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常說“落葉歸根”,即便是現在遠在大洋彼岸的國人,仍然有著“落葉歸根”的想法,不論你曾經多麼有權勢,但當你卸下一身榮譽之時,也要回歸故里,這在很多古裝劇中都能看到,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就是關於古代官員退休之後,為何大多數人要選擇回老家,而不是留在京城,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能夠當上官職,除了優越的家境之外,其實還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有著非常大的關係。要知道古代的科舉制是非常縝密的,在全國數以萬計的學子中,挑選出幾名優秀的才子擔任官職,這無疑是非常難的。所以當一個官員在朝堂多年,其積累的閱歷,甚至是財富,都是他最好的榮譽證明。但卻有些官員願意放棄這些身外之物,離開這滿是繁華的京城,回到自己的老家,這是為何?
我們都知道一句“伴君如伴虎”的俗語,而這樣的一句話或許可以說明古代官員會選擇告老還鄉。常年侍奉在君王旁邊,難免會給皇帝上書建議,有些皇帝願意聽從建議,而有些皇帝不願意聽從意見,願意聽從大臣建議的皇帝,難免在實行政策的時候,觸及到一些臣子的利益,所以當這些官員卸任官職的時候,難免會受到報復,因此便會回到自己的老家,安享晚年。
當然不願意聽從建議的皇帝,也會覺得這些大臣常言,有些影響心情,自然不會給好臉色,所以這些大臣們的待遇或許並不是很好,如果留在這繁華的京城,每日的銀錢消耗自然是不菲的,再加上自己的酬勞有限,難免有些難以立足,於是便會決定告老還鄉。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和掌權者有關,如果說統治者能夠打造一個清明的朝堂,百姓安居樂業,那麼這些退休的官員在哪裡其實都一樣,但歷史上的統治者似乎並不是這樣的,有些朝代的官員薪酬極高,有些朝代的官員薪酬低,但是有特權,如此種種的做法,最終的經濟來源還是壓榨在了百姓身上。
其實說白了,古代官員退休的問題,其實也間接表明了當朝的民生概況,百姓富足的話,退休的大臣哪裡都可以安居,但如果百姓都難以生存的話,更別提朝堂的黑暗程度了,你們對此是怎麼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