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湖北最火爆的話題莫過於“湖北該簡稱鄂還是楚?”了。其實關於此話題,我一直覺得沒必要去糾結,就於四川簡稱川,其實蜀也是他們的簡稱,雲南簡稱雲,可是滇也是他們的簡稱,甘肅簡稱甘,二隴也是他們的簡稱。
這從2011年10月8日湖北荊楚文化研究會爆出將研究省名簡稱是否應為“楚”課題所致。而此前9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聞釋出會,正式宣佈了湖北商人統一簡稱為“楚商”,這意味著坊間爭論多時的“楚”、“鄂”之爭浮出水面。
因湖北簡稱“鄂”音同“惡”,讓人戲稱湖北人為“惡人”。
調侃說“鄂”字一個“耳朵”兩張“嘴”,道聽途說、偏聽偏信,怎能不“虧”?更有甚者,說“鄂”字象徵湖北人好鬥,不團結,很是讓“鄂人”不爽。至於“鄂”的來歷,有著悠久的歷史。固然源於隋朝開皇九年改郢州為鄂州的治所而得名,但更最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楚王熊渠將中子紅封在今鄂城(今大冶有鄂王城遺址)所熟知,並有戰國時期鄂君啟節(安徽壽縣出土)佐證。此外,隨縣安居鎮出土了西周早期鄂國青銅器。
而“楚”更能體現湖北特色,彰顯湖北的魅力。楚字上部是“林”,下部等同於足字,兩字相合就是“叢林中一隻跋涉的腳”。史載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一帶(今湖北保康、南漳境),國號為荊,直到公元前689年文王都郢時才改為楚(一說鬻熊之後熊繹受封后就有“楚”這個正式的國號兼族名),這也是楚人崇“鳳”,湖北稱荊楚大地的真正原因。
也許有人認為,歷史上的楚域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湖北若要將簡稱改為“楚”則要與上述省份起紛爭,可能形成“四面楚歌”而感受“痛楚”。事實上,楚國有800多年的歷史,在湖北起源發展有700多年。如果湖北不能代表楚,那其他的地方更不必說。更何況楚發源地在湖北,荊州紀南城是楚國都城,以及與此相關聯的楚風、楚俗等,至少可以說明湖北是傳承楚文化最主要的地域。
基於此,湖北改為“楚”更能體現其厚重的文化底蘊。換言之,湖北人秉承楚文化恩澤,“楚”作為湖北簡稱名副其實。從這個意義講,楚肯定比鄂要更具備知名度,為湖北人所接受。但真正改名的障礙,可能涉及改名成本等諸多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鄂楚之爭”之所以成為一個公共話題,正照見了這個時代的浮躁。無論是“鄂”還是“楚”,名字而已,簡稱而已,符號而已。湖北不妨鄂、楚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