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大半輩子都在教書,一直為研究和傳播中國古典詩詞文化做努力,她一生奔波於世界各地,教出了無數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
她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詩詞,也是詩詞幫助了她,度過無數艱難歲月,可以說是詩詞救她、渡她。
如今,已經97歲高齡的她一生經歷了很多的苦難,生於動盪,歷經殘酷的戰爭,求學時千辛萬苦、顛沛流離,剛成年又遭遇了親人離世。婚後隨著丈夫遷居臺灣,生下大女兒不久,全家又身陷囹圄。
後來,她輾轉各國,在各大高校教授詩詞文化知識。年過半百,她又經歷了女兒、女婿車禍離世的衝擊。
葉嘉瑩讀李商隱,也講李商隱,她表示:我一生遭遇的挫折,都是用李商隱的詩化解的。
01 傲雪凌霜
葉嘉瑩出生於1924年的北京,家裡都是讀書人。她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古典文化,父母專門給她請了家庭教師,帶著她學習《論語》等古典文化著作。
因為出生於盛夏,家人給她取了小名叫“荷”,荷花與她是生來的緣,荷花也是李商隱詩詞中常用的隱喻。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就如同葉嘉瑩,帶著夏日的荷香,開啟了同詩詞分不開的一生。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葉嘉瑩與詩詞,就如荷花與荷葉,相依相生,同繁共榮。
後來,上了年紀的葉嘉瑩看新聞,有一個漢代的古墓出土了一顆蓮子,經過培育,竟然開出了花。
留下詩詞蓮心在,詩詞就如同那顆歷經千年依然可以開花的蓮子,還會有人讓它發光發熱。
雖然她的整個中學時代是在水深火熱中度過的,但從小就對古典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她,還是憑著努力考取了輔仁大學國文系。
後來北平淪陷,葉嘉瑩的父親與家人失去了聯絡。沒過多久,葉嘉瑩的母親因為癌症去世,當時她才17歲。
陷入深深悲痛的她,只能將情緒抒發於詩,她寫“愁苦最可憐墳上月,唯照世人離別。”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唯有詩才能將她對母親的懷念表達出來,詩詞逐漸融入她的骨血,給她力量以化解痛苦。
淪陷區的生活極其艱難,好在葉嘉瑩的伯母很能幹,她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很好,葉嘉瑩得以繼續上學,沒有荒廢學業。
葉嘉瑩的老師顧隨對她今後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老師給她取了別號叫“迦陵”,“迦陵頻伽”在佛經中為“妙音鳥”,名如其人,葉嘉瑩做好了一位傳播動聽詩詞的老師,將詩詞之美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後來老師給她寫信,鼓勵她“別有開發,能自建樹。”教導她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像馬祖一樣,師承名師,但可以另開法堂,廣傳佛法。千萬不要像孔子的弟子曾參,只是一名優秀的弟子,而沒有超出孔子的範圍。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葉嘉瑩做到了,她多年奔波來往於世界各地的高校,講授古詩詞,教授的學生非常之多,為傳播詩詞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在國內外的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客座教授,在專業領域獲得了很多終身成就獎。
02 美玉生煙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後來,葉嘉瑩隨海軍丈夫趙東蓀撤退,去了臺灣學校任教。
大女兒出生沒多久,丈夫被捕入獄。後來葉嘉瑩也被捕,她只能帶著嗷嗷待哺的女兒一起坐牢。
被釋放後,她失去了工作,也沒有住所,只能帶著女兒投奔親戚,度過一段寄人籬下的艱難日子。
幾年後,趙東蓀被釋放,葉嘉瑩也生下二女兒。一家人終得團聚,但是世事無常,長久被關押讓趙東蓀性情大變,甚至還動手家暴。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詞典雅含蓄,從小讀詩的葉嘉瑩性格更是溫婉。她在詩中體會兒女情長,現實中,她卻始終沒有一個真心的愛人,她與趙東蓀完全沒有共同語言。
她曾說,結婚不是她的選擇。與趙東蓀的相識,也是因為趙的姐姐是她的老師。
後來,趙東蓀丟了工作,他姐夫給找了個海軍文職工作,他向葉嘉瑩求婚,說她不答應他就不去赴職。
葉嘉瑩認為趙東蓀是因為頻繁請假來看她才丟了工作,所以她答應了他的求婚。
詩詞讓葉嘉瑩知道命運無常,人只能做好自己。所以當命運推她到哪一步,她就坦然接受地走到哪一步。
詩詞給了她柔和的性格,同時也給了她堅韌的品質。
當趙東蓀出獄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了也幹不長。家中還有老父需要侍奉,兩個孩子需要撫養,葉嘉瑩挑起了養活一家人的重擔。
那時的葉嘉瑩透過講學已經有了一些名氣,有美國的大學向她發出了邀請,但是她的英文並不好,為了能更好地教課,40歲的葉嘉瑩白天工作晚上自學英語,靠著努力與堅韌,她達到了能流利講課的英文水平。
後來,她移居溫哥華。有一年,她先去多倫多看望了大女兒和女婿,然後又去美國看望小女兒。
沒過幾天,女兒女婿車禍遇難,年過半百的葉嘉瑩痛不欲生,但又不得不強忍著悲痛趕去為他們料理喪事。
回到家後,她把自己關在家裡,不見任何人。她依然用詩表達悲痛:慘事前知恨未能,從來休咎最難明。
但聞北斗聲迴環,不見長河水清淺。時光流逝,一切有沒有變得更好?長河之水阻隔牛郎織女,相愛的人不能永遠在一起,什麼時候世上再能沒有遺憾?
正如葉嘉瑩自己說,她的詩詞,都是用自己的憂愁和苦難寫出來的。
後來,她回國任教,流落顛簸的生活結束,她終於回到了故土,但她沒有停止在傳播詩詞這件事上的努力。
她說詩詞裡有很多很美好的東西,年輕人不能夠體會和了解,是很可惜的事情。於是她寫信給江澤民主席,隨後,教育部出版了《古典詩詞誦讀精華》,供中學教學使用。
她捐出了全部財產給南開大學,設立了教育基金會,用於支援傳統文化研究。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莊生做了一個夢,夢中變成了蝴蝶,他沉溺於夢境的美好,不知是他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他。
李商隱幼年失父,獨自撐起全家,為官後因政治排擠,一生顛沛流離,內心苦悶,他的悲涼與孤獨,化作一個個字詞,盡數寫進了他的詩裡,記在了泛黃的歷史裡。
葉嘉瑩經歷年少失母,中年失女,一生奔波勞碌,養家餬口,她的不得與堅守,都融入詩詞,與她身心交融,道盡古人的智慧與浪漫。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都如同露水與閃電,稍縱即逝。
蝴蝶與詩都是那麼地美好,那麼地多姿多彩,可如同一場夢一樣,美好的東西總是短暫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如李商隱,如葉嘉瑩,將遺憾保留心中,用美好呈現希望。
03 寸心如水
葉嘉瑩講過一個故事,她曾經跟朋友吃飯,遇到過一位女士,自稱可以從一個人的名字來推測那人的性格命運。
她說葉嘉瑩的名字如水,拘束時可以裝在一個小杯子裡,但是放大起來,是可以像大河般波濤滾滾。
不知那位女士是真有某種特殊的天賦,還是她透過觀察葉嘉瑩這個人才得出的這個評價。她的結論很神奇地形容了葉嘉瑩的性格與命運,她確如所言般,可以如涓涓細流不驕不躁,可以如波濤洶湧豁達大度。
所以葉嘉瑩寫“一世多艱,寸心如水。”她深信上天對人自有安排,必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才可以增益其所不能。
她接受採訪,說到對苦難的看法。她說人們都希望自己一生順遂,無憂無慮。然而事實卻是人不可能不經歷挫折磨難,如果被苦難擊倒,那麼就什麼都沒有完成,人要看破得失,甚至看破生死。
只有經歷過極大的悲哀與痛苦,才能修煉自身,才能打破小我,達到不一般的人生境界,有更高更遠的想法。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古老文字的智慧與內涵,教會她堅韌與淡泊,幫助她平靜接受命運的打擊,勇敢對抗一切不幸與苦難。
張愛玲說,人的氣質裡藏著走過的路,讀過的書以及愛過的人。如今,九十多歲高齡的葉嘉瑩依然活躍在三尺講臺,舉手投足間,盡是詩詞與歲月留下的優雅與美麗。
人生有春秋,詩詞有四季。歲月自頭上流過,將青絲變成白髮。皺紋爬上臉龐,將時光印刻成眸光。
韶光易逝,我們從牙牙學語到步履蹣跚,從高談闊論到一言不發。寒來暑往之間,時光會帶走一切,唯有知識與熱愛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