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收藏可怡情養性、認識歷史、鑑古知今,然而過份沉迷於此道,盲目追求「名珍」,很容易令人失喪。
從接觸第一枚古錢至今已多年了,第一枚收集的古錢是宋徽宗的「大觀通寶」折十,其瑰麗的書法令我歎為觀止,亦漸對古錢入迷,從宋錢玩起,擴及到歷代,曾幾何時,本人不斷搜求各朝各代之古錢,以致荒廢了工作、耽誤了前途,疏遠了家人、失去了愛人,現在回頭悔之已晚。
藏泉多年,我結識了不少泉友,亦從藏泉的過程中,歷盡人生百態,我看到不少泉友追求古錢名珍,廢寢忘食者有之;沉迷於所謂「出譜品」,不惜重金及經濟能力買之,以致債臺高築者有之;為求齊求全,不惜一切辦法搜求,以致不顧工作學業、家庭子女者有之,總之千奇百怪無奇不有。本人亦閱盡不少古錢奸商魚目混珠,指鹿為馬,說大話而面不改容的醜惡面孔。而近數年不斷目睹泉友不斷購入偽品而不自知,令我感慨萬千,故不得不發此而為文,以抒多年鬱悶。
個人認為,集幣者追求珍品、罕品,心態不出其二,一是為了炒賣以求利,二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及佔有慾。其實人皆有表演慾及霸佔欲,渴望得到「人無我有」之物,在此心理下,導致很多藏泉者盲目追求名珍,示之於人以自誇;反之,若見他人持有罕品,則心懷鬼胎,眼紅不已,心術不正者則設法詆譭以動搖對方之信心,再借詞調包,真正可惡至極,盡現人性醜陋之一面。而不少奸人為滿足藏泉者收藏之慾望,造出很多模擬度極高的高仿品,而古錢商騙人入局之手法更是層出不窮。
其實,若出於思古之情而藏泉,根本不會出現上述之現象,我個人亦曾於多年前一度迷失,在一段時間內不斷搜求,但幸而及早驚醒,懸崖勒馬才不致釀成大禍(由於藏泉關係,當時得罪了不少泉友,若當時仍不收手,可能早已橫屍街頭!),藏泉多年,現今只剩下歷朝具代表性,品相較好者而自賞,例如秦漢之半兩五銖、王莽之貨布、唐之開元及宋之大觀崇寧折十,愈是「普品」我愈歡喜,因為愈「普」愈代表該泉具歷史代表性,早年所藏之中高檔品早己贈與他人,至今所藏者盡皆普品,但我已心滿意足了。
反觀,藏泉迷失者一味追求珍品,甚至置「普品」於不顧,不屑一眼,本末倒置,以致出現種種可悲現象,例如宋徽宗之崇寧通寶,折十者多而小平者少,前者易得且賤,後者仿品多且價格暴升,但其實折十之美遠高於小平,但人出於不正常心理,總是渴求崇通小平,不惜重金購入,購入後若發現是偽品再與錢商理論,爭得面紅耳熱,再苦苦追求,徒然浪費時間精力,這又何苦呢?
古錢是物,似是古人在作弄今人而留下,我個人立場不反對藏泉,但為求珍求罕,無疑自尋煩惱,很多古錢珍品其實只是基於當時某些經濟政治原因而留傳罕少,其物本身根本無甚出奇,除上述之崇通外,很多所謂名珍與普品只是一線之差,例如大觀折五;「五筆正隆」;永樂三錢等等;苦苦追求又何苦呢?
古錢可以怡情,亦可喪志,本人作此文並非出於諷刺嘲弄或針對他人,而但求心安理得足矣,總結經驗,現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1)不要抱著佔小便宜,以小摶大的心理購泉,因為很多人以為自己購入珍品,付出了高昂代價,但其實是偽品,或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2)保持平常心,須知古錢乃身外物,生死不能相伴,人生幾何,苦苦追求以致忘卻了人生意義,玩物喪志,又何苦呢?
(3)興趣不宜單一,茫茫宇宙,古錢僅是冰山一角,迷戀古錢易令人產生「鑽牛角尖」、偏執之性格,宜多參與社交活動,多做義工,充實人生。
(4)宜培養欣賞別人的個人情操,一旦發現他人手持寶物,切勿眼紅,應以真誠之心讚賞之,這有利於建立高尚大方的良好品格。
(5)施比受更為有福:珍錢除了可供自賞外,亦應廣佈他人,我十分欣賞前輩羅伯昭之泉德,他願以平生之寶捐予博物館,澤福後人;反之,歷史上有些泉德有虧的人,總是秘藏寶物不予示人,甚至攜往他國以致寶物外流,石沉大海,更屬自私;又如清末之戴熙,把「大齊通寶」銷燬,誠是歷史罪人也!
(6)克服求全求齊之心理,歷史總愛捉弄人,各朝各代總有少量品種是罕有的,例如北宋多種年號錢,獨「康定」、「重和」、「靖康」難得;明代各年號錢普遍易得,獨「大明通寶」難得;清代亦然,獨「漢天命」、「天聰」、「祺祥」難得;泉迷總是對各朝之缺品抱憾,千方百計地搜求,導致家財散盡而不自知,宜警之!
(7)購泉應行有餘力,宜作財政預算,以「多餘錢」購買,不要抱著「蘇州過後無艇搭」之心理瘋狂購泉,否則將會落得人財兩空,老時無依無靠的可憐境地。
以上所言,出於肺腑良心,願與泉友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