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他們三人並稱為諸葛家族的“龍虎狗”,兄弟三人分別出仕魏蜀吳三國,而且都在各自的國家中身居高位,那麼他們又是如何爬上高位,各自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古代中國,有的世家大族會在不同勢力一邊下注。這樣一來,不管最後是誰笑到最後,下限都可以保證自己家族至少不會滅亡,更有可能繼續繁榮昌盛。
諸葛家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別的家族是兩邊下注,諸葛家族是三邊下注——諸葛亮在蜀國,諸葛瑾去了吳國,而諸葛誕則在曹魏——三兄弟分別跟了三個不同的老闆。
時稱諸葛瑾、亮、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故有“蜀得其龍(諸葛亮),吳得其虎(諸葛瑾),魏得其狗(諸葛誕)”之說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下諸葛家族“龍虎狗”三兄弟各自的人生。
臥龍諸葛亮
歸功於《三國演義》的流傳之廣,國人對於諸葛亮也是最為熟悉的。當然,話本小說對於諸葛亮多有神話。但是在諸葛亮的時代,他毫無疑問是諸葛家族裡最為耀眼的那顆星星。
錢穆先生評價諸葛亮說: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
蜀漢建立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他的地位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劉備謂之“如魚得水”,劉禪尊其為“相父”。
關於諸葛亮那些近乎於神蹟的“事蹟”本文就不再贅述了,我們在這裡選取一個時間段來看看諸葛亮的能力。
這個時間段就是諸葛亮剛剛掌握了蜀國的大權之時。
為什麼選這個時間段?
因為這個時間段,蜀國剛剛經歷了關羽和劉備的戰敗,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帝國上下一片低迷,和剛剛建國之初相比,士氣大跌,元氣大傷,關羽這樣的“戰神”都兵敗身死。外面還有魏吳兩國的虎視眈眈,這個時候的蜀國可以說一隻腳踩在了滅國的門檻上。
越是危機時刻,越能看出一個人的能力。
諸葛亮怎麼做的?
首先,他派人和孫吳修好,穩固了孫劉聯盟。——當然這裡孫吳是想讓蜀國和魏國繼續鬥下去,吳國好坐收“漁翁之利”——所以也就半推半就地和蜀國重歸於好。
其次,他把重心放回國內,專心治理內政,統一國內各個勢力。
蜀國並不是鐵板一塊,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勢力,一塊是跟著劉備入川的老臣,另一塊就是四川原本的世家大族。
後者的代表就是李嚴,這一部分勢力自始至終都想攫取蜀漢高層的權力。而諸葛亮要穩定內政,首先就是要穩定和控制住這股勢力。一方面諸葛亮以身作則,對自己和屬下要求嚴明,自諸葛亮以下,大小官員,皆“躬率從儉,惡衣疏食”。
諸葛亮雖然位居高位,但是沒有發展家族勢力。自己的弟弟諸葛均卻沒有謀到什麼官職,終其一生不過是一個長水校尉。
諸葛亮的嚴於律己,使得李嚴所代表的勢力找不到攻擊的理由和藉口。
另一方面諸葛亮則利用各種方法,對李嚴的勢力進行打壓,並最終廢掉了李嚴,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蜀漢內部,緩解了新舊兩派勢力的爭鬥。
在經濟上,諸葛亮也大力發展經濟。在他手上,蜀漢須獎勵農耕,發展農業生產。
一方面,諸葛亮主張對臣民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他說:“人有飢餓之變,則生亂逆,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如此,富國安家。”
另一方面,對蜀漢專權自恣的豪強大肆兼併土地侵害百姓之勢,主張“威之以法”、“施以成刑”,以便禁止他們“妨害農事”。
此外大修水利,鼓勵商業,發展軍屯,為蜀漢後期的北伐打好了經濟基礎。
最後諸葛亮也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54歲上病死於五丈原,終其一生還是無法完成他和劉備心心念唸的複習漢室,統一天下。
無為的諸葛瑾?
而相比於諸葛亮的璀璨奪目,他的兄長諸葛瑾就暗淡了很多。
諸葛瑾的人生可以用無為來形容——無所作為。
諸葛瑾的一生沒有建立什麼大的功勳,但弔詭的是,他卻可以步步高昇,在東吳擁有很高的地位,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26歲那年,諸葛瑾在逃避戰亂時和家人失散,獨自流落到江東。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貴人——孫權的姐夫弘諮。
弘諮很欣賞諸葛瑾,於是就向孫權推薦了諸葛瑾。正在用人之際的孫權,就收下了諸葛瑾,先讓諸葛瑾從自己的長史做起。
從此之後,諸葛瑾就忠心耿耿地為東吳效力,這中間孫權也讓他領兵打仗,也讓他做過地方官員,但是無論文武,諸葛瑾都沒什麼出彩的地方。
陸機曾經把孫吳的文臣武將做了一個排行榜,諸葛瑾被排在第四等,不過是“以聲名光國”,陸機認為諸葛瑾既非股肱,也非良將,又不在“器任幹職” 的政事之列。
這也從側面證實了諸葛瑾確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照理說,你沒有什麼拿得出的功績,官位是很難升上去的。但是諸葛瑾就是一個特例,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孫權對諸葛瑾好,孫權對諸葛瑾好到什麼程度?
孫權不管諸葛瑾仗打得怎麼樣,不停地都給諸葛瑾升官。來看兩個例子,孫權稱王的時候,諸葛瑾被提拔為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到了孫權稱帝的時候,諸葛瑾被封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而有人誣陷諸葛瑾私下勾結蜀國的時候,孫權替他辯護: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 不負子瑜也。
除了一直給諸葛瑾升官,為他辯護。孫權對諸葛瑾的這種好還“愛屋及烏”延續到了諸葛瑾的後代。孫權臨終的時候任命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做顧命大臣,讓他放手去幹。
而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些能人,孫權卻沒有重用他們的後代。
孫權為什麼對諸葛瑾這麼好?
答案就是諸葛瑾會做人,會揣摩領導的意圖,讓孫權很舒服。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一切。
孫權手下有個校尉叫殷模,在某件事情上惹惱了孫權。孫權準備處死他,很多大臣出來為他求情。孫權一看這麼多人求情,面子上掛不住了,更加憤怒。
而這個過程諸葛瑾卻一句話沒有說,孫權問諸葛瑾,大家都說了,你為什麼不說話?
諸葛瑾怎麼說的?
只見他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說:“我和殷模都是逃難來到江東,一無所有,全靠陛下您我們才有今天。如今他犯事。正是因為我們沒有互相監督,才有今天。我應該認罪,實在無話可說”
孫權聽了,一陣傷感,想起了這批人都是跟著他一路走來的老人,也就赦免了殷模。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
說明諸葛瑾的長處並不在於領兵打仗,而在於揣摩上意。諸葛瑾可以很好地理解孫權想要什麼,孫權想表達什麼,又可以恰到好處地替孫權給說出來。
能臣良將常有,而如此懂領導心思的人不常用
諸葛瑾更可貴的是,他不會恃寵而嬌。不會因為孫權對他好,他就作威作福。
這樣的人,孫權有什麼理由不對他好呢?
公元241年,諸葛瑾去世,終年68歲。孫權說了一番話,很好地概括了他和諸葛瑾的關係: 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
白手起家諸葛誕
諸葛家族裡,諸葛亮是“龍”、諸葛瑾是“虎”,他們的族弟諸葛誕則被人稱為“狗”。注意,這裡的“狗”並不是貶義,而是指能征善戰之人。
諸葛誕年齡比諸葛亮和諸葛瑾都要小,等到他準備出來闖天下的時候。兩位族兄都已經名動天下,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諸葛誕並沒有去投奔他們,而是自己白手起家。從曹魏的縣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一步步升到朝廷中樞。
諸葛誕的官路不算很順暢,一開始他和夏侯玄這些世家子弟混在一起,還整出了什麼“四聰八達”的名號。這幫人在一起沒事就評論朝政,讓當時的魏明帝很是不爽,乾脆一紙詔書把他們都罷官了。諸葛誕也在其中。
後來魏明帝去世,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就起用了這批貴族子弟,而同時諸葛誕因為也是司馬懿的兒女親家,屬於兩派都能接受的人物,諸葛誕也就跟著得到了機會。
而諸葛誕更大的機會還在後面,他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統兵大將。
曹魏的東線和吳國接壤,這裡為了對抗孫吳,長年累積重兵。曹爽和司馬懿對這個地方的將領人選爭來爭去,最後把中間派67歲的王凌派去做了這個位置。而諸葛誕即是夏侯玄的好朋友,又是司馬懿的親家,還是王凌的親家——這讓他成了三方都可以接受的人物,於是他就成了東線戰區的二號人物。
從這時起,諸葛誕正式投筆從戎。
司馬家掌權之後,東線一直不平靜,先是王凌造反,後來又有毌丘儉、文欽之亂,聲勢一度都很大。
而在這兩次叛亂之中,諸葛誕都站隊到了司馬家一邊。第二次叛亂時,諸葛誕還向司馬師告密。而且平叛過程之後,諸葛誕非常積極。
第二次叛亂之後,諸葛誕得到了徵東大將軍的職位,正式成為了東線的一把手。
坐到這個位置上之後,諸葛誕不知道是出於安全感,還是出於對自己實力過高的估計,他也開始走上自己前任的造反之路。
公元257年,諸葛誕接到命令要他回朝廷做司空。這看上去是升職了,實際上剝奪了諸葛誕的兵權。但是諸葛誕害怕了,他認為司馬家要對他下手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諸葛誕反了。
諸葛誕的叛亂僅僅持續了一年,公元258年,壽春失守,諸葛誕死於亂軍之中,被滅三族。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誕有數百人手下被俘後堅決不降,更說:“為諸葛公死,不恨。”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便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
草根出身的諸葛誕,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加上機遇,走到高位,在曹爽和司馬家兩派勢力中夾縫求生,長期位於人下,直到後期才上位。或許正也是這樣的經歷,讓諸葛誕缺乏安全感,最終鋌而走險走上造反之路。
諸葛亮為國盡忠而死,諸葛瑾一生無為卻官運亨通,諸葛誕白手起家最後死於戰火。諸葛三兄弟向世人們展示了不一樣的精彩人生,諸葛家族也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