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的開鑿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自十六國時期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境內,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尤其是北朝、隋、唐、宋更是成為了中國石窟開鑿的巔峰時期,直到如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無數工匠為我們留下來的寶貴遺存。
上圖為新疆克孜爾石窟
除了家喻戶曉的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景區之外,還有不少石窟遺蹟彷彿寶藏一般存在著,默默地等待著遊客的到來。
地處張掖的馬蹄寺石窟就是其中的一處寶藏地,關於它的建立年代並不定論,然透過《晉書·郭瑀傳》、洞窟樣式和造像風格,推斷出一部分洞窟極可能就是5世紀初或更早時期開鑿。
上圖為北涼的天梯山石窟
這時期東晉十六國的北涼王沮渠蒙遜在武威開鑿了天梯山石窟,同屬北涼領地張掖(古稱甘州)開鑿的天梯山石窟,極可能就是沮渠蒙遜建立的“涼州南山石窟”。
現存馬蹄寺石窟景區包含了北寺、南寺、千佛洞、金塔寺等多處石窟,輻射範圍達10餘公里。因山崖為石質屬粗紅砂岩,區別於雲岡石窟的雕刻,這裡的大多數造像都只能製作成泥塑。
千佛洞看什麼?
或許因為旁邊的 三十三天石窟太過於耀眼,以至於千佛洞景區很容易被遊客忽略,如果你去過新疆拜城的克孜爾石窟旅行過的話,那麼在這裡你會驚喜地發現類似克孜爾石窟的龜茲式窟形,這就是存有北魏或西魏造像的第1、4窟,成為馬蹄寺石窟中較早的一批石窟遺存。
北段的崖壁上雕刻有浮雕石塔林,這些石塔由塔座,塔身,須彌座,相輪,剎盤和塔剎組成,展示了本土石窟藝術的特色。
千佛洞的第8窟中,還保留著北魏儲存至今的釋迦,多寶並坐說法壁畫,雖殘缺不全卻依然展示著早期壁畫的模樣。
北寺、南寺看什麼?
在距離千佛洞約莫1公里的地方,就是馬蹄寺景區中最熱鬧南北馬蹄寺石窟,著名的三十三天石窟就藏在這裡。
南北馬蹄寺石窟群雖然儲存下來的壁畫和造像並不算豐富,然而最讓我喜歡的就是一座座窟龕完好地保留下來,並且那種登臺階穿洞的過程,很是驚險。
其實在民間留有“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這裡的一塊岩石上,踩下一隻蹄印”的傳說,馬蹄寺也因此得名,而這一塊馬蹄印石被儲存在如今的馬王殿內供遊客參觀。
金塔寺看什麼?
或許因為不對外開放的緣故,以至於同屬馬蹄寺景區的金塔寺幾乎很少被遊客提及。如果你看過關於石窟書籍的話,那麼一定會發現必定有金塔寺的存在。
可見作為中國早期石窟遺存的金塔寺已經成為了中國石窟藝術最具代表之一,金塔寺最精妙的地方就在於其造像藝術,雖經歷了後期歷朝歷代的修復,但依然保留著5世紀當時雕塑時候的面貌。
這些圓雕、高浮雕、影塑和彩繪相結合造像臉型豐圓,高鼻樑,嘴小唇薄,肩寬體壯,菩薩裸上身,配飾華麗,眾多的造像中最讓我喜歡的就是懸塑的飛天,身軀扭曲作V字形,形態不如北魏的飛天造像靈動,卻多了幾分真實感。
可以說當你看完這些彩塑後,幾乎很難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它們,如果非要形容的話,那麼富麗堂皇就恰如其分。
總的來說,甘肅張掖馬蹄寺石窟景區不如省內的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有名氣,卻憑藉著獨特的造像展示了5世紀前後中國早期石窟雕塑藝術的精華,同樣成為人文旅行愛好者的寶藏之地。(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