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中國的節日大抵離不開吃,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美食小吃。可是當我講到下面這個節日的時候,大家卻會感覺到很陌生,這其實也不奇怪,因為這是一個正在消亡的“中國節”,它就是“三元節”中的下元節。
下元節是中國古老的一個節日, 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過了,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就有敕令,下元齋日停宰殺漁獵,不準吃肉。 為什麼那時候會這麼重視呢?這和道教不無關係,而這個節日,也就是道教中的一個祭祀節日,如今在江西的龍虎山,仍然還保留著這個傳統。
道教中有“三管”,他們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而對應的時間正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還有十月十五。十月十五是下元節,同時也是水官大帝的誕辰,這一天少不了祭祀這一環節,同時飲食也很有講究,記住“123”原則,養好身體平安過冬。
關於下元節的飲食習俗很少有提及,但是並不代表沒有,相反它是所有節日中,飲食最難效仿的,有民諺就寫到:“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這裡提到了糰子,這只是一類食物中的一種,真正在飲食上要做的,其實只有三點。
1、吃粗食,這個粗食其實很簡單,就是一些五穀雜糧,或者是我們新收成的莊稼,因為這一天水官大帝會下界,吃這些也是祈禱接下來能夠風調雨順,莊稼會越來越好。
2、吃蔬食,蔬食是清淡植物,就是我們平時吃到的蔬菜,比如蘿蔔、白菜,這些都屬於比較不錯的蔬食。
3、節食,這裡的節食,並不是吃不吃飯,而是要不吃肉,各種魚肉葷菜都不能吃,因為這一天是供齋蘸神,藉以求福免災,所以不能吃肉。
事實上在很久之前,這個傳統就一直存在,比如說:“古人於祭祀之前,應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以求外者不染塵垢,內則五臟清虛,潔身清心,以示誠敬,稱為齋戒”。齋戒可“和神保壽”;三心齋。心齋可“夷心靜然”。
當我們去祈求神明賜福消災的時候,其實更應該做的是從自身出發,多行善舉、懺悔罪惡、遠離災害。在飲食上這一天做到,禁葷食素,也就是剛才提到的“123”原則。
事實上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或者說是將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飲食上講究健康環保,都是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古人在這一天,停宰殺漁獵,不準吃肉,事實上我們同樣也可以做到。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刪改、盜用,侵權必究】