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了,有沒有人身上的疼痛跟天氣預報似的?只要一變天,膝蓋、肩頸、腰就開始痛。
李大伯(化名)就是這樣。他的脖子痛斷斷續續5年多了,近1年來明顯加重,脖子、肩背,都酸脹疼痛、僵硬發沉。陰雨天時疼痛更加明顯,因此李大伯也經常自嘲,他的疼痛就跟天氣預報一樣準。
其實李大伯一直都在堅持治療,貼膏藥、吃藥、針灸推拿都做過,開始還能緩解一些,後來也不見效了,今年還去做了艾炙,
頸肩背部都麻木了 ,疼痛也沒有怎麼緩解,嚴重影響他的日常生活。
後來經人介紹,李大伯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疼痛門診,接診的吳躍醫生透過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以及影像資料分析,判斷李大伯的脖子痛主要與頸椎小關節退變紊亂有關。
李大伯聽從醫生的建議,住院一天做了個微創治療:頸神經後內側支射頻術+小關節阻滯治療。治療後第二天查房,李大伯很是歡喜:“我的脖子輕鬆不少,疼痛也好了一大半了!”
現在距治療已過去一個月,李大伯來疼痛門診複診,自我感覺還是很不錯,對這個微創治療的效果非常滿意。
頸部疼痛非常常見,在人群中的年發病率為30%~50%,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目前已成為人群致殘原因的第四位。
頸椎疼痛的原因複雜,椎體、椎間盤、鉤椎關節、小關節、肌肉、韌帶都可能是疼痛產生的根源。
相關資料表明,頸椎小關節源性疼痛在頸部疼痛人群中所佔比例高達45%~55%。
頸椎小關節源性疼痛
因外傷或脊柱退行性變、小關節骨質增生、骨質疏鬆、頸椎間隙變窄、頸肌筋膜攣縮等,導致頸椎小關節變形牽拉、壓迫或刺激了脊神經後支,而引起的頸項部及頭部、肩部、胸背部放射痛,統稱為頸椎小關節源性疼痛。
症狀
1
主要表現為頸部酸脹痛、僵硬及沉重感,可向頭枕部、肩背部及上肢放射。
2
頸椎活動受限(如點頭、仰頭及轉頭活動),頸椎旋轉可誘發疼痛。
3
醫生體格檢查,頸部的椎旁組織往往有明顯壓痛。
4
有些患者還有頭暈、頭痛、視力模糊、雙眼發脹、發乾、雙眼睜不開、耳鳴心慌等交感神經症狀。
#01 一般治療
改變不良姿勢,長時間低頭的人應注意時不時調整一下姿勢和做做頸部活動。
睡覺時選用軟硬、高度適中的枕頭。
平時經常做做頸部的鍛鍊,以增強頸部肌肉力量,有助於增強頸椎的穩定性。
急性期需臥床休息,必要時用頸託固定。
#02 藥物治療
主要有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阿片類藥物及肌肉鬆弛劑等,特別對於疾病早期及病情較輕的病人,藥物治療為首選。
#03 物理治療
採用熱敷、衝擊波、超聲波電療、直線偏振光、紅外線照射等物理療法,以緩解肌肉痙攣,改善病變關節狀態,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達到解痙、抗炎和止痛目的。
#04 微創介入治療
目前均在超聲引導下精準定位,是臨床中常用的治療選擇。
小關節腔及頸脊神經後內側支阻滯治療:透過阻斷疼痛衝動的傳導,改善病變區域的血液迴圈,促進區域性炎性物質的吸收,增強組織新陳代謝,阻斷“疼痛—肌肉組織缺血—疼痛”的惡性迴圈,往往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頸脊神經後內側支射頻熱凝術:對於病程較久,疼痛程度較高,或阻滯治療效果不持久的患者,可進行頸脊神經後內側支射頻熱凝,效果確切,可重複進行,再次治療也能達到與初次射頻相似的效果。
01
長時間低頭或伏案工作的人,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以減少對頸椎的負荷,並定期活動伸展頸部。
建議工作60分鐘後應活動10分鐘,緩解疲勞的肌肉。
02
加強頸肩部肌肉鍛鍊,因為強健的頸肩部肌肉對頸椎有維持和保護作用。
03
有事沒事做做頸部保健操,比如“米”字操。
避免突發“甩頭”動作
注意對頸部的保暖
同時謹記
各種頸椎操都只適合
本身沒有頸椎病或者只是肩頸略有不適的人
如果已經得了頸椎病
為了安全,請一定要遵醫囑進行哦!
疼痛專科門診
吳 躍
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Van Eerd, M, et al. 5. Cervical facet pain. Pain Pract, 2010, 10(2):113-23.
2.Cohen, et al.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ck Pain. Mayo Clin Proc, 2015.90(2):284-99.
3.Bogduk N, et al. Manage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Neck Pain. Pain Research and Clinical Management[M].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2006.
4.郭雪嬌,等,脊椎小關節介入治療在慢性脊柱源性疼痛應用進展.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16, 22(11):801-5.
5.Smuck M, et al. Success of Initial and Repeated Medial Branch Neurotomy for Zygapophysial Joint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PM&R, 2012, 4(9):686-92.
6.脊柱源性疼痛,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主編:王祥瑞,程志祥. 2021:24-8.
來源:邵逸夫醫院
作者:疼痛專科 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