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護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編制的“地球生命力指數”估計,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的數量已經下降了68%。該慈善機構提倡使用人工智慧(AI)作為保護技術的工具,監測和遏制這一驚人的下降速度。
人工智慧分析野生動物的聲音是最有用的應用之一。聲學監測是用防風雨感測器記錄野生動物生態系統的聲音。許多動物都利用聲音進行交流、導航和領土防衛,這為物種種群的活動提供了大量豐富的資料。人工智慧提供了一種快速且經濟有效的方法來分析大量記錄資料,找出他們行為模式。
聽覺和機器學習技術也可以用來監測兩種瀕臨滅絕的紅腿蛙,為它們調節水源以幫助它們成功交配。也可以幫助中非共和國的森林象,幫助它們免受偷獵者的傷害。
面部識別技術是人工智慧的另一項應用,可以與野外的相機陷阱相結合,幫助追蹤野生動物種群。
2. 改善回收
世界上每年產生的垃圾超過21億噸,但其中只有16%被回收。更糟糕的是,被回收的垃圾中有四分之一實際上是不可回收的,這阻礙了整個回收過程。
人們正在研究如何將人工智慧(主要是影象識別)和垃圾回收結合起來,以提高回收效率。人們正在測試一種帶有光學感測器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當垃圾透過傳送帶時,它可以快速識別垃圾。然後,利用人工智慧平臺演算法,以識別不同的紋理、顏色、形狀、大小,甚至品牌標籤。
另外一些影象識別工具,可以幫助垃圾收集者識別各種可回收材料的不同價值。在一項試點研究中,該系統將回收率提高了35%。
3.保護森林
森林是世界上80%陸地生物多樣性的家園,它們吸收並儲存了目前排放的三分之一的碳。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說法,阻止森林生態系統的損失和退化對於實現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的目標至關重要。
人工智慧可以試圖透過隱藏在森林中的智慧手機(太陽能供電)的聲波監測來打擊非法採伐。這些智慧手機是從消費者使用的廢品中回收的。人工智慧實時分析這些聲音資料,如果人工智慧檢測到電鋸聲、伐木卡車聲或槍聲,就會向護林員發出警報。
使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來探測野火是另外一種可能的應用。基於人工智慧的感測器可以捕捉野火燃燒階段釋放的氣體,並結合溫度、溼度、氣壓和風力資料的實時分析,在野火即將發生時向森林管理員發出警報。人們還在開發一種遠端無線環境監測感測器網路,以覆蓋沒有行動電話訊號的大片森林地區。
圖片說明: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