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神話傳,三皇五帝數千年。
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先輩們經歷了留下了無數瑰寶。
可是,由於有些朝代留下的資料太少或者是太過久遠,人們所能瞭解到的只有一些標誌性事件,例如說:夏商周。
對於夏商周朝,人們所瞭解的只是冰山一角。歷史的魅力是無窮大的,哪怕只是這冰山一角,也足以讓我們瞭解一個時代,比如說“債臺高築”此成語就是由來於末代周天子姬延。
末代周天子在位多年,卻沒有什麼實權,本人的性格也十分軟弱無能。
在面對秦國的挑釁時,他雖然鼓起勇氣率軍出征,卻因為國庫空虛而借錢打仗,最後八十高齡被債主堵門。
一、末代周天子姬延
姬延,在歷史上被稱為周赧王,他是東周的最後一代君主。
在他之前,周朝一共經歷過二十四個君主的治理,經歷過繁榮興盛,也經歷過衰落。
到了姬延治理時期,他雖然在位近六十年,但是他讓東周徹底進入了衰落時期,最後被敵人的鐵蹄踏平。
若是對於不瞭解這段歷史的人來說,一定會非常震驚,畢竟姬延在位時間那麼久,一定是有一些過硬的本領。
事情恰恰相反,要是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
姬延雖然是天子,但是他並沒有生在一個強盛的時代,東周較之於西周來說已然是被削弱了很多實力,而姬延作為東周的最後一個天子,他的處境可想而知,於內諸侯對他不屑一顧,於外又有國家對他虎視眈眈,姬延每天的生活可以說是提心吊膽,沒有一天安穩。
對於姬延來說,東周最大的威脅就是秦國。
秦國的君主秦武王和姬延可以說是截然相反,不僅身強體壯,還敢說敢幹,完全是一個敵弱則我強的性格。
在發現周朝的衰敗和周天子姬延的軟弱之後,他迫切地想要拿周朝來殺雞儆猴,彰顯秦國的實力。
於是,他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既能極大程度地侮辱東周,又不用勞民傷財地發動戰爭,這個辦法就是舉起周朝的鼎。
眾所周知,周鼎對於周朝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是周朝的一種象徵。
倘若這樣一個代表國家的鼎被別國人舉起來,那周朝人可以說是顏面盡失,在任何國家都抬不起頭來了。
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之下,姬延應當作出一定的動作才是,可是姬延實在是過於軟弱,即使被人侮辱至此,他都在等待著對方的動作。
幸好這秦武王的性格也詭異得很,即使他知道姬延大機率不會反抗,還是先派本國的丞相過去打探了一下情況。
事實證明,姬延比秦武王想得還要無能,敵人都上門挑釁了,他還是沒做出任何防禦的準備,甚至在雙方爭論了幾個回合後,他直接在自己的地盤上被敵人趕出了皇宮。
二、因借錢打仗而“債臺高築”
姬延因為這件事而羞愧萬分,恨不得直接找個地方了斷了性命,然而還沒等他死,他居然聽說了秦武王死的訊息。
原來,秦武王在得知姬延被趕出去之後,真的跑來了東周舉鼎,可是那鼎重達千斤,又怎麼可能是肉身之軀舉得起來。
秦武王舉鼎失敗,直接被鼎壓死,這讓姬延重新燃起了希望,也讓他生出了報復之心,那就是自己一定要想辦法滅了秦國。
秦武王去世後,秦國並沒有像其他諸侯國想得那樣萎靡,相反,在即位的秦昭王的帶領之下,秦國展開了對其他諸侯國的屠殺。
秦朝兵強馬壯,戰力十足,沒浪費多少力氣就打贏了無數場勝仗,讓許多國家聽到鐵蹄聲便瑟瑟發抖。
姬延本就懦弱,又明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敵不過秦朝。
他本想忘記之前受到的侮辱,但奈何此時有一個居心叵測的楚國前來教唆,愣是讓一開始根本沒有勇氣的姬延堅定了打仗之心,即使是借錢也要發動這場戰爭。
於是,姬延祭出了天子令,並且找了許多東周的富人們借錢。
在借錢時,姬延知道自己沒什麼威望,若是光憑一張嘴說,肯定沒人願意把錢借給他,於是他製作了“借券”,在借到錢之後便把該券發給人家,並且承諾待戰爭勝利後,手中有“借券”的人可以來瓜分戰利品。
招兵買馬終於結束,姬延信心滿滿地走上了戰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真實的戰場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秦朝的兵往那裡一站,自己的隊伍就一下子慌亂地散開了,也就是說,秦朝根本沒有耗費一兵一卒,就讓姬延輸得一敗塗地。
三、債臺高築
顏面盡失的姬延只得灰溜溜地回到國內,雖然秦國留了他一命,但是他此刻的心情一定是生不如死,因為戰爭雖然結束了,他的還債生涯才剛剛開始。
為了發動這場戰爭,他借了不知道多少錢,現在他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來還給人家,也借不到錢來緩解這一燃眉之急。
走投無路的姬延獨自一人爬到王宮裡的高臺上躲了起來,實在忍不住失聲痛哭了起來。一代君主最後落得這樣的結局,實在是令人唏噓。
末代周天子有多慘?八十高齡被債主堵門,躲到高臺暗自垂淚。還不起債的姬延被逼無奈之下,只能躲在王宮的高臺上痛哭,這個故事成為了一個典故,並且給我們留下了“債臺高築”這一成語。
由此可見,身為一國之君,必須要有常人所沒有的膽識和擔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長遠的眼光。
倘若姬延是個有膽識有擔當的人,那麼他必然不會被秦武王挑釁到頭上,而倘若他有治國之道,懂得兵強則國強這個道理,那麼他最後也不會落得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