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打成一鍋粥,為啥卻沒有外族入侵?是誰在鎮守邊疆?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異族入侵的情況很常見,歷朝歷代,北方的敵人主要包括匈奴、突厥、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政權,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戰爭幾乎從來沒有停息過。
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中原地區混亂不堪,從董卓亂漢到軍閥割據,再到三國鼎立,理論上講,內亂容易引發外敵入侵,此時正是異族入主中原最好的時候,但三國時期基本上都是諸侯間的內部戰爭,外族入侵的情況較少。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又誰在抵禦外敵、鎮守邊疆呢?
上圖_ 三國鼎立
兩漢奠定了北方良好局面
在兩漢時期,中原王朝最大敵人就是北方的匈奴,劉邦在白登之圍中差點喪命,此後漢朝和匈奴簽訂盟約,暫時保持和平。
直到漢武帝年間,在文景二帝的經營下,漢朝空前強大,隨即漢武帝對匈奴發起全方位反擊,在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的率領下,匈奴被殺得潰不成軍、元氣大傷。雖說漢武帝派兵重創匈奴,但匈奴並沒有因此瓦解。
直到公元89年,竇憲率兵征伐北匈奴,“斬名王以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前後歸降者20多萬人,此戰後,北匈奴基本被除名,其殘部逃到了康居國,南匈奴則唯漢朝馬首是瞻。
一定程度上講,漢朝對北方的連年征戰,給了三國時期較為平穩的外部環境,當然不是沒有外敵,而是相對較弱。療傷和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到了西晉八王之亂之時,那些遊牧民族才趁機再度南下,大規模動亂才再度開啟。
上圖_ 曹操(155年-220年)
曹操數次北征
公元207年,曹操最麻煩的敵人就是烏桓,袁紹已死,袁尚、袁熙投奔了烏桓,因此,曹操準備發兵掃平烏桓。在此之前,袁紹曾安撫烏桓,雙方的關係還算說得過去,所以袁尚、袁熙才能投奔烏桓。
除了剿滅袁紹的殘餘勢力,曹操的另一個目的也是將烏桓平定,東漢末年,中原較為混亂,鮮卑、烏桓稍微發展壯大,便常常騷擾漢朝邊境,殺掠百姓,造成的影響也相當惡劣,曹操此舉也是為了一勞永逸,把兩個問題一併解決。
上圖_ 曹操肅清袁氏在北方殘餘勢力及北征烏桓
史料記載“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公元207年8月,曹軍與敵軍在白狼山遭遇,烏桓兵多將廣,看起很是威武,而曹軍主力還沒到,眾將領臉上皆有駭色。曹操身經百戰,不僅權謀老道,而且經驗豐富,曹操登高望遠,發現烏桓軍陣型還沒有擺好,隨即下令,不等主力部隊,直接進攻。
曹操派張遼為先鋒,率先發起猛攻,張遼之勇武在三國之中也是罕有對手,在曹軍凌厲的攻之下,烏桓軍一片混亂,就連蹋頓單于本人也被斬殺於馬下。烏桓軍大敗,投降者20餘萬人,烏桓亂局被平定。
上圖_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
史料記載“鄢陵侯彰徵代郡,以豫為相。軍次易北,虜伏騎擊之,軍人擾亂,莫知所為。豫因地形,回車結圜陳,弓弩持滿於內,疑兵塞其隙。胡不能進,散去。追擊,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公元218年,烏桓所部再度反叛,曹操派出大將曹彰、田豫前去平叛。接戰之時,曹軍遭遇敵人伏擊,田豫並不慌亂,組織軍兵組成環形防線,弓弩兵對敵人一頓猛射,烏桓見攻不下來,就準備撤退,田豫趁此機會派兵出擊,大敗烏桓軍。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田豫就駐紮在邊塞,由於其統兵有方,敵人不敢造次,北方安定了很長時間。北方的外敵,在曹軍反覆征伐下偃旗息鼓。曹魏是三國中最強政權,以他的實力,加之大將田豫等人坐鎮,烏桓、鮮卑等族群被鎮壓了下來。
換言之,並非烏桓等族不想南侵,而是他們不是曹操的對手。
上圖_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諸葛亮平定南中,孫權派兵討伐山越等地
歷朝歷代中,大多的威脅都來自北方,而南方的敵人相對弱小很多,由於曹操的地盤和烏桓、鮮卑接壤,所以抵禦北方外敵的責任就落到了曹操頭上。雖然劉備和孫權的力量遠不及曹操,但對付南方的叛亂,還是綽綽有餘的。
史料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劉備死前將大權交給了諸葛亮,君主的去世,很容易引起外敵入侵,聽說劉備已死,南中諸郡藉此機會發起叛亂。諸葛亮並沒有著急出兵,而先派人和東吳修好,以免除後顧之憂。
上圖_ 諸葛亮進軍南中戰略圖
在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兵南征,其目標就是南中地區,位置就在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南方的異族實力明顯沒有北方那麼強大,而他們的對手還是聰明絕頂的諸葛亮,諸葛亮採取的辦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武力為輔,以攻心為主。
在擊敗雍闓軍之後,蜀軍便主要心思花在孟獲這裡,孟獲是南中首領,只要安撫住他,其所部人馬自然會放下武器。孟獲不是對手,被諸葛亮抓住七次,又放了七次,最終孟獲真心歸附。
諸葛亮春天出兵,到秋天平定叛亂,12月班師回朝,因為收復了南中,蜀漢的實力也大幅度增加,這才有了北伐的本錢。
雖說諸葛亮用了不少謀略,但事實上,雙方還是用實力說話的,正是因為蜀軍實力強悍,所以孟獲才能真心歸附。
上圖_ 三國鼎立時期 山越人位置所在
史料記載“賀齊討黟賊,欽督萬兵,與齊併力,黟賊平定。”
到了孫權這裡,他南方的敵人主要是一些少數民族部落,其中包括山越、五溪夷等等,山越曾爆發叛亂,孫權派出賀齊、蔣欽等將領平叛,雖說拖得時間比較長,但負面影響比較有限,對比烏桓、和南中地區的叛亂,東吳這邊的問題更小一些。
比起漢朝的匈奴,三國時期南北邊境都相對安定一些,一方面由於三個政權的實力比較強,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異族勢力相對單薄,並沒有引起大規模混亂。
總而言之,再怎麼論,劉備、曹操、孫策、孫權,都做過漢朝的臣子,雖說他們先後自立為王,但終歸還是給了漢室一些面子,縱使在一段時間內,三方殺得不可開交,但也絕不會讓外族入侵,這大概也可以稱作一種默契。
作者:九魚亭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