河。
心外科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嚴重梗阻有一療法——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如果把中高位攔壩調川水濟河看成冠脈的梗阻(下游水量減少),那麼藏水補江就是一條搭橋術。
最經濟適宜的辦法就是:葉-洮線調水由170億立方米提升一倍,增加到350億立方米左右,入洮河後分兩路,50億立方米入渭河,300億立方米入黃河。其中250億立方米調入新疆、河西走廊,50億立方米入黃河中游。黃河在黃土高原地帶梯次攔壩,既蓄水,又減少對泥沙的沖刷、切割,並形成可適航的水道。
如何彌補川水調出的缺如?
在攔水主壩的下游建低壩蓄水,保證工農業、生活和生態需水。長江水系主要靠藏水彌補。
經反覆觀察、比對,宜改變紅旗河由帕龍藏布雅江入口處攔上千米高壩的想法,在雅江色東普(海拔2740米,年徑流量610億立方米)攔壩2930米(上游米林縣2938米),調水300億立方米,向魯郎河東久村下游(2900米左右)打隧道(兩條,一條純輸水200億立方米,一條輸100億立方米,兼顧通航),經拉月曲帕龍藏布入口處(2030米,年徑流量約300億立方米)攔壩2600米,調水100億立方米。沿帕龍藏布至古鄉,由古鄉至怒江古米鄉附近(2200米)打隧道260公里左右,輸水6米/秒,300億立方米/年;至中林卡鄉普拉村(2500米)打隧道200公里左右,輸水2米/秒,100億立方米/年,兼顧通航。怒江察瓦龍鄉玉曲入口(2100米)攔壩2230米,經玉曲據水(2200米左右)打隧道3條,再調水100億立方米,至瀾滄江佛山鄉(2200米以下),由此再調水100億立方米,向金沙江徐龍鄉(2200米以下)打隧道3條,合計調水至金沙江600億立方米。據此,在金沙江徐龍鄉以下江段透過梯次攔壩設船閘,解決坡降過大問題,至長江宜賓以下均可通航。長江通航里程向上遊延長至少1300公里。還可經瀾滄江、怒江、帕龍藏布直達雅江林芝、米林。在雅江色東普以下、出境江口以上梯次攔壩建電站、設船閘,不僅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雅江的水能,而且雅江向墨脫以下的通航,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藏水補江後,面對三峽庫區如此壯觀的水量,如何調往黃河?這就需要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做文章。目前中線工程向北方年調水54億立方米,水源為漢江丹江口水庫(170米)。漢江年徑流量為565億立方米。由三峽庫區175米向170米的丹江口水庫調水非常困難。換一個思路,用“冠脈搭橋手術”,把漢江水經丹江口水庫、中線調水工程(需要加高大堤)調出300億立方米,在鄭州西南(100米左右)建明渠入黃河150億立方米,下穿黃河150億立方米,除原規劃用水外分別為黃河、運河東平湖以北段補水,讓京杭大運河名符其實,讓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白龍江攔壩以上河段至洮河——黃河通航、入海。
漢江丹江口大壩以下河段的缺水,實行“三峽庫水穿隧補漢”,這是第二個“冠脈搭橋手術”。由三峽庫區經香溪河上溯興山縣城北(曾在此住過一晚,香溪河水量很大)打隧道約140公里(落差100米左右)至老河口市尖角村南,調水200億立方米。
川水、漢水兩調,藏水、庫水兩補,加上已經建設的“引漢濟渭工程”15億立方米,累計西線+中線南水北調665億立方米。藏水雅江+怒江+瀾滄江共向長江補水600億立方米。長江水系實際調出65億立方米。
關於調水工程如何互聯互通,實現航運?將另文介紹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