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被冠以“九五之尊”的稱號,《易·乾》中說:“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而九五者,則是位高而不傲,謙和之德,與太和之意對應;意思是說皇帝擁有至高之上的權利,但德要配位,瞭解天下事,將王朝好好經營下去。
若想管理好國家,那麼皇帝得防備著權臣,免得哪天自己失了權利,並且不能讓宦官、後宮女子以及外戚干政,朝中之事,皇帝說了算,這也就意味著皇帝需要日理萬機,瞭解天下大事,小事也得注意。
由於康熙帝和雍正帝已經把路給鋪好了,因此乾隆帝登基時沒有太多需要顧慮的事情,康熙帝鬥掉了朝中權臣,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留下了一班實力不錯的精銳部隊,而雍正帝充盈了國庫,有錢有兵的局面,只要乾隆帝正常發揮,“康乾盛世”的局面遲早要結束。
而乾隆帝弘曆在還是皇子,雍正帝將他定為接班人時,弘曆就接受了嚴格的教育,教授其知識的除了老師福敏,還有朱軾、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蔡世遠等著名文臣,並且雍正帝讓宗室重臣允祿、允禧等人教授弘曆火器使用和弓馬騎射。
作為文武雙全的弘曆登基後,依然是根據皇帝的日程表生活,每天凌晨4點就下龍床,並且在此時,需要上早朝的文武大臣,以及皇宮裡的宮女、太監也已經行動起來。
皇帝是很少賴床的,否則會被認為是昏君,不過皇帝起床後,不管是穿衣還是洗漱等,都有專人負責,皇帝只要稍微動動手,走動下就行了,但皇帝又不能表現出昏昏欲睡的狀態。
而洗漱完畢後,皇帝便乘輿起駕坤寧宮進行朝祭,向皇太后等長輩請安,我國自古重禮重孝,因此這部分是不可缺少的。
請安後,乾隆帝便開始早讀,學到老、活到老,登上皇位後並不是什麼都解決了,無事大吉,就算是做了皇帝,也得每天早讀,在旁人面前維持皇帝的習慣。
乾隆帝早讀完,御膳房則已經準備好了早膳,當然,皇帝的早膳與朝廷百官的早餐是不一樣的,御膳房每日都會準備新鮮、美味的菜系點心,通常皇帝都是各吃一點,哪怕偏愛某個菜系,也不會貪吃。
用完早膳,文武百官已經進入了殿裡等候,也就是到了早朝的時間,縱觀整個清朝,並沒有哪位皇帝數十年不上早朝,而乾隆帝在位時,皇權已經到達了一個巔峰,還沒有哪個臣子敢直接懟乾隆帝,直言極諫指出乾隆帝不正確的舉措,不然“十全老人”就該不高興了。
當然這也不表示乾隆帝不關心國家大事,在早朝前,乾隆帝的心腹便會先彙報百官的情報,乾隆帝對當下的資訊有些瞭解後,然後在早朝上再聽百官上奏一番,繼而在早朝後留下兵部尚書、軍機章京等重要人員,再重點討論一番。
而文武百官在早朝上將自己的工作彙報完,重要事情請皇帝定奪,早朝完便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此外皇帝還得和大學士討論時政,正常情況下,乾隆帝並沒有多少時間去逛後宮。
到午膳時間,便是乾隆帝一天的一頓大餐,通常是60多道菜,有時候更是滿漢全席,上百道菜都不稀奇,乾隆帝看完太監呈上來的菜品,看看是哪些廚子做的,想要吃哪道菜,先讓旁邊的太監試吃,然後並放心的吃兩三口。
悠哉遊哉的吃完後消食一會,閉目養神一會,便開啟了漫漫的批奏摺之路,當然,也不是每個臣子都會呈上有用、一板一眼的奏摺,因此乾隆帝也會直接批下個“放你的屁”。
期間,乾隆帝煩了,也會在御花園走走,散散心,而晚膳就不太正兒八經了,基本是吃些點心,到了7點,準時翻牌子,一天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