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年間,一個漆黑的夜晚,萬籟俱寂時,一個黑衣人悄悄貼著城牆根,來到了西四幹石橋下的空地上。
只見他抬頭看了一眼高高懸掛的人頭,動作麻利地爬上旗杆,取下首級,迅速消失在夜色裡。
旗杆上的頭顱就是明朝著名將領袁崇煥。
就在當天,袁將軍被施以磔(zhe)刑:綁在柱子上,用刀一片一片的活剮。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紛紛搶他的肉片生吃,他的骨頭也被石頭砸碎,最後只剩下一個頭顱,懸掛示眾。
這位曾經打敗努爾哈赤的大將軍,就這樣慘死在了自己人的刀下。
黑衣人正是袁將軍帳下的一名謀士,姓佘。他堅信自家將軍絕對不是賣國賊。
當天晚上,他冒著滅門之罪,把袁將軍的頭顱偷回家,把頭顱埋在廣渠門自家後院中,從此離開朝堂,隱姓埋名,為袁將軍守墓一輩子。
後人卻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只稱之為“佘義士”。
臨終遺言
在當時形勢下,佘義士根本不敢在墓碑上寫上“袁崇煥”的名字。
因為後院的面積比較大,他就把整個後院闢為“義園”,讓當時在北京去世的很多廣東人也埋在自家院子裡,以掩人耳目。
從此,佘義士守在袁崇煥的墓前,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
臨終時,他還立下了三條家訓:
一是後代子孫不準再回廣東老家;
二是佘姓後世要為將軍守墓;
三是子孫要讀書,知禮儀,但不準為官。
最後,他交代家人要把自己埋在袁將軍墓旁,永遠守候著將軍。
從那一日起,佘家後人恪守祖訓,世世代代為袁崇煥守墓。
150年後,清朝乾隆皇帝為袁將軍平反,千方百計找到了佘家後人,許以高官厚祿,可是佘家人遵從祖訓,一心守著袁將軍的墓,不為所動。
時光飛逝,外面的世界風雲變幻,而佘姓後世一代代人,依然在冷清的祠堂裡寂寞堅守著。
就這樣,從1630年起,一直到公元2020年,佘家歷經17世,為英雄守墓整整390年。
一位美聯記者在採訪後曾經感慨道:“我們美國立國才200多年,你們佘家卻能為一個人守墓300多年,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
守墓風雲
四季變換,時代更迭。
佘姓族譜上,赫然標記著已經是第十七世了。
新中國成立後,佘家把大片的土地交給了國家,袁崇煥所在的墓地慢慢變成了一個大雜院,最多的時候,這裡擠擠挨挨住了二十多戶人家,佘姓後人,只是其中的一戶普通人家。
1952年,因發展需要,北京市大量墓地需要遷出,袁崇煥墓地也在此列。這時,佘家人才開始四處奔走,請求國家能保住這位民族英雄的墓地。
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墓地才得已保留。
好景不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袁墓遭到了嚴重破壞,迫使當時的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寶林含淚帶著一家人離開墓地,守墓的重任就落在了堂妹佘幼芝瘦弱的肩上。
外表羸弱的佘幼芝,從小就聽父輩講解家族的傳承往事,小小的心裡就種下了忠義堅忍的種子,看到堂兄被迫離開,她毅然挑起重任,扛起大旗。
作為佘家唯一的“女守墓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佘幼芝白天不能來,就在晚上偷偷進入袁祠打掃。她看到被挖開的墓道,推倒的墓碑,痛心不已。
擊楫中流
那段特殊的日子結束後,佘幼芝開始奔走呼籲,請求重修袁墓,並且發誓“袁墓一日未修復,一日不剪髮”。
從那一天起,佘幼芝就和丈夫四處奔走。佘幼芝的女兒記得,當時自己的父母每天都在寫材料,整材料,跑單位。佘幼芝儲存的七個牛皮紙本上,都詳細記錄著她這些年間自己的經歷。
為了留在這裡,佘幼芝哪怕住在逼仄的“羊圈”裡。街坊鄰居在背後都叫她“佘瘋子”。外界的風雨讓佘幼芝不堪重負,家庭的變故更讓她難以支撐。
大院裡住的人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差,身為教師的丈夫焦立江為了孩子們的學習環境,極力動員妻子離開這個地方。
他對妻子大吼:“袁崇煥能給你發工資嗎?別人守金子,你卻守黃土!”甚至寫好了離婚協議書。
心力交瘁的佘幼芝一下子病倒了,在醫院裡,她寫下一首詩,詩中有這樣一句:
袁帥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蹟傳美名,獨守陵園思哀情,代代相傳元素情,苦守陵園三百載,誰知佘家心中情。
看到此詩,丈夫終於理解了妻子心中的苦楚,決定支援妻子繼續為將軍守墓。
終於,1984年,北京市文物部將袁墓列為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政府撥款,修復袁墓。
那一日,佘幼芝跪在袁墓前,嚎啕大哭,拿出一把剪刀剪去了自己留了十幾年的髮辮。
她在自己的戶口本職業欄裡,毅然填上“看墳”二字。
滿門忠烈
2002年,東莞市石碣鎮修建了袁崇煥故居,有關方面多次邀請佘幼芝夫婦去廣東工作,佘幼芝仍然堅守家訓,繼續留在北京。
後來,東莞市再次提出,想讓佘幼芝的兒子焦平去東莞市袁崇煥故居工作,焦平答應了。
於是,2003年,在新的一個紀元剛剛開始的時候,佘幼芝唯一的兒子焦平前往吉林,準備先去女朋友家辭行,再奔赴廣東,不料突遇車禍,告別了人世,年僅28歲。
強忍悲痛的佘幼芝給廣東那邊打電話:“我兒子活著的時候你們要他去,現在他死了,你們還要不要?”
東莞方面毅然答應,把焦平的骨灰安葬在袁崇煥紀念館,並且在袁崇煥的墓旁給焦平塑了一個雕像。
為了完成兒子的夙願,佘幼芝給兒子改名佘焦平。
從此,袁將軍的墓旁有了兩個人:一個是300多年前冒死偷回袁將軍頭顱的佘義士;一個是300多年後為了守墓而獻身的佘焦平。
從此,在東莞,佘家人永遠守候在了袁將軍的身邊。
2020年8月裡的一天,佘幼芝坐著輪椅最後祭拜了袁崇煥墓。幾天後,老人與世長辭。
臨終前,女兒焦穎對母親說,您該放下的放下,您沒做成的事兒,我盡我的力量去做。”
從此,焦穎接過了佘幼芝的班,選擇繼續守下去。
金庸先生曾說:“在現代中國,最缺乏的就是俠義精神!”有人不以為然,認為俠義只是存在於金庸虛構的江湖裡。
然而,佘家人390多年的守護和承諾,讓世人看到了一部新的俠義江湖。
俠之大者
如今,位於北京市崇文區東花市斜街的袁崇煥墓地,早已被修葺一新,裡面松柏蔥蘢,莊嚴肅穆。每至祭拜時節,人們紛紛前來,瞻仰英雄。
在院內南側的一個小房間的門上,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佘幼芝辦公室”,坐在裡面的,正是佘幼芝的女兒,焦穎。
文天祥在《正義歌》中這樣描述正義: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然而至佘幼芝後,我們應該再加上一句:在明佘家義!
.END.
【文|若茗】
【編輯|柳葉叨叨】
【排版|天天展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