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誕生過無數的能人志士,他們有的是精忠報國的英勇武將,有的是為朝廷和人民效力的清廉好官,也有的人無惡不作,專門以欺壓百姓和矇騙朝廷為生。
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當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參與政治,不謀權也不謀財,但他們對於國家和歷史的貢獻,並不亞於那些在戰場上拼搏的武將,這個群體還有著一個人人小時候都向往的稱呼,那就是——科學家。
而在我國古代的明末清初時期,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一生致力於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科學研究,雖清貧一生,卻對社會和人民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宋應星的故事。
01宋應星的早年經歷
宋應星出生在1587年,那時正是明朝末期,而宋應星小的時候就跟著自己的哥哥宋應升一起,在叔祖開的私塾中上學讀書,給當時剛剛中了舉人的鄧良知當學生。
而自幼讀書的宋應星在學習上也很有天賦,他記憶力很強,經常能夠做到過目不忘,因此受到了老師和長輩們的喜愛。
當時流傳的“宋代四大家當中”有程頤-程灝、周敦頤、朱熹及張載這幾人,而年紀尚小的宋應星就有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他唯獨喜歡張載的關學,並在學習當中接受了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可以說從小就學會了獨立思考。
除此之外,宋應星還讀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因此對草藥醫學也有很大興趣,後來,他還喜歡上了天文學和農學,可以說愛好和涉獵都很廣。宋應星還很喜歡寫詩和音樂,在讀書的時候經常和朋友一起去郊外遊玩,互相寫詩激勵,暢談天下瑣事,可以說是相當快活。
後來,宋應星和哥哥宋應升一起,走上了古代讀書人都會經歷的一條道路,那就是仕途。在考取鄉試的時候,宋應星在全國一萬多人當中,取得了第一名,哥哥宋應升也取得了第六名,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成績了。
而鄉試的成功,也鼓舞了宋應星兩兄弟,因此他們當年秋天就去參加京城的會試,但這次就沒有那麼順利,兩人雙雙落榜。
於是宋應星和哥哥宋應升就決定去江西的白鹿洞書院進修一番,四年之後,他們參加了萬曆年間最後一場會試,但還是落榜了。此後他們又參加了兩次考試,但都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兩兄弟只好放棄科舉晉升這條道路。
02宋應星和哥哥宋應升的仕途之路
到了崇禎四年,哥哥宋應升被吏部安排去浙江桐鄉當了縣令,宋應星就在家中照顧年老的母親。從崇禎八年到崇禎十一年這四年間,宋應星都在家鄉任教,雖然是教書這樣的工作,但卻是宋應星一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因為他一生中的很多著作,都是在這期間創作發表的。
後面幾年,宋應星輾轉各地任職,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來到了安徽亳州擔任知州。當時已經是明朝滅亡的前夕,而州內因為戰亂,很多公共設施都所剩無幾,官員也都紛紛跑路。於是宋應星花了大力氣去主持戰後重建,還自己出資在城內建立書院。
到了崇禎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三月的時候,李自成攻入北京,宣佈明朝滅亡,宋應星也辭官還鄉,而明朝滅亡之後,宋應星成為了亡國之民。
但在同年五月,福王又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權。宋應星也被推薦去擔任地方長官,但這次宋應星並沒有赴任,而是辭而不久。而他的哥哥宋應升在明朝滅亡之前,已經做到了廣州知府,這時也已經回到了家鄉。
03宋應星的晚年生活
宋應星和宋應升兄弟兩個都將希望寄託在了南明身上,希望南明政權能夠復國,這也是當時大部分明朝人的內心所想,但歷史的結果告訴我們,明朝最後還是被清朝滅亡了。
而在南明政權建立的第二年,也就是隆武二年的時候,宋應升就服毒自殺,殉國了。而宋應星在南明王朝與清王朝互相拉扯的這十餘年間,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因為不願意入仕為官,所以宋應星的晚年生活過得相當清貧。
而關於宋應星的確切離世時間,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只知道他最後的作品應該是為哥哥宋應升寫的《宋應升傳》,大概是在1655年。
04宋應星的成就
要說宋應星的一生都有哪些成就,為何會被人們稱為科學家呢?答案其實都在一本《天工開物》裡面。
《天工開物》是宋應星創作的一本著作,在這本書中,宋應星將我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都做了概括性總結,不僅收錄了農業、手工業等古代主要產業,還記錄了火藥、兵器、紙張等物品的生產技術和方法,甚至還有機械用品的製造方法,可以說是非常全面的一本百科全書。
宋應星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只有將人力和自然的力量互相配合,才能夠合理地應用這些力量,將效率最大化。
因此,《天工開物》也被稱為是“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其歷史地位和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宋應星在諸多領域也都有著不小的成就,他的涉獵十分廣泛,在物理學上,他透過研究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最終總結出了聲音是在空氣當中傳播的這一概念。
結語:
回看宋應星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的平淡,他不像岳飛那樣在戰場上廝殺一生,也不像于謙那樣,挽救明朝於危難之際,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一個研究生活,記錄生產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